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从事商用车行业20余年,像今年7月份这么冷的市场环境,还是第一次遇到!”“不要简单看批发量,更要看终端的销量,现在大量的新车是压在经销商手里!”一位资深的商用车经销商集团投资人C先生如是说。事实上,反应7月份终端销量差的商用车经销商投资人远不止C先生一人。根据商用车界小编对全国范围内137家经销商的市场调研,反馈7月份商用车市场终端交易量比较差的竟然占比超过80%,综合起来看,各地区的销量总体表现为:南方比北方好,东部比西部好;轻卡终端销量比重卡终端销量好;客车销量比货车销量要稳定,总体来看,终端销量差!
2021年7月全国重卡品牌终端销量增长情况 | ||
品牌 | 环比% | 同比% |
A品牌 | -57% | -62% |
B品牌 | -51% | -59% |
C品牌 | -64% | -58% |
D品牌 | -71% | -65% |
E品牌 | -69% | -63% |
注:数据仅包含经销商交付给用户的实际销售数量,不包含经销商预挂车辆(挂靠等) |
针对经销商们普遍反应的市场进入“冰点”的现象,以及商用车行业媒体、经销商、整车企业、配件等企业普遍关注的商用车市场后续形势问题,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商用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钟渭平从多个维度对7月份的重卡终端销量出现“冰点”的原因及商用车行业面临困难进行了分析。
为什么重卡销量会出现“冰点”现象?
据钟渭平分析,7月份国内市场重卡销量出现较为严重的“冰点”现象并不是单个原因造成的,而是由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一是7月份是传统的重卡销售淡季。由于炎热的夏季,不少企业会放高温假,商品生产量减少,运输量减少;二是国五、国六排放标准正式切换,国六排放标准的车型究竟好不好用,油耗高不高,故障多不多,终端用户们的观望情况比较浓厚;三是国五新车持续降价,促进了终端用户们买涨不买跌的购车心理,等等说不定还会降价的心态普遍;四是国内经济发展形势总体向好,但部分领域的生产还没有恢复正常状态,对重卡运输的需求乏力;五是国际贸易的大宗商品进口量出现波动,特别是煤炭、铁矿石、铝矿、大豆等进口量出现短期萎缩,对重卡运输量产生影响;六是持续攀升的成品油和天然气价格,导致运输成本上涨,运输利润下滑;七是网络货运平台等恶性压低运价,导致运输价格严重偏低,使得终端用户无法持续营运;八是新车价格下降,推动二手重卡价格下降,吸引了部分用户转向购买二手重卡;九是“双碳”减排任务的考核任务的影响,部分国有港区、矿区、空港、大型企业要求采用新能源重卡运输,使用传统燃油重卡倍受冷落;十是自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国内重卡市场基本上处于持续增长趋势,相关利好因素已基本消化完毕。
是提前透支了市场购买力?
钟渭平认为,商用车与乘用车相比,属性方面有着明显的区别,前者为生产资料,后者为消费品,所以商用车的用户购买车辆往往是基于业务的实际需求去购买,纯粹的牵引车也好,载货车也好,渣土车也好,搅拌车也好,基本上不容易出现了个新鲜玩意,就去买一辆车回来玩玩,所以这种购买车在透支概念对于商用车市场来说并不具有太多意义。提前透支了市场购买力的说法并不成立。
车辆太多导致运力供大于求?
商用车的销量在近十几年以来总体处于高速增长的状态。作为运输工具市场供求关系一直处于供大于求的现象,并不是在某个节点上的车辆销售过多所导致。从目前市场反馈的情况来看,7月份本来就传统的市场淡季,出现全国销量下滑至“冰点”的原因有很多,有市场本身不景气的原因,也是经济结构调整原因所导致的,也有国际贸易结构调整的原因,也有“双碳”减排目标而导致的业务的调整。由于我国的经济结构及国民职业教育决定了未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市场上车辆多是常态,供大于求是常态!
会不会出现大规模欠贷的情况?
从总体上来讲,随着运价下行压力的出现,必然会导致部分车辆的运费无法支撑偿还贷款,在此种情况下,司机必须要选择以出售车辆来进行止损。当然在出售车辆过程中应该会有一定的亏损额度,但不至于出现巨大的金融风险。这个风险也就是以司机亏损部分车价为代价的。车主只要把车辆价格便宜点出售后,即可把欠金融机构的款给还上,或者把车辆直接还给租赁公司,进行直接止损,这就基本上能够缓解司机群体所面临的困境。当然,我们必须要重视过去几次出现重大商用车金融风险的经验,必须要重视商用车金融风险的控制,必须要夯实商用车金融风险控制的基础。
二十多万辆国五库存是否会引来危机?
