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生活有一种“恐慌感”,或许是因为我迷茫中看不清前方的路,或许逐渐长大的年纪使我感到焦急,或许是因为这个世界是那么的陌生。
01
我不喜欢白天被阳光照进房间的感觉,那种感觉太过美好,在黑暗中射出的那一束光,如果救赎不了黑暗那束光便有罪。
我看不清前方的路,仿佛我会迷失其中;未知的感觉使我害怕,仿佛我会迷失其中。
现在的时代运转的太快,快的我们喘不过气,仿佛生活是一个机器,无情的运转着。
现实中的压力,人人都不一样,所处的环境,家庭,朋友,所产生的结果也不同 ,抑郁、自杀、报复、颓废、生活就像一枚药,人人的药效都不一样,有好有坏。
02
或许以前的人觉得我们现在的生活的已经很舒服了,为什么还要有那么多负面情绪,总会说他们那个时代吃喝都没有不也好好的活着,我们这个时代衣食无忧的有什么的理由不好好活着。可是时代是会变得,在这个时代科技和各项条件是比以前好但是随之而来的压力也比以前大的多得多。
最近一段时间(尤其是高考前后)总在新闻上看到一:xxx中学生在xxx地方跳河自杀,xxx中学生在xxx地方跳河自杀,xxx中学生在xxx地方跳河自杀,
我记得有个男生给他母亲最后的留言就是:
我的妈妈,她好像失明了,她怎么……怎么就看不见我在努力呢?
这些原本处在人生最美好时刻的年轻人,为什么选择了解脱呢?
03
我想大概是因为世界跟他们想的不一样,跟书本写的不一样,跟老师教的不一样,跟父母说的不一样。
现在这个时代就像一个巨大的染缸一样,我们永远也不知道自己到底会被染成什么样子,就像老舍笔下的祥子,仿佛兢兢业业、老实本分未必是优点,油嘴滑舌、八面玲珑好像也没什么坏处。
小时总喜欢畅想未来,会毫无顾忌大声的说“长大后我想当作家”、“长大后我想当科学家”、“长大后我想当艺术家”。
可长大了,当老师再次问到我们的梦想与规划时,我们却只敢说“考四六级”、“考教资”、“考计算机二级证”。
小时候的豪言壮志,为自己规划的蓝图有多少人能一笔一划的绘制成功呢?寥寥无几吧,现实的压力从不会缺席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或许这就是站的越高摔得越惨吧。
04
十岁,你要学会早起,你要努力成为大人们嘴里的乖孩子,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学会在幼稚中逐渐明事理。进了初中之后很努力地参加各种社团,结果播音主持是老师孩子,学生会主席是重点班的学生,有些东西不是后天努力就能得到的。你也很无奈。
二十岁,你得承受压力学业抨击和迷惘,你必须很努力很努力才能有资格在未来成为一个普通的人,你还会担忧毕业后的工作日子,会害怕未来带给你的只失望。
三十岁,你和社会不死不休,你会面临婚姻与独身的选择,会面临房贷车贷的压力,会惶惶不可终日一天比一天疲惫,甚至有可能无法被这个社会所容纳。你也逐渐体会到了父辈的不易。
四十岁,你不得不忍受生活的压力,慢慢的你开始一个人独自承受一起,你害怕不能照顾好孩子,你害怕他在叛逆的年纪走错了路
五十岁,你开始恐慌逐渐增大的年龄,你害怕成为孩子的负担,你不服老的想要挣扎着证明自己,最后却发现自己无能为力。
这些不同年龄阶段的问题,都未曾出现在课本上过,都没有人教过,都没有听我们所依赖的人说过,没有亲生经历过的事往往是恐怖的。
05
这个世界仿佛很美好,以至于我们都过早的认为自己以后会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人,可事实往往与我们想的背道而驰,于是我们选择结束这场身体与灵魂不能同行的旅程。
至于自杀的勇气,大概是在绝望中一步步积攒的吧!学业的压力、家庭的压力、工作的压力导致我们这一代人急需关心与温暖,我们喜欢倾述,却发现能耐心听的少之又少。
亲人觉得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不用重视,朋友觉得那是你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陌生人觉得那是无病呻吟的申述。
渐渐的,我们从一个渴望倾述的人变成了默默不语的人,为了不被别人发现情绪,竭力的隐藏真实的自己。外表处事不惊,内心早已掀起了一片骇浪。
在一次次的自我安慰和鼓励中,一次次的站起来又跌下去,一次次的告诉自己离开吧!又一遍遍的告诉自己再坚持就好了。
直到最后一个稻草断裂,那些在绝望中积攒的勇气凝聚成一句“累了就结束吧”的话语,在脑海中一遍遍回响,直至生命的消亡。
06
我终于知道有人为什么自残了 当你的心痛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想要用肉体上的疼痛 来掩盖过心痛 心痛岂是肉体可以掩盖的吗? 不足以矣
所以如果有那么一个人愿意向你诉说生活的琐碎,请认真听,也许他只是想从你的话里寻找一个可以继续活着的理由,
也许他只是想从你的拥抱里寻找一丝可以继续活着的勇气,也许他只是想从你的倾听里寻找一点可以继续活着的暖意。
记得那天班会课主持人问 你做过什么特别坚强的事情 我回答 活着就已经是最坚强的事情了 他们在笑 我也在笑 但是我们笑的不是同一件事。我知道这个答案的分量 也知道它对我意味着什么。所以我不会再尝试一切极端的事情 毕竟还有那么多的美好和希望等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