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曾经被誉为记者的良心,在2003年非典爆发的时候,她毅然决然去到一线与病人相处,冒着危险留下了珍贵的一手资料,年轻的柴静也因此一战成名。
后来她更是因为一部有关环境保护的纪录片彻底成名,但后来却被人发现带头驾驶大排量汽车,更是为了替孩子争取美国国籍,偷偷去了美国生产,她因此被网友冠以不爱国的头衔。
柴静她真的不爱国吗?我们应该如何看这个问题?
一、柴静争议的存在前央视主持人柴静,因为一个关于环境的纪录片《穹顶之下》,被人高高捧起。据说柴静制作这部纪录片的出发点,是她希望国家层面能够注意到日益严重的雾霾情况,希望有关部门把环境治理提上日程。
柴静她怀孕时期发现孩子的健康状况堪忧,后来发现是环境污染导致,这就驱使她自费百万制作了这部纪录片。这部纪录片讲述的主要内容,是聚焦于工业化发展导致的雾霾现象。
柴静在这部纪录片中放入了许多环境污染的图片以及其他的数据化可视图。柴静呼吁大家保护环境,并提倡工业要进行减排有害气体。因为讲述句句在理,态度恳切,这个纪录片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仅仅在网络上线几天,这纪录片的播放量达到两亿!
柴静把环境污染的话题带到了公众视野里,人们对于环境的情况出奇地关注。但很快柴静便被人狠狠摔在地上,这是发生了什么?
原来有网友发现纪录片中的诸多数据,存在不真实有夸大的嫌疑。而柴静更是被人拍到驾驶大排量的汽车。一个主张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的人,却带头做出不好的示范,让人觉得柴静主张保护环境的行为,显得多么可笑。
而且有网友发现柴静对于环境污染情况提出的治理意见,是把国有的石油化工企业改成民营,也就是说她觉得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是否是国有。这环境污染与企业的性质有什么联系呢?所以很多人开始怀疑柴静制作这部纪录片的初衷。
柴静在纪录片中大赞西方对于环境治理的先进性。然而她这样的看法其实对于国内发展存在偏见,西方国家工业有害气体排放比较低的原因,是他们已经走过环境大污染的进程。
曾经伦敦的污染的严重程度是举世闻名,他们是有了教训后进行治理才能达到今天的状况。而且如今西方国家环境好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他们把重污染工厂放在了发展中国家。而我国仅是发展中国家,短时间内自然难以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柴静因为这事情口碑翻车,她更是因为特地在美国产子为孩子争取美国国籍,而陷入了网络舆论的热议。
二、关于柴静是否爱国的讨论为何如此热烈?1.公共网络空间的出现
五千年的中国历史文化中,一般只有关于国与家两个概念,没有公共空间的概念。以互联网为平台,出现了一个虚拟化社会,现实的人们在这个社会中可以畅所欲言,这代替了中国的公共空间。
而这个空间的虚拟性,激发了大众的讨论热情,所以社会事件在通过网络的传播以后,会被更多人关注。在这个空间里表达,应该更加地理性,不要用谩骂代替自己的观点。
2.给事件或者人物带上了标签
柴静不过是出国生孩子,却被人引为不爱国。出国生子,这是个人的生育抉择权利,之所以会延伸到了是否爱国的范畴上,是因为人们对这件事带上了标签。
无论是激进派还是保守派,在对一件事情进行讨论时,一旦带上了标签,就容易变成立场的讨论。会忽略根本性的事实,会模糊了是非问题,正因为人们给这件事贴上爱国标签,所以让这事讨论如此热烈。
柴静出国生子这件事引起那么热烈的讨论,都是因为她身上"中央电视台"标签太重了。这个标签代表了绝对的意识形态,公众认为有此标签的都是自己人。可眼下连自己人都去了美国生子,谁能代表她心究竟向谁?这种带标签的讨论,让理性被驱逐,让人们陷入了看似高尚实则是疯狂的讨论。
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权利,但关键在讨论以前不要急于给对方贴上一个标签。
3.爱国观念被异化
爱国观念已经发生了异化,我国和西方国家对比强烈的便是爱国观念。对于西方人来说,何处自由,何处便是自己的国家。而对于中国人来说,是先有国家再有自由。正因为爱国观念深入人心,所以一旦有公众人物移民或者出国生子,就会给人一种背叛的感觉,这就是爱国观念异化的结果。
把是否支持华为同化为是否爱国的问题,也是爱国观念异化的一个鲜明例子。
要改变这种情况,需要增强每个人的归属感,同时要对多元价值观的存在抱有宽容的心态,如果每个人都能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被限制表达权利,那么移民或者出国生子又算什么?
三、柴静不爱国?以出国生子这件事来论断柴静不爱国,就很离谱。一个人是不是爱国,应该看这个人对于国家是否做了有益贡献,是不是乐于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如果以国籍论来判断柴静是否爱国,其实也能判断柴静是爱国的。加藤嘉一曾表达过对于如何才算爱国问题的看法,他指出国籍是一个人是否爱国的重要体现。
为何如此说呢?因为在加入一个新的国籍时,许多国家都要求这个人要效忠于新的国家。所以国籍爱国论来看,柴静还是爱国的,因为她本人的国籍还是中国国籍,没有发生过变化。而决定孩子是什么国籍,是柴静身为母亲的天然权利
总结出国生子并不代表柴静不爱国了,因为她只是为孩子争取更好的未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