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四川人过端午有啥不一样?(四川人过端午有啥不一样的风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21 20:00:48    作者:life    浏览次数:2195    评论:0
导读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作为中华传统民俗节日之一,端午节流传广泛、民俗丰富。除了吃粽子、挂菖蒲、赛龙舟之外,端午节还有哪些民俗活动? 关于端午的起源? 四川大学教授、四川省民俗学会会长江玉祥介绍,关于端午节起源,一直以来说法众多。据统计,如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作为中华传统民俗节日之一,端午节流传广泛、民俗丰富。除了吃粽子、挂菖蒲、赛龙舟之外,端午节还有哪些民俗活动?

关于端午的起源?

四川大学教授、四川省民俗学会会长江玉祥介绍,关于端午节起源,一直以来说法众多。据统计,如今各地关于端午的名称就有20多个。

如今关于端午节起源流传最为广泛的,是为纪念诗人屈原投汨罗江。南北朝时期所著的《荆楚岁时记》记载:“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人伤其死所。并命舟楫以拯之。至今为俗。”

此外,根据文献和记载,在不同地区还有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不同说法,包括纪念伍子胥投钱塘江、纪念孝女曹娥救父投曹娥江等,这些说法甚至早于纪念屈原投江之说。而闻一多在文集中对端午的考证认为,端午节起源于吴越民族祭祀龙图腾的节日。“另外,还有认为端午是起源于古代巫节,重在祛病除邪等。”江玉祥说,从众多说法都可以看出,端午在民间起源较早,习俗非常古老。

端午扒龙舟起自何时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里,端午节这个节日的习俗多。而在所有的节庆活动中,最热闹、最有观赏性和趣味性的,无疑是扒龙舟了。大多数人认为,赛龙舟与纪念屈原有关,真是这样吗?

端午节为什么要扒龙舟?这种习俗起源于何时?最流行的说法是,相传屈原抱石投汨罗江后,楚国百姓闻讯纷纷来到汨罗江边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争先恐后,在江上来回寻找屈原,但寻至洞庭湖仍不见其踪迹。之后,人们于每年的五月五日用扒龙舟的方式纪念屈原。

这种说法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南朝梁人吴均撰写的《续齐谐记》:“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投汨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阳竞渡,乃遗俗也。”

但有关扒龙舟起源最早的记载却与屈原无关,而是与越王勾践和吴国忠臣伍子胥有关。

据汉人赵晔所著《吴越春秋》记载,龙舟“起于勾践,盖悯子胥之忠也。”龙舟源于勾践之说,又见于《事物原始·端阳》:“越地传云,竞渡之事,起于越王勾践,今龙船是也。”相传越王勾践战败被俘,三年后被放回越国。回国后,他卧薪尝胆,立志雪耻。其中一重大举措是于五月五日成立水师,开始操练。终于在数年后,一举消灭吴国。后人为纪念此事,便于每年五月五日举行龙舟竞渡活动。

东汉的《曹娥碑》,则记载扒龙舟是为了纪念伍子胥。碑上记载:“汉安二年五月,时迎伍君。”东汉汉安二年是公元143年,“伍君”即伍子胥。传说吴王夫差听信太宰伯嚭谗言,以为伍子胥阴谋依托齐国反吴,派人送一把宝剑给伍子胥,令其自杀。伍子胥死后,又命人将伍子胥抛于钱塘江波涛之中。后人奉伍子胥为潮神,并于每年五月五日祭祀伍子胥,并举行扒龙舟迎潮神活动。

曹娥的父亲曹盱,便是迎潮神船队的指挥,他指挥船队逆涛而上,不慎落水身亡。曹娥当时年方十四,她在江边大声哭喊着寻找父亲,寻至第十七天仍不见父尸,便投入江中。五天后,曹娥抱着父尸浮出水面。此事感动了所有人,于是立石碑纪念她的孝行,书写者是蔡文姬的父亲蔡邕。因此事也发生在端午节,故后人认为扒龙舟是为了纪念伍子胥和曹娥。

