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小白打卡|大杨浦,现在美成这样(杨浦网红打卡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22 10:51:05    作者:life    浏览次数:1285    评论:0
导读

比起外滩和北外滩,位于杨浦滨江的东外滩似乎被严重低估了。 “以前这里都是工厂,谁愿意来这里玩呀,”市民林阿姨一语说出了东外滩被忽略的关键,“不过现在更新了,(杨浦)滨江很漂亮。” 杨浦滨江曾是杨浦著名的工业区,见证了近代工业的百年辉煌。随着

比起外滩北外滩,位于杨浦滨江的东外滩似乎被严重低估了。

“以前这里都是工厂,谁愿意来这里玩呀,”市民林阿姨一语说出了东外滩被忽略的关键,“不过现在更新了,(杨浦)滨江很漂亮。”

杨浦滨江曾是杨浦著名的工业区,见证了近代工业的百年辉煌。随着近几年滨江规划的逐步落地,杨浦滨江正向着“生活岸线”的定位稳步前行:重塑,改造,修葺,蝶变,宏伟蓝图于此徐徐展开;厚重的旧区,转身成为开放、共享的世界级滨水空间;杨浦滨江开启了一段众志成城,惠及民生的城市更新,与外滩、陆家嘴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没错,曾经人们口中“样样都破”的杨浦早已华丽转身,而作为“工业锈带”的滨江也成为一条文化氛围浓郁的“生活秀带”。本期小白打卡走近杨浦滨江,看看曾经的杨树浦工业区,现在美成啥样?

昔日工厂,今日美丽“秀”带

开埠之初的杨树浦僻处一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后,因为优越的航运、生产用水条件加之低廉的地价,吸引着中外客商接踵而至,陆续兴办起众多工厂,至十九世纪末杨树浦一带汇聚了几乎涵盖了所有近代工业形态,成为近代中国工业的集聚地。

始建于19至20世纪的上海机器制造局(建于1882年)、瑞记纱厂(建于1895年)、瑞镕船厂(建于1900年)、杨树浦水厂(建于1881年)、怡和冷库(始建于1920年)、上海煤气公司(始建于1932年)、上海电力公司江边电站(始建于1911)等不同门类的工业企业三百多家工业老厂。厂区北侧相邻的地块也形成了大规模的职员和工人聚居区。这些老建筑都曾见证过上海近代工业的崛起。

杨树浦发电厂

然后,城市设计师们妙手生花,将这些古老的工厂改造成了艺术氛围浓厚的打卡点。

“皂梦空间展示体验馆”所在的构筑物原为上海制皂厂的生产辅助区,由原中压水解楼、污水净化池等组成。设计者将水池之间的原始场地垫高到7米标高,屋面的混凝土框架与植栽共同营造了一个立体式的屋顶花园,作为登高眺望的观江平台。建筑下部通过钢管通道将不同的水池串联互通,形成一系列的明暗转换,高低错落,内外翻转的空间。

目前,空间内设有产品展示区、手动DIY香皂体验区、互动视觉艺术装置以及得名源于“皂”字的“白七”咖啡馆和创意来源于制皂鲜花精油的“花食”餐厅,已成为杨浦滨江沿岸集博物展览、手工互动和特色餐饮于一体的网红打卡点。

打卡圣地,苍翠“绿之丘”

在杨浦滨江,坐落着一座造型独特的建筑,一眼望去透露着浓浓工业风,它有着层层叠叠的绿植、螺旋上升的钢结构、离地近20米的270度江景观赏平台以及如同丘陵般自由延展的边界……这就是“绿之丘”。

绿之丘原为烟草公司机修仓库,始建于1995年,是一座6层钢筋混凝土厂房,其前身可追溯到1920年建立的怡和冷库。老仓库被设计师大手笔地“削”掉了50%的体量,拆除原有仓库的第6层,面向滨江的一侧被斜向切削,形成台地式景观平台,背向滨江的一侧也进行了切削,引导城市空间向滨水延伸。这样一来,人们可以从杨树浦路的缓坡,上到建筑二层,再漫游至滨江,好像跨越了一座城市中的山丘。

