科技史科普系列之十六:长城。
中国历代长城总长度为约21196千米,是人类文明上最巨大的单一建筑物,以及修缮时间持续最久的建筑物。
作为纯军事性质的边防筑城,长城特别强调依凭山河险阻,原则是“务据形胜”而“不资丁赋”。中国筑城向来强调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这个特点在长城的建造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根据经行地段的自然条件,长城或以土筑,或以石砌,或土石结合建造,综合了中国平原筑城和山地筑城的技术。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于公元前213年将原各诸侯国在北方边境所修长城连接起来,东西绵延上万华里,因此又称作万里长城。此后多个王朝都营造长城今天所见长城多为明代所建,西起甘肃嘉峪关,东到辽宁丹东虎山长城。
长城是古代中国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所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长城把边地上散布的关塞、亭、障等防御设施连接起来,初步形成一套以保卫农耕地区安全为目的,以长城为主体,以关塞亭障为据点的大规模军事防御体系,这无疑也是规模浩大的工程体系。
除军事意义外,长城的修筑在中国历史中社会、文化和经济等诸多方面都带来巨大影响。现在长城已成为中华文明的代表性符号之一。
敝号影响力小,您认为写得还行,就支持一下,一起弘扬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敬请“转发”!谢谢!
原稿:陈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