对于上述种种说法,近人闻一多并不认同。他在《端午考》等文章中说,在距屈原投江千余年前,扒龙舟之习俗就已存在于吴越水乡一带。古代的吴越民族,是以龙为图腾。每年的五月五日,所有族人都来到河岸湖边,在阵阵击鼓声中,观看龙形独木舟的竞渡游戏。举行这种活动的目的是祈求避免常见的水旱之灾。

这些说法,你认为哪一种最有道理?

端午还有如此众多民俗

除了赛龙舟外,作为民间重要节日,端午节也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俗事象。

在古代民间,五月俗称恶月,天气逐渐炎热起来,滋生出各种病虫害和疾病。因此在端午时节,家家户户悬挂艾叶、菖蒲,喝雄黄酒,佩戴彩丝、香囊,全家人采杂药煎汤沐浴等,均为祛病、辟邪等。

端午时节,吃粽子必不可少,这其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江玉祥介绍,如端午起源一样,如今大部分人认为,包粽子正是为了纪念屈原,即如史料中记载:“屈原以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取竹筒贮米,投水祭之。”同时,在古代粽子也称角黍,在晋代文献《风土记》中记载,是用菰叶裹黍米制作,认为这是为了调剂阴阳。

四川人过端午有啥不一样?

四川人过端午,也有一些特别之处。

“龙舟锦水说端阳,艾叶菖蒲烧酒香。杂佩丛簪小儿女,都教耳鼻抹雄黄。”四川人端午节也要喝雄黄酒,但与别处不同,喜爱在其中加入大蒜。

江玉祥介绍,根据清代《成都通览》记载,端午节成都人过节必须要买“红白糖、酒、雄黄、蒜”。红白糖用于吃粽子,酒、雄黄、蒜则用于制作雄黄酒。

此外,四川传统的端午节食品,除了粽子、盐蛋等之外,还有鳝鱼以及苋菜。端午时节的鳝鱼十分肥大、鲜嫩可口,民间还有说法认为过了端午鳝鱼就“不能吃了”。

江玉祥介绍,在清代和民国时期,端午节时,四川的民间灯影戏班和川剧团还要唱专门的过节戏。这天戏班唱的戏目中,必有一出《雄黄阵》。据悉,《雄黄阵》又名《盗仙草》《盗草》《三仙岛》,是经典川剧《白蛇传》中的一节。

“隔河望见嫂穿纱,背上背个奶娃娃。问呢情嫂哪里去?五月端阳回娘家。”这是过去成都市大邑地区流传的一首民歌《五月端阳回娘家》。江玉祥介绍,在四川还有端午拜节的习俗,亲友间要互相拜节,馈送粽子、盐蛋和香包、扇子等辟邪礼品,而这一天,出嫁的女儿偕同女婿回娘家向父母拜节。

值得一提的是,四川一些地方还有“五月十五”过大端阳的习俗。根据清嘉庆刻本《华阳县志》:“(五月)十五日,俗谓之‘大端阳’,饮食如五日。”江玉祥介绍,这一习俗,在一些地区保留至今,例如泸州合江焦滩大端阳节,入选了省级非遗名录。

涨知识——遇到三种粽子千万别买

第一,闻气味,有异味的不要购买;

第二,外观漏料,能直接看到馅料的不要买,真空包装漏气的不要购买。

第三,煮熟的粽子粽叶偏淡黄色,颜色异常明显青绿的不要购买。

此外,如果是自己买粽叶包粽子,建议用正常风干的粽叶包比较好,粽叶在存放过程中有些有害物质如农药残留等会挥发。

综合自四川日报、广州日报、成都商报

用人民的视觉给你不一样的四川!

人民网四川频道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关键词: 四川有什么风俗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43616.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