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新春走基层」在粽香里品味"第二故乡"的浓情年味(粽子思乡之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21 20:01:13    作者:life    浏览次数:1193    评论:0
导读

来源:嘉兴日报-嘉兴在线 此心安处,他乡吾乡。今天,我在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收获了好多舒心笑脸。 今天上午,嘉源集团、真真老老食品有限公司联手举办“留‘嘉’过年,共享年味”公益爱心活动,邀请了15位环卫工人代表一起逛吃逛吃,一起包粽子过“嘉”

来源:嘉兴日报-嘉兴在线

此心安处,他乡吾乡。今天,我在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收获了好多舒心笑脸。

今天上午,嘉源集团、真真老老食品有限公司联手举办“留‘嘉’过年,共享年味”公益爱心活动,邀请了15位环卫工人代表一起逛吃逛吃,一起包粽子过“嘉”式新年。

活动开始后,博物馆工作人员先带着大家参观,为大家细细讲解嘉兴粽子文化的源流。考虑到环卫工人代表许多都是来自云南、四川、河南等地,讲解员说:“有些地方端午节包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我们嘉兴是为了纪念伍子胥,比屈原还早了200多年。”

在展示全国各地粽子不同包法的“粽子墙”前,大家饶有兴趣的讨论起来。来自云南昭通的环卫工人杨长巧对我说:“老家粽子的包法跟嘉兴的一样,也是这种四角粽,但是我们不包肉,糯米里放花生米、豆子什么的,都是素粽。另外,过年我们不会专门包粽子吃,我做了香肠和腊肉。”

杨长巧来嘉兴已经15年了,平时负责茶香坊一带的道路保洁。她说,疫情发生以后,她有3年没回过老家了,老家亲戚也没法走动。“疫情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政府号召我们留嘉过年,我们就留下来坚守岗位。等疫情好一点,再找机会回去。”

在博物馆里的粽子研习社,大家在省端午习俗非遗文化传承人冯月明的指导下,一起动手学包嘉兴粽子。看着同伴笨拙的模样,大家都乐了。来自四川资阳的雷永美自顾自包起了家乡的三角粽。她来嘉兴快20年了,已经有5年没回过老家。“我们一家人都在嘉兴,嘉兴现在就是我们的第二故乡。”

包好粽子,收拾好桌面,工作人员就把热腾腾、香喷喷的传人高汤粽端到桌上了。门外雪落无声,门内笑语宴宴,一枚软糯喷香的粽子吃下去格外落胃。环卫工作平时都需要早起劳作。能够像今天这样慢慢逛一逛、吃一点好的、聊聊闲话,真好。随后,工作人员又为大家送上了年货礼盒。

嘉兴市真真老老食品有限公司市场部负责人邵婧彦说:“政府号召外地建设者留’嘉’过年,我们企业也积极献爱心,一方面邀请基层工作者代表来零距离感受嘉兴端午非遗文化,分享节日欢乐。另一方面,公司也准备了200份年货礼盒分发给这些基层一线工作者,在最重要的中国传统节佳节,送出一份有着浓浓嘉兴味的新春祝福。”

邵婧彦说,新春佳节,真真老老为基层工作者献爱心已经坚持了很多年。“最近这段时间气温很低,大家都辛苦了,都要保重好身体哦。给大家拜个早年,新年快乐!”

瑞雪迎春到,福虎贺岁来。月河街中基路上,穿街大红灯笼高高挂起。新年的脚步声已经在耳边。

本文来自【嘉兴日报-嘉兴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关键词: 中基番茄红素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43661.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