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4月22日是第50个世界地球日,主题确定为“珍爱美丽地球,守护自然资源”。如果你愿意与自然共生,为自己的生存环境做点什么,那么可以从珍惜身边的一草一木,节约日常的一点一滴做起,好好爱护我们唯一的生存家园——地球。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我们和自然界的万物息息相关
在大自然中,我们早已和万事万物组成了庞大的网络社区。自然的每个方寸之地都隐藏着星辰大海的秘密,我们看到的一切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一片叶子可以述说一棵树的过去,一棵小苗可以展示这片土地的未来。从小小的蚯蚓到天空中的云,都是一场万物循环链的礼赞。
说起来,你是否真的亲近过自然?除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你是否拥有成熟的自然观?
先别着急对“自然观”不屑一顾。这个简单的词汇里包含着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蕴含着天地之间的真理。别忘了,大自然才是我们的起源和归宿,是我们的本能。
我们在钢筋水泥中生活了太久太久,似乎快忘记回归自然的感受,对人类本体以外的生命知道得太少太少。其实,人类不过是地球上千万种生命体中的一部分。在地球的生态系统里,每一片森林,每一寸土地,从宏观到微观,无人的世界其实到处都充满生之意趣,等待我们去探索。
在自然界,每一个物种都相互依存,彼此联系,这些联系既出人意料又错综复杂。
也许你从没想过,狼群数量的变化会让河岸改道;
鲑鱼身体里珍贵的氮元素竟然出现在千里之外的树木身上;
地下王国的统治者蚂蚁,看似柔弱却号称“森林警察”,维护森林的公平与正义,唯一做的“违背原则”的事就是对侵害树木的蚜虫放任自流,甚至过度保护。这听上去不是一件好事,但这种行为却使树木遭受的致命攻击变少。
树木可以制造云雾
落叶会影响地球自转
鸟群能影响火腿的产量
这是一张互相交织的秘密网络,这张大网伸出无比复杂的分支,以至于我们无法领略其全貌。这是一个不亚于人类社会的社交怪圈,这里上演着一场又一场揭秘生命发展内核的自然循环。这正是大自然的神奇之处。
正因如此,我们才能保留那份对未知的惊叹,对自然的敬畏。
森系生活,
治愈你和自然之间的疏离
每个人都是自然的一部分,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如何与自然相处,如何倾听万物的声音。
设想一下,如果有一天,你身处一片森林,你最想看到什么?你会如何生存?
你完全有可能跟随猞猁的足迹,瞧瞧它们看过的风景;
你还可以漫步森林,聆听树木、月光与微风合奏的交响乐;
观察一棵树怎样和同伴交流沟通……
你还会思考:户外旅行时,穿什么衣服不会被蚊虫叮咬?
如果没有手机和指南针,怎么在树林里辨别时间和方向?
万一碰到下雨天,躲在哪种树下才安全?
20年深度体验自然,实践森系生活的“森林游侠”彼得·渥雷本,和我们分享了他独到的森林知识与亲身感触。
这些生存技能还包括:在哪里可以搭帐篷和生火烤肉,哪些野莓和树果可以填饱肚子,什么时机和地点最适合观察野生动物……
在他日积月累的森林生存笔记中,他告诉我们:
便便后拿苔藓垫子当厕纸,柔软又耐撕扯,性价比很高!雨后的苔藓更是跟超市里的名牌湿巾有一拼。千万记得找一个可以遮挡的地方,以免猎人用来监视林中猎物的野外摄像头把你也摄入其中。千万要提防的会飞的“捣蛋鬼”——糠蚊,你一旦解下裤子,就变得无能为力了,这些小捣蛋鬼们特别喜欢扑向毫无遮挡的皮肤……
你可以用云杉枝给自己搭建一个比较舒适的床,树枝弧形朝上作填充,较粗的“骨架主干”用于左右两侧狭窄的床沿,记住这些小窍门,它们免于你在睡梦中滚下床。
你还可以利用蝾螈和石蝇幼虫辨别水源是否干净,因为它们都是对水质要求非常高的“挑剔鬼”,跟着它们绝对没错!
你一定记住几种森林中的美味,万一在林中找不到食物,它们可以救命——云杉的形成层被喻为“带着树枝味的胡萝卜”,等足目甲壳类可被作为零食“薯片”,野生草本植物的根,比如蒲公英,把它碾磨成粉状,然后就可以像冲一杯卡罗咖啡似的享受了,而菌菇类不但容易中毒,没有所需的蛋白质,还难以消化,其实并不适宜选用。
人类并不是世界的中心
如果生命是部循环不终的电影,动物即是演绎其奥妙的存在。
不论是体型巨大如象,还是微小如蓟马,动物们都有其致胜的生存方式,拥有各样让人类惊奇的能力。
噪鸦对敌人有一套自己的特殊行动策略 : 如果它发现了厉害的对手,如老鹰或猫头鹰,就会马上发出叫声。这种叫声里不仅包含了敌人的种类,还对危险程度进行了分级。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已经从噪鸦的叫声中分析出25个这样的报警信号,每个信号都对应着不同程度的威胁。
生活在印度尼西亚海湾的机智章鱼并非只有在危险时才收集椰子壳,而是颇有未雨绸缪意识地提前收集。为此,它们想出了一套特殊的移动方法来运输这些珍贵的椰子壳。它们会把椰子壳夹在腋下,用细长的触手在海底“漫步”。在搬运椰子壳的时候,椰子章鱼没法从椰子壳那里得到好处,相反,它将自己置于了一个不利境地,它们几乎将自己完全暴露在捕食者的眼皮底下。但所有这一切风险,都是为了以后过得舒适。
对于人类来说,必须仰赖衣服、工具等外物才能获得饱暖及其他的生存条件,而跟着彼得·渥雷本探看动物们天生的精妙构造与求生技能,我们便能够从汲汲于自身生存的努力中抬头,看见与身边的这些自然界中的生命,是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之下用与生具备的天赋活出令人惊异的璀璨生活。
以自然之名,
为地球发声
对自然与森林的迷恋,使渥雷本成为自然万物最亲密的知己。借助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以及几十年的细心观察,将自己20年的悉心观察集结成书,分享给渴望与自然亲近的每一个人。
▲ 彼得·渥雷本,人称“森林游侠”,靠脸就能吃饭的帅大叔。(偏偏要靠才华)
渥雷本原先只是个小小的林务员,出于对自然与森林的热爱与敬畏,对自然知识的痴迷与探索,在自己所管理的环保林区里发现了太多伟大的自然之力。全世界没有几个人比他更了解森林中隐藏的星辰宇宙,比他更懂得人类与万物的相处之道。
他不仅仅想通过文字来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痴迷,他更想告诉人们:自然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应该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
无论哪个季节,停下匆忙的脚步,感受身边的自然,你也能发现其中不可思议的力量。
部分文字来自《大自然的社交网络》《森林的奇妙旅行》《动物的内心戏》,北京紫图图书出品,转载请注明版权。图片来自摄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