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踝关节解剖分析(高清图文详解)(踝关节局部解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22 14:53:00    作者:life    浏览次数:4416    评论:0
导读

踝关节解剖分析踝关节与足部的一系列关节加上膝关节的旋转轴构成了一个有三个自由度的关节,使足部在任何位置可适应不同的不平整的路面行走。足弓对各种地面的适应性正常步态时,踝关节的反作用力等于或大于髋关节、膝关节,但因踝关节的负重面积大,经踝关节

踝关节解剖分析


踝关节与足部的一系列关节加上膝关节的旋转轴构成了一个有三个自由度的关节,使足部在任何位置可适应不同的不平整的路面行走。


足弓对各种地面的适应性


正常步态时,踝关节的反作用力等于或大于髋关节、膝关节,但因踝关节的负重面积大,经踝关节传导的单位面积上的应力却低于髋或膝关节。


踝关节在跳跃活动中的起跳和蹬地阶段起主要作用。


踝关节力量的强弱直接决定完成动作时支撑整个身体的稳定性,如果,踝关节具有足够的力量,便可“提前”参与“工作”,从而缩短整个动作完成的时间,提高动作的速率。



如在跳高时,起跳腿时踝关节及时、充分的提蹱,可提高身体重心的初始高度,并直接影响到腾空后的姿势和效果。 


跑步的蹬伸和缓冲时,踝关节的活动是由小腿三头肌肌腱的弹性形变与复原进行的。它可在腾空之前的制动阶段,通过肌腱的形变。



踝关节的负荷与其关节面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静止情况下以全足放平站立负重时,踝关节承受的压缩应力相当于体重的2倍;

以前足站立时相当于体重的3倍;

负重期的推进期,关节面受到的应力相当于体重的5倍左右。


距骨在踝穴内有无倾斜,会通过影响关节面接触面积,而影响关节所受应力的大小。


有轻度倾斜,关节面所受到的应力会因为承重面积变小而明显增加。


踝关节的稳定性因素:骨、韧带、肌力及重力等。


首先,踝穴结构至关重要,距骨体呈楔形,与踝穴相适应,且宽的一端在前,可有效地阻止距骨后移和向侧方移动。


其次,大多数踝关节周围的韧带方向均向下及后行,均有阻止距骨后移的作用。


再者,在踝部韧带及骨有对抗肌力与重力的作用,可以阻止小腿骨的移位。


踝关节活动

1.运动方向 


绕额状轴:

跖屈(绷脚尖)

背伸(勾脚尖)

正常背伸至70°,跖屈至140°,约有70°的活动范围。

绕足的矢状轴:

内翻及外翻


2.踝关节活动范围


踝关节骨性结构


踝关节的骨性结构由胫骨、腓骨远端与距骨组成,踝穴容纳距骨体。


★冠状面:外踝较内踝低1cm左右;

★矢状面:外踝较内踝偏向后1cm,后踝较前踝更向下延伸,限制距骨后移;


①内踝:顶端分成两个钝性突起(前丘前结节、后丘后结节),有三角韧带附着,其后侧有一沟,胫后肌腱由此经过


②外踝:位于胫骨前后结节构成的切迹中,胫腓骨之间没有关节面,但两者之间有一定的活动度。


踝关节负重时,17%负荷经外踝向腓骨近端传导,外踝轴线与腓骨干纵轴相交形成向外开放的10~15°以适应距骨外侧突。


距骨:分为头、颈、体三部分,与足舟骨、跟骨、胫骨和腓骨形成关节。


距骨体前宽后窄,踝背屈时距骨体较宽处入踝穴,踝跖屈时距骨体较窄处出踝穴。


踝关节浅层结构



浅静脉:足背静脉弓内外侧合成为大、小隐静脉

浅神经:隐神经、腓浅神经、腓肠神经


踝关节深层软组织结构


跨经踝关节的血管、神经有两组。

★腓深N、胫前AV ●胫N、胫后AV


跨经踝关节的肌腱分前、后、内、外四组:





