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有句俗话经常听奶奶提起:大人望找钱,小孩望过年。的确,在那个饥不裹腹、物质匮乏的年代,春节是孩子们最渴望的节日,渴望节日的那份热闹,渴望在重要的节日向父母无责撒娇,渴望穿上漂亮的新衣服在小伙伴面前炫耀,以及家里平时吃不到的美食,而到了春节一切都有。。。
南北春节的文化差异还是很大。四川人的春节气息很浓,应该是从农历腊月初十左右开始,家家户户就在为春节做准备。家庭条件相对较好的就会自己养一头纯粮食的猪,到这个时候杀猪做腊肉过年。那时候住在同一个院子里面邻居谁家要杀猪都相互的帮忙按住猪,有专业的杀猪师傅宰杀和分割,然后大家开开心心的围在一起吃杀猪饭,记忆中的杀猪饭可真香,他可能和东北的杀猪饭又有所区别。所谓的杀猪饭,就是将猪血迅速煮成块放凉水里面成形备用,最后用酸菜和韭菜一起炒制加水煮沸腾勾芡放味精起锅,一桌一大盆,香气四溢润滑爽口。杀猪菜的第2道菜便是猪肝,采用川式泡椒滑猪肝的烹饪方法,起锅加上四川特有的豌豆尖,香气扑鼻,那色泽相当的诱人。杀猪菜第3道菜基本上就是回锅肉了。煮上一大锅饭,邻居们凑在一起,吃的甚是开心,欢声笑语,邻里的关系更融洽了。。。
吃完杀猪饭,这下就该做香肠腊肉了,乃至到了最后香肠腊肉成了四川的地域名片。每家做香肠腊肉都有自己家的特色,没有特别的标准,或者说那是妈妈的味道。猪肉经过自家独家秘方腌制之后,就有一个熏制的过程:其实用料比较简单,就是山上到处剔的柏丫加上紫苏叶,花生皮柚子皮这类的东西,进行长达十个小时的熏制,整个村子都飘着腊肉的香味,那是过年的味道。。。
熏好的腊肉正在窗外晾晒,它需要四川这种温润潮湿的气候反复的干湿交替怎么一个晾晒的过程,才有四川腊肉特有的柔韧不柴,清香扑鼻的味道。这样的晾晒过程持续20天左右,腊肉就算是做好了。过年光有腊肉还不够,还有鸡鸭鹅来助兴,也是到了宰杀的时候了。就是宰杀鸡鸭鹅也是有讲究的:杀七不杀八!北方人会疑惑,这是什么意思?这是一种风俗意思就是说。要宰杀鸡鸭鹅,在农历27之前宰杀完,28之后就不要再宰杀了。大概的意思是临近年关要忌讳,和那句俗话谚语:腊月忌尾,春节祭头,应该是一个意思。。
打阳尘:就是将厨房内的灰尘,蜘蛛网和一切悬浮在厨房上空的东西全部打扫干净。这是对所谓的灶王菩萨的一种尊敬,预示着来年红红火火。当然打扫的区域不限于厨房,几乎是整个屋子的大扫除。。。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游子匆匆的脚步奔向一个那叫做家的地方,去抚慰母亲的望眼欲穿的眼睛。。春节是中国人比较看重的一个日子,它代表着团聚,代表着辞旧迎新和一个新的开始。同时也是对亲人的思念,因为只有过年才能聚在一起好好陪陪父母和孩子。
大年三十:1-祭祖。母亲早早起床准备好刀头(1块四方焯过水的猪肉),父亲带上鞭炮纸钱,上我的爷爷奶奶和她的爷爷奶奶和各位祖宗的坟前去烧纸放鞭炮,以表对祖宗们的哀思。。。2-贴门神贴对联:每年都要贴新的门神,直接覆盖上去即可,说是可以起到辟邪的作用,既喜庆又好看,家家户户都贴。对联的一些字可以是外面买的,可以是自己写的,当大多数寓意都是一个美好的祝愿或者歌颂春天。3-年饭(非年夜饭):从记事开始,每年大年三十,都看见母亲在厨房里面忙碌的身影做饭,而我只能帮着母亲打打下手,烧火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儿,临近中午,一桌丰盛的年饭悉数被端上桌子,色香味俱全,非常有食欲,香肠腊肉,鸡,鱼等或各种过年才有的稀罕的菜。看起来每一样都特别好吃,无从下手。桌边还有大大的一锅饭,以前我奶奶说这个饭煮一次要吃7天,寓意着来年五谷丰登,生活幸福,可想而知有多少米饭。但是我心里是非常抵触吃剩饭的,关于这个米饭在吃年夜饭的时候,每个人哪怕只吃一口都是要吃一点的。。。吃完饭母亲收拾碗筷,而我们就出去找小伙伴玩的很疯,包里装着糖,瓜子儿,花生,出去和小伙伴们一起分享。4-年夜饭:我们没有北方人口中的年夜饭那样的仪式,也不吃饺子。几乎都是吃中午的剩菜,几下吃完,收拾好去等春节联欢晚会。
洗脚:大年三十的晚上,家家户户几乎每个人都要洗脚,这个洗脚的意义是在于出去的时候运气好,大概就是一个贵人运或者外运的意思吧。比如说,出门遇到一件比较高兴的事情,他会用口头语说我,大年三十的脚洗的干净,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守睡:春节最快乐的时光之一,莫过于和家人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一直期盼钟声的敲响。当钟声敲响时,前后5分钟。家家户户响起了鞭炮,这个意味着辞旧迎新,传说是把过去的霉运冲一冲。几乎放完鞭炮,家里面的人陆陆续续的睡觉。
初一烧香,踏青:初一的早上父母不会要求孩子早起,睡到自然醒。但是小孩子一般都很兴奋,很早就醒了,睡不着。那么就需要走山上去走一圈,这个叫踏青,意味着来年清静没有麻烦事儿,而在这个踏青的过程中,还要偷点青菜和豌豆尖。即使是被邻居知道了,也不会骂,这是一个习俗。回到家母亲正在煮汤圆,将偷来的青菜和汤圆一起煮,初一吃汤圆也是我们的习俗。吃完饭在下村子里会有很多人聚在一起聊天或者春子,你会有很多人聚在一起聊天,或者去赶场(集),有的邻居们也直接邀约去寺庙里面烧香,去许愿家人的平安,来年的财源广进什么的,反正都是美好的愿望。当时在四川寺庙也推出烧头炷香的仪式,应该是2000年初,四川简阳一寺庙的头香的价格是30万!简直令人咂舌。。。
从初二一直到腊月十四,可以串门,可以访亲,可以聚会,可以烧烤,可以钓鱼,几乎都是自由活动。一般家里务农的不再劳作,外出打工的也这段时间,在家好好休息休息,陪陪父母亲人。
过大年:这个就是大家说的元宵节,但是我们四川人很少说元宵节,为了庆祝这个春节即将过完那么中午我们也是很丰盛的规格,类似于大年三十。但是我们不吃元宵,也有家庭吃一些汤圆的,但一般都是在晚上。
这就是四川川东地区农村过年的一些风俗习惯,大多数都是意寓美好并非封建迷信。小伙伴们,你们那儿的年是怎么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