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案例分析
2013年8月9日下午5时许,北京朝阳公园酷迪宠物乐园泳池发生漏电,正在泳池内的两只宠物狗被电死。为了救狗,一对年轻夫妻先后下水,年仅26岁的男主人触电身亡。
事故发生的原因:
从调查情况上来看,有一个异物堵塞了机电设备造成本起漏电事故。但是从直接原因来看,整个漏电设备未安装漏电保护装置,是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管理原因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隐患排查和电气安全岗位职责未落实。
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01.用电安全的严峻形势
根据国内外有关资料统计表明,在工伤事故中,电气事故在12类的人身伤害中占第六位。触电死亡人数约占全部事故死亡人数的5%左右。事实上世界每年因电气事故伤亡人数不下十万人。我国每年触电事故伤亡人数达万人。美日等发达国家20-40亿度电,死亡1人。我国1.5亿度电,死亡1人。
根据统计,电气引起的火灾占全部火灾的25%以上,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02.历年火灾事故情况
据公安部消防局统计显示,2011-2016年,我国共发生电气火灾52.4万起,造成3261人死亡,两千余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92亿余元。2017年4月26日,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印发通知,部署在全国开展为期三年的电气火灾综合治理工作。5月3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召开视频会议,动员各地区、各部门、各有关单位全面开展电气火灾综合治理。电气火灾综合治理时间从2017年5月开始至2020年4月结束。
2012年电气火灾发生4.9万起,占火灾总体比例的32.2%;
2013年11.6万起,占比29.7%;
2014年10.2万起,占比27.4%;
2015年10.5万起,占比30.1%;
2016年9.4万起,占比30.4%;
2017年一季度2.4万起,占比29.8%。
03.事故案例(电气火灾无处不在
2010年8月28日下午2时50分许,沈阳市铁西区万达商业广场售楼处发生火灾。据沈阳市政府提供的数据,火灾造成9人死亡,9人受伤。据初步调查,火灾原因为售楼处一楼大厅内的沙盘模型电路故障引发火灾。
在各地安监局安全检查中发现部分生产经营单位缺乏用电安全管理,电气管理人员配备不足,电气管理职责不明确,设备设施隐患突出等问题。
严格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用电主体责任。切实加强安全用电工作的领导,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是用电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要建立健全用电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
电工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检查;隐患排查治理;电气设备使用管理;电气设备用具管理;安全防护用品使用管理;电气事故报告及处理;变配电运行维护和管理;临时用电审批等
电气安全基础知识
01.触电定义及对人体危害
作用机理:
电流通过人体时破坏人体内细胞的正常工作,主要表现为生物效应。电流作用人体还包括热效应、化学效应和机械效应。
电流生物效应表现为是人体产生刺激和兴奋行为,使人体活的组织发生变异。
电流热作用,电流经过人体的血管、神经、心脏、大脑等器官将因为热量增加而导致功能障碍。
电流化学效应使人体内液体物质发生离解、分解破坏。
电流机械作用使机体各种组织产生蒸汽,乃至发生剥离、断裂等严重破坏。
作用征象:
小电流通过人体,会引起麻感、针刺感、压迫感、打击感、痉挛、疼痛、呼吸困难、血压异常、昏迷、心律不齐、窒息、心室颤动等症状。数安电流以上通过人体能导致严重烧伤。
小电流电击使人致命的最危险、最主要原因是引起心室颤动。
心室颤动时心脏每分钟颤动1000次以上,但幅值很小,没有规则,血液实际上中止循环
触电定义及电流大小、时间影响:
什么是触电?