今年7月1日,全国范围内刚刚全面实施国六排放标准,有些地方为了完成某种目标,要求国五排放的重卡不得提供运输业务,要求国五排放车型限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上述举措是非常不专业的,不合理的,更是不科学的。重型柴油机的国五排放标准在中国实施的时间非常短,在短时间内就让国五退出,或者说对运营进行限制,这不利于我们中国商用车行业的体系建设,特别是品牌内涵建设非常困难。任何行业的品牌价值建设,其中包括了非常重要的一个内涵因素就是价格稳定,保值率高是一个品牌价值的最重要的体现。如果全国普遍出现对国五排放车型进行限制,会导致国五排放标准车型出现非常规的快速贬值现象,这种快速贬值对商用车品牌的负面影响力是非常大的,不利于推进我国商用车品牌体系建设。
由于今年7月1日是国五国六正式切换的时间节点,根据以往国二换国三、国三换国四、国四换国五的经验来看,不少整车企业、经销商会认为这是抢占市场份额的重要时间节点,囤积了不少国五车型。
从整车企业来看,期望上半年能完成75%左右的年度目标,下半年只有25%的销售任务。部分品牌的大型经销商手里面囤积了超过4000辆国五车辆,1000-2000辆国五排放车型的库存较为普遍。尽管大部分地方政府为了缓解经销商库存的压力,纷纷出台可以延期3-6个月上牌的政策,但由于7月销量冰点的出现,未来市场行情趋势总体表现为疲软,能否把如此大规模的库存清理掉,担心还是有一些的。
如果经销商无法在延期政策之内把车辆销售完毕,则必须把相关车辆上牌,而上牌就意味碰着车辆要进入到二手商用车市场。而如果一旦新车进入二手商用车市场,就意味着全国的二手商用车价格又要被搅局,将再次推动我国二手商用车价格的下行。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对经销商来说,无非是每辆车亏损部分费用,出现部分车辆价格倒挂的情况,会让经销商在过去几年中挣的钱可能就要赔进去了,但不至于出现太大的风险。当然,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经销商还可以寻求整车企业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如果实在的卖不动车辆可以与整车企业沟通协调,让厂家承担一部分,经销商承担一部分,共同化解中间所面临的风险。当然,可以会出现少数经销商出现资金链断裂而破产的风险也是存在的。
用户买涨不买跌,降价影响品牌价值
以于商用车行业来说,降价也是一门必修课。自2020年开始,全国商用车行业持续出现了大幅度的降价潮流,初衷有几点:一是部分销量不好的整车品牌寄托于2020年良好的市场需求,通过降价以实现市场份额的提升;二是当品牌销量原本不错的整车品牌看到其他品牌降价时,也会主协降价,以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
从历史发展经验来看,新车价格下降可以短时间减少库存压力,增加客户,增加收入,加速资金回笼,减少资金短缺的困难,对于终端用户降低使用成本是有利的。但是持续性整车降价会引起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直接导致部分客户保持观望情绪越来越严重,即用户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得到激发;二是使得老客户受伤,至少会心里感觉不舒服,也就是会减少客户源;三是使得车辆保值率下降严重,不利于汽车品牌的形象,对长远不利;四是整体企业及经销商的利润都在下降。
中国商用车行业真正的危险是什么?
我国商用车行业经过过去十五的持续性发展,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商用车产销国,商用车行业的竞争已跨越了产品链竞争(解决了产品有无的问题)、供应链竞争(解决了产品好、低成本的问题)两大系统,逐步转向了服务链竞争的节点。所以,我们当前所面临的真正危机不在于库存有多少,而在于整个服务链的消化系统出现的问题,包括租赁体系,二手商用车体系,整备体系,出口体系,拆解和再制造体系等节点出现了严重的肠梗阻,就像一个人一样,拼命的吃,消化系统能力有限所导致的整个体系的风险才是最大的风险。未来的服务链竞争也是整体企业、经销商最有利的竞争工具,谁能把服务链建设好,谁就能胜出。2020年,我国商用车行业的新车市场规模在1万亿元人民币左右,其中中重卡的市场规模超过五千亿,整个市场来说规模足够大。如果把新车与服务市场相比就显得小很多了,因为服务市场每年的市场规划超过十万亿元人民币。总体而言,整车企业、经销商对商用车行业的认知不够,对后续市场的关注度不够,研究不够,特别是对二手商用车体系的应有价值认知不够。如果商用车行业没有形成系统性的循环机制,没有让服务链来推进,没形成良性的消化系统,我国商用车行业将是不太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