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文
近年来,郴州市苏仙区积极践行以“节水优先”为首要位置的十六字治水思路,围绕“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主题,强力推进水资源节约各项工作,节水型社会建设成果得到有效巩固、取得明显成效,2020年苏仙区成功创建水利部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
聚焦组织保障,“一盘棋”推进节水优先
从强化认识入手,营造全民节水氛围。以“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为主线,依托“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开展涉水法律下乡、节水护水进校园等系列活动。在全市率先建立民间河长制,成立民间河长队伍146支、总人数达501人,探索将河长制纳入村规民约、公益广告等内容,引导全区老党员、老教师、志愿者、中小学生、农村无职党员、村组干部、群众加入护水治水行列,全面提高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意识。从强化责任入手,凝聚齐抓共管合力。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代治水方针,把节水放在优先位置,制定《湖南省苏仙区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实施方案》,成立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相应工作机构,统筹推进水资源管理、源头减污、控制管网漏损率、节水载体建设、节水宣传、农业节水灌溉等工作,形成了上下联动、一抓到底、高效运转的工作格局。从强化执行入手,夯实节水制度保障。认真抓好节水“三同时”制度落实,按照《郴州市城市节约用水“三同时”管理规定》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进行节水评估,要求配套建设节水设施。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在全市率先出台《苏仙区节约用水管理办法》,推进取水许可、水资源论证、有偿使用等制度落细落实,以法之力拧紧节水“水龙头”。
聚焦系统治理,“一张网”推进护水清源
全面加强定额用水管理。加强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扎实做好用水计划,向用水单位下达年度取水指标,严格限制超额取水量,严格控制用水总量。积极推进用水计量管理,全区工业用水计量率达到100%,其中12家重点取水单位安装了国控在线监测系统,农业灌溉用水计量达到85%。2018-2020年,用水总量从2.527亿m³下降到2.284亿m³,下降9.62%。全区河道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标准,郴江河中游、西河常年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全面加强企业节水督导。鼓励支持企业实施节水技改、开展节水科研、加快节水新技术新成果落地。全区工业企业水循环使用率达80%,选矿冶炼化工企业生产废水实现零排放,全部回收再利用。郴州氟化学公司依托东江水低温资源,建立氢氟酸初冷装置,通过循环利用每年节约成本500余万元。目前,苏仙区工业企业用水均达到或优于湖南用水定额的先进值,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9.19%。全面完成85座小水电清理整改工作,翠江电站荣获“全国绿色小水电示范电站”称号。全面加强供水管网漏损管控。加强管网探漏、维修、巡查力度,严格控制管网漏损率,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严格执行居民生活阶梯水价制度、农村集中饮水有偿使用机制。对城区公厕进行节水改造,在机关单位、医院、学校、街道社区开展淘汰老式水龙头行动,更新节水龙头5万余只,节水龙头使用率达100%。目前,全区城市、农村居民人均用水量分别下降6.18%、7.03%。
聚焦供水安全,“一股劲”推进治水防洪
扎实做好河道疏浚。以水环境治理倒逼生态环境转型升级,实现河净、水清、岸绿、景美。近年来,累计疏浚河道69公里、生态护岸25.2公里、新建河堤7.8公里。落实河道采砂全域禁采措施,全面改善河道生态环境,全区河道水质考核达标率为98.9%。推进美丽河湖、示范样板河创建工作,新建河堤、滨水小公园、小游园,全区中小河流治理率达90%,西河、郴江河城区段生态景观明显改善。完成智慧河湖和河道APP管理系统建设,所有河流、水库都安装了动态监测预警系统,河湖管理信息化水平全面提高。完善治水防洪工程。抓实水库扩容与灌区节水改造,全区60座中小型水库,投入5591万元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增效项目建设54座。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防洪库容、水利库容分别为1.5万余亩、580万方和536万方。截至2021年11月,全区共完成灌溉渠道三面防渗、节水改造1510余公里(其中干渠230余公里、支渠1280余公里)。提升农业灌溉成效。积极推广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落地,加强灌区日常管理,农田灌溉有效利用系数提高4.17个百分点,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节水农业转变。在沿河地带全面推行农业污染减排,实行无害化种养,严格执行禁渔制度,有效遏制了毒鱼、炸鱼、电鱼等现象。推进中水回用,完成了雨污分流、雨水收集利用、污水回收再利用等重点节水工程建设,“十三五”期间完成7家大型污水处理厂建设,通过处理后的再生水主要用于农业灌溉、城镇绿化道路清扫用水等,再生水利用率达23.9%以上。
聚焦实绩实效,“一条心”推进供水惠民
积极开展节水型单位、节水型小区等创建活动。东田金湾等小区因地制宜,建设水循环系统收集利用溪水、雨水、废水解决景观、绿化用水,成为全市节水工作的示范样板。其中市委机关、东田金湾等19家企业和小区获得了省级节水型单位和小区荣誉称号。截至2021年11月,全区老旧小区全部完成节水改造,新建项目严格落实“节水三同时”,城区范围内单位、小区均达到节水标准。积极探索生产生活用水分流模式,积极推进郴江河流域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一批水环境治理项目,积极配合东江引水工程助推城乡供水一体化,让人民群众有水用、用好水、用水有保障。
自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后,郴州市苏仙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成效显著,用水效率不断提高,全社会节水意识明显增强,初步形成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的模式,实现了节水与经济社会发展双赢,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践行“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大力提升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率、水资源承载能力、水安全保障能力,以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苏仙经验,打造“节水苏仙”新名片。
(作者系中共郴州市苏仙区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