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我领着所有娃出去遛弯的时候,与别人的对话通常都是这样的:
“这三个都是你家的?”
“……嗯”
“小的那个是女孩?”
“……男孩”
“三个儿子?”
“……嗯”
“艾玛这得老钱了吧!”
最后这句话出现的出现的概率是98%,剩下那两个应该是我跑的快他们还在震惊中没来得及说出来,带着东北口音特有的夸张,要把那个“老”字说的别样的意味深长……
老铁,这么扎心好么?
刚有娃那会,我的心态特别的佛系特别的西方:“凭啥都说养娃费钱啊?有啥条件给啥条件呗?能喂不花钱的母乳干啥还得买进口奶粉啊?够不上上等阶层还非得去贵族小学啊?一个月就赚那么几千块还非得领娃出国啊?我一个小镇子出来的不一样考重点么?大学上完就让他们去自力更生,老娘都没啃老呢,他们也别想啃,自我生存能力都没有还算个人了?”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尤其是上学之后,我感觉我的佛系心态全面崩塌,从拜菩萨直接改成了拜财神:“财神爷让我中个彩票吧中个彩票吧,我一点都不贪心,真的,就我家这个情况我中个五百万都脱不了贫啊……”
很多时候,我看着满地乱蹦的三个娃,都感觉自己看到了赌场里咔咔吞金币的老虎机,银行里刷刷转动的碎钞机,还有传说里只吃金银珠宝但从来不屙的神兽貔貅……
再回头看看自己四大皆空的微信支付宝钱包信用卡……emmm,除了抢银行,还有啥简单快速的赚钱手段么?人家说做微商三个月就能喜提玛莎拉蒂,他们赚的是冥币么?
开源没啥好办法,就只能节流了,想当初未婚时候的我也是小资情怀极重的怀春少女一枚,笃信的是女人就得对自己狠一点,赚个2000快就敢租800的房子穿500的鞋,月光光的心安理得坦然无虑。
有娃的前几年,我也还没感到什么危机的保持着自己的小爱好,那时候狂爱文玩,菩提南红青金石各色水晶看中了略一犹豫就买买买,安慰自己这些都是家底啊,比买包强,背着小哈还能攒个够犒劳自己的私房钱。
从有了三宝之后,这些日子全部都弃我而去了,我在国企周边的小伙伴不是PRADA就是LV的环境里拎着我淘宝49.9包邮的人造革小皮包,在闺蜜兴高采烈讨论兰蔻还是SK2好用的时候默默的涂着我的百雀羚,在大家换季讨论买新衣的时候踢着我的号称翻毛但毛都没了的小短靴……心态强大且无视别人目光的坦然着。
作为有三个娃的女人,LV香奈儿什么的,看看就算了,脑海中会自动换算成孩子的补课费,前几天老店家上新还在微信里问我:姐啊有新来的手串要不要看看,我摸了摸头上隐形的三圈紧箍咒,把他拉黑了。
自身物质上的需求已经无法触动我了,现在能触动我的都是早教幼儿园学区房补习班还有高端夏令营,只有这些词能分分钟让我陷入好穷好穷好穷重复无数遍的焦虑。
在孩子教育这件事儿上,省钱这个词是不存在的。
要么你就睁眼装瞎一分钱都不花,一旦你开始投入就妥妥的是个无底洞。
我逃过了进口奶粉海淘尿不湿,逃过了品牌童装高档玩具,但我逃不过对孩子未来的那份美好的期待。
我能接受我家孩子不够聪明学习不好的现实,但我无法接受我自己不作为不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环境的无力。
而且教育这件事,绝对是随着你的家庭收入水涨船高。
刚生娃那时候的佛系心态,也多数是因为没钱,根本没的花,所以也完全不去考虑。
轩辕小的时候也好奇带着孩子去听了早教课,环境真好,孩子玩的也很开心,试听完一问老师价格,90节课12000,我俩面面相觑拔腿就走。
后来上幼儿园,也是找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私立幼儿园,课外班什么的根本没考虑,只有后来给孩子加了每周三次的感统课,那已经是我们能支出的最大限额。
再大一点,开始给他们琢磨特色班,小哈嘴里也从一开始的“不报不报咱们家没那个条件”到现在“他俩挺喜欢这个课的,我今天续费了啊!”
到三宝的时候,游泳课,早教课根本没跟小哈商量我就直接给报了,以往给自己留着臭美的私房钱在孩子萌萌的笑脸前灰飞烟灭,微信叮叮转账的时候感觉N个香奈儿离我而去……
爱马仕算什么奢侈品,娃才是全天下最奢的炫耀!
年初的时候,看中个九年连读的学区房,算来算去家里所有的存款把小数点后两位都加起来还差五六万,小哈一咬牙:借钱!买!
我看着他身上冉冉升起的光环,想着这还是那个跟我谈恋爱都得去免费公园的那个铁公鸡么?
养娃绝对可以重塑父母的价值观。
孩子是父母就是赚钱的第一推动力。
所谓的穷养,锻炼,生活上或许能勉强一点,放到教育上都是扯淡,小学一个班级40多人,前十名的都至少三四个补习班在查漏补缺培优升级,学习不好的还敢放养?
我们总说成绩不代表能力不代表一切,可是当大学文凭本科文凭都成了标配,你敢让你的孩子不走寻常路?连韩寒过了35之后都回头说辍学最简单,连基本教育都没完成的人是失败者。我们凭什么认为自己剑走偏锋还能生活如意呢?
以前也和小哈讨论过轩辕如果真的没办法上大学的话要不要考虑去职业技术类的学校去学习一技之长,但我们内心也非常清楚,哪怕他们专业学的很不错,没有学历的话在踏入社会的前几年都会步履维艰。
所以哪怕自家孩子真的没办法跟上传统教育的学习脚步,我也希望在现在这个阶段,在这个未来依然有无数可能的阶段,尽力去为他们创造和大多数孩子一样的环境,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可不可以走这条人生相对不那么艰难的路。
何况,在教育上的每一分投入,都能扎扎实实的看到成果。
八个月就去上早教的孩子,和一岁半才去的孩子,在专注力和听从指令方面确实有明显的差别;(别喷我,我只说我看到的事实)
孩子上完机器人课确实回来能把乐高玩具摆出更多的花样,空间感也更好;
每次出去旅游回来,孩子都能学会各种新的名词,在未来的一年中反复追忆;
好的小学和一般小学确实存在师资力量教学环境软硬件方面的巨大差异;
托管班确实能尽责的辅导孩子写完作业避免我不到四十就去做心脏支架……
这些收获,会远远大于从前买一只品牌包买一瓶化妆品的乐趣,会让你觉得在孩子未来人生的路上帮他夯实了一小块石子,会让你继续努力去赚钱心甘情愿的春蚕到死丝方尽……
在之后十几年里,我们会一直为祖国的教育GDP添砖加瓦,至于更未来的娶妻生子等等等,我们尚未考虑过,那时候就应该是他们自己的人生了……吧……
至于我是否计算过这三个娃过去花了多少钱未来还会花多少钱,其实真没敢认真统计过,只不过每年快过年的时候都会和小哈感慨:唔……这一年是怎么熬过来的呢?
育儿其实都是这样的吧:但行脚下,莫问前程。为人父母的,尽好自己的责任就好,至于未来,还是得看孩子们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