(1)跖屈:有小腿三头肌、廻长屈肌、趾长屈肌、胫骨后肌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等。

(2)背伸:有胫骨前肌、廻长伸肌、趾长伸肌第三腓骨肌等。

(3)内翻:有廻长屈肌、趾长屈肌、胫骨后肌和胫骨前肌。

(4)外翻:有趾长伸肌、第三腓骨肌、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等。


踝关节内侧相关解剖


踝关节内侧解剖标志


1.内踝

2.跟腱

3.跟骨结节

4.载距突

5.舟骨粗隆

6.内侧楔骨

7.第一跖骨基地

8.廻展肌

9.第一跖骨头


踝关节内侧浅层解剖



大隐静脉:由足内侧缘静脉汇集,沿内踝前方上行

隐神经:与大隐静脉伴行,可达廻趾内侧缘


踝关节内侧深层解剖



踝管:屈肌支持带和跟骨内侧面及内踝围成。

踝管有四个通道,

胫后肌腱

趾长屈肌腱

胫后动静脉及胫神经

足拇长屈肌腱


踝关节外侧相关解剖


踝关节外侧解剖标志


1.外踝

2.跟腓骨总腱鞘

3.腓骨短肌腱

4.腓骨长肌腱

5.踝关节

6.趾短伸肌

7.第五跖骨粗隆

8.小趾展肌

9.第五跖骨头


踝关节外侧浅层解剖


小隐静脉:由足外侧缘静脉汇集,沿外踝后缘上行


腓肠神经:腓肠内侧皮神经接受腓神经交通支,沿外踝后缘,延续为足背外侧皮神经,分布足跟外侧


踝关节外侧深层解剖



腓骨短肌:经外踝后方,腓骨长肌前方,止于第五跖骨基底粗隆。

腓骨长肌 :经外踝后方,腓骨短肌后方,止于足底筋膜。

外踝前动脉:由胫前动脉发出,经趾长伸肌肌腱与骨面至外踝。


踝关节前侧相关解剖


踝关节前侧解剖标志


1.内踝

2.外踝

3.距骨头内侧面

4.踝关节间隙

5.足背静脉弓

6.廻长伸肌腱

7.趾长伸肌腱

8.腓骨第三肌腱

9.趾短伸肌腱

10.胫前肌腱



踝关节前方浅层解剖



踝关节前侧深层韧带



伸肌上支持带:呈带状位于踝关节前上方,连于胫腓骨下端之间,由内至外通过胫骨前肌、廻长伸肌、趾长伸肌与腓骨第三肌。


伸肌下支持带:外端附着于跟骨外侧面,内侧端上下束分别附着于内踝及足内侧缘,呈Y形。


踝关节前侧深层解剖



足背动脉:于伸肌上支持带下缘延续于胫前动脉,越过距骨舟骨及中间楔骨,于第一跖骨间隙近侧穿入足底。


腓深神经:与胫前血管伴行,在踝前方分为内外侧两终支。


踝关节的韧带结构


踝关节的韧带结构对维持踝关节的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踝关节韧带共分为三组:

下胫腓韧带

内侧韧带(三角韧带)

外侧韧带


下胫腓韧带



a.下胫腓前韧带 b.骨间韧带 c.下胫腓后韧带 d.下胫腓横韧带


作用:保持踝穴紧固而又有一定的弹性,踝背屈时下胫腓联合轻微增宽。


踝关节内侧韧带(三角韧带)



作用:对抗距骨外旋应力;跖屈时牵拉距骨内旋(深层);对抗后足外翻应力(浅层)。


★踝关节的内侧结构对踝关节稳定性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踝关节内侧韧带结构

踝关节内侧韧带结构


踝关节外侧韧带



作用:距腓前韧带:①跖屈位限制足内翻

②中立位对抗距骨向前移位。

跟腓韧带 : ①中立位限制足内翻。

②限制距骨向前移位。

距腓后韧带:限制踝关节过度背屈。


踝关节外侧韧带结构

 
关键词: 人体骨骼解剖图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49568.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