烟草公司机修仓库

从外观看,这是一座浓浓工业风的钢铁森林,回旋楼梯,天台花园,从二层起逐层收缩形成层层叠叠的露台宛如迷宫。顶楼有一段U型步道,提供270度观景平台,漫步其间,有一种腾空临江的视觉效果。每层露台上种植着绿树花草,整个建筑好似一个“空中花园”。

重新亮相后的“绿之丘”,成为杨浦滨江边的网红地标建筑,几乎路过的市民游客都会走上去看一看。在这里的悬浮游廊上,能拍到最美的杨浦滨江风景

家中三代生长于杨浦,杨先生见证了杨浦滨江的变迁。“绿之丘”正式开放后就成为杨先生散步的必经之处,有时候他会带着孩子,告诉他这里以前的模样。杨先生总喜欢从一楼缓步到挑廊,观望270度的江景,还有亲水平台上的日本艺术家浅井裕介地绘作品《城市的野生》,再从挑廊向上到达顶层空间,看看里面正在举办的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的学生美术展。

独揽江景,品味美好生活

沿着渔人码头江岸一路前行,杨浦大桥与东方明珠遥遥相望,游船驶过,水鸟盘旋,既开阔壮丽,又明媚闲适。走在杨浦滨江,你可以在巨大的电站辅机厂厂房门口眺望历史的深邃,能走入曾经的灰仓水池品味咖啡书香,能在基于历史的文化创意中,感受着工业发祥地向创新策源地转变的巨大潜力……

整个杨浦滨江,除了按照黄浦江开发的统一要求,实现步行道、跑步道、骑行道的“三道”贯通之外,还进一步提升了“工业遗存博览带、原生景观体验带、三道交织活力带”的“三带”融合,真正为市民呈现出一个国际一流的滨水空间。

东方渔人码头购物中心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打造多家江景餐厅,在这种环境的餐厅用餐,食物的味道是不是都更好了呢?

浦江粤色全景餐厅

1947星洲南洋荣和堂

Hacker-Pschorr Beer

剧院焕新,谱写“YOUNG”乐章

当历史与艺术相结合,会产生怎样的火花?在杨浦滨江,老建筑不再只是历史的记忆,更是当代艺术的灵感来源。YOUNG剧场前身为杨浦大剧院,全新改造后由上海大剧院运营管理。新年伊始,位于杨浦区控江路1155号、全新改造的YOUNG剧场即将竣工,开幕进入倒计时。

“YOUNG剧场”,音同“杨”,取英文“年轻”的含义,旨在传达“有活力、敢创新”的寓意。改建后的剧场总建筑面积约 8793平方米,包含一个1020座的主剧场和一个168座的小剧场,将以戏剧为核心,跨界融合艺术为延展,集舞台表演、原创孵化、展览展映、公益教育、社区赋能为一体,呈现活力、前沿、多元的艺术作品,构筑新青年艺术家的引力场与实验场,打造没有边界的剧场,实现场域与社群的融通。

由新青年剧团导演李建军执导的开幕大戏《美好的一天》2022版,将于今年三月底在剧场拉开序幕。此次全新制作的《美好的一天》2022版,为YOUNG剧场“在地计划”首部委约作品,将立足本土、因时制宜,以上海的城市更新与社会发展为背景,聚焦时代浪潮下平凡个体的独特生命经历。

可阅读的杨浦滨江

作为上海老工业留存资源极为丰富的区域,杨浦滨江承载了一段老上海的记忆。相较于其他板块,历史建筑方面保留的更为完整。杨浦滨江在充分尊重历史文化的基础上,保护性地保留了大批工业遗存,规划设计众多工业文化特色景观,以创意园区、博物馆、老建筑的形式保留历史建筑,因地制宜地发掘杨浦滨江地区“百年工业传承”的文化特质,彰显“世界一流滨水空间”魅力。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大杨浦日新月异,城市更新的春风吹在我们的身边,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大美杨浦,秀丽滨江,这样的杨浦,你爱了吗?

信息来源:上海杨浦,上海发布,新演绎,上海国际摄影沙龙。

来源:周到上海

 
关键词: 挑廊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46923.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