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论是东京、神户、都灵、西西里、谢菲尔德、萨格勒布、光州、喀山、曼谷,还是中国的北京、深圳,从全球举办过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城市的演进发展规律来看,大运会的举办大多促进了这些城市的快速发展,进一步释放了城市发展的活力。尤其在场馆建设方面,给后世留下了遗产。
1985年大运会在神户举行,花费46亿日元、耗时两年修建的神户综合运动公园世大运纪念竞技场,成为这届大运会留下的遗产,这座漂亮的海滨城市从此多了一座现代化的多功能体育场,成为城市地标。
1991年谢菲尔德大运会,组委会利用大运会项目,将废弃的钢铁厂夷为平地,代之以新的体育设施,包括能容纳一万人的山谷体育场等,大运会带动了这座“钢铁之城”的体育风气及运动设施的进步。
深圳龙岗,借助2011年大运会东风,一场两馆的深圳大运中心在这里建成,地铁通车以及国际大学城、软件小镇等项目建成投用,让过去长期存在的基础设施落后、交通堵塞、老旧乱的城市痼疾得以清除,这里被造就成为了深圳新兴的城市副中心。
萨格勒布大运会,周边14座较小的城市,包括别洛瓦尔、察科韦茨、亚斯特雷巴斯科、卡尔洛瓦茨、库姆罗维克等都得益于大运会,翻新了体育场馆和市政建设。意大利西西里地区利用大运会的场馆,承办了2003年第三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等多项大型赛事,大运会留下的财富让西西里人享用不尽。
喀山是俄罗斯联邦最大的科学和教育中心之一,这座城市花了六年时间筹备大运会,因为它决心将自己打造成俄罗斯联邦的体育中心之一,49个场馆中有30个是为大运会兴建的,也是为了在大运会后使用。
2015年光州大运会则被认为是场馆遗产的“模范”,这座城市仅在69个场馆中白手起家建设了4个,其余用于奥运会的场馆已经存在,并为大运会进行了翻修,其中运动员村节省了1.76亿美元的建设成本,节约办大运成为新的风尚。
(文中大运会如未特别说明,均为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黄一可 图据国际大体联官网 编辑 宋和霄 校对 李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