触电是人体直接或间接接触到带电体,电流通过人体造成的。
人体也是导体,电流对人体的危害性跟电流的大小、通电时间的长短等因素有关。
当通过人体的电流为20毫安时,人手就很难摆脱带电体。
当通过人体的电流达到100毫安时,短时间内人就会窒息致死。
当通过人体的电流达到50毫安以上时,对人将是致命的。
根据电流大小分为三个等级:
感知电流:在一定概率下,通过人体引起人有任何感觉的最小电流(有效值)称为该概率下感知电流。
摆脱电流:在一定概率下,人触电后能自行摆脱带电体的最大电流称为摆脱电流(不超过 10mA)。
室颤电流:通过人体引起心室发生纤维性颤动的最小电流称为室颤电流。(最危险的触电)
人体对电流反响一览表:
100-200微安 | 对人身体无害反而能治病 |
男1.1MA女0.7MA | 引起麻的感觉(感知电流) |
不超过10MA时 | 人尚可摆脱电源(摆脱电流) |
超过30MA时 | 感到剧痛,神经麻痹,呼吸困难,有生命危险 |
超过100MA时 | 很短时间使人心跳停止 |
结论: 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强,触电死亡越快. |
伤害程度与电流持续时间的关系:
通过人体电流的持续时间愈长,愈容易引起心室颤动,危险性就愈大。这主要是因为:
(1) 能量积累。电流持续时间愈长,能量积累愈多,心室颤动电流减小,使危险性增加。
(2) 与易损期重合的可能性增大。在心脏周期中,相应于心电图上约0.2S的T波这一特
定时间对电流最为敏感,被称为易损期,电流持续时间愈长,与易损期重合的可
能性就愈大,电击的危险性就愈大。
(3) 人体电阻下降。电流持续时间愈长,人体电阻因出汗等原因而降低,使通过人体的
电流进一步增加,危险性也随之增加。
电流途径、种类:
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不同,对人体的伤害也不同。如果电流通过心脏,就会引起心室颤动,进而中断血液循环,导致死亡。电流通过中枢神经,会引起中枢神经失调而导致死亡。电流通过人的头部会使人立即昏迷,如果电流过大,就会对人的大脑造成伤害,甚至死亡。
电流从左手到胸部心脏的流通路径较短,这是最危险的电流途径。从手到手或从手到脚也是很危险的电流途径。从脚到脚的电流途径虽然危险性较小,但可能因痉挛而摔倒,导致电流通过全身造成二次触电事故。
伤害程度与电流种类的关系:
100Hz以上交流电流、直流电流、特殊波形电流都对人体具有伤害作用,其伤害程度一般较工频电流为轻。
(1) 高频电流的危险性可以用频率因数来评价。频率因数是指某频率与工频有相应生理效应时的电流阈值之比。某频率下的感知、摆脱、室颤频率因数是各不相同的。
(2) 直流电流的效应。直流电流与交流电流相比,容易摆脱,其室颤电流也比较高,加之直流电的使用远不及交流电,因此,直流电击事故很少。对于直流电流而言,以脚部为正极向上流径人体的电流效应与以脚部为负极向上流径人体的电流效应有时存在很大的差别。
(3) 特殊波形电流的效应。特殊波形电流最常见的有带直流成分的正弦电流、相控电流和多周期控制正弦电流等。
(4) 电容放电电流的效应。这里讨论的电容放电电流指持续时间(即电容放电时间常数τ的3倍)小于 10ms的短持续时间脉冲电流。由于作用时间短暂,不存在摆脱阈值问题,但有一个疼痛阈值。电容放电电流的感觉阈值和疼痛阈值决定于电极形状、 冲击电量和电流峰值。
注:工频电流就是50Hz交流电,高频电流—每秒变化大于10000次的称为高频电流
触电种类:
电对人体有哪些伤害?
电对人体的伤害,主要来自电流。电流对人体的伤害可分为两种类型:电伤和电击。
电伤是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或机械效应对人体造成的局部伤害,如电灼伤、电烙印、皮肤金属化等。
电击是电流通过人体内部,破坏人的心脏、神经系统、肺部的正常工作造成的伤害。
触电事故方式:
触电的方式:按人体触及带电体的方式和电流通过人体的途径,触电可分为四种情况:
(1)单相触电 (2)两相触电 (3)跨步电压触电 (4)接触电压触电
1、单相触电
(1)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单相触电
理想情况下,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由于触电电流不能构成回路,通过人体的电流为零,不会出现触电现象,如图1所示。
实际情况下,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发生单相触电时,触电者会死的很惨。多数情况下,强大的触电电流会将人体烧焦。
(2)中性点接地系统的单相触电
如图3所示,在三相四线制(380/220V)电源电路中,触电电流的路径为:从电源火线通过人体、大地、接地体、变压器中性点再回到电源火线,构成了回路。假如人体电阻按1K计算,人体承受的电压几乎是电源的相电压220V,则通过人体的电流大约220mA。这个电流远远大于致命电流,因此这种触电情况是十分危险的。
2、两相触电
指人体同时接触带电设备或线路中的两相导体时,电流从一相导体经人体流入另一相而发生的触电。如图4所示,此时,加在人体上的电压为线电压。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与系统中性点运行方式无关。
假如仍在三相四线制(380/220V)电源电路中,人体电阻按1K计算,则通过人体的电流可达380mA,足以使人死亡。
注:一般在干燥环境中,人体电阻大约在2kΩ左右;皮肤出汗时,约为1kΩ左右;皮肤有伤口时,约为800Ω左右
3.跨步电压电击
当带电体有接地故障时,有故障电流流人大地,电流在接地点周围土壤中产生电压降。人在接地点周围,两脚之间出现的电压即为跨步电压。由跨步电压引起的电击事故为跨步电压电击。
4.接触电压触电
人体接触不同电位的两点时所承受的电位差称为接触电压。
当设备绝缘击穿接地,离接地体愈远设备对地电压愈小、人体触及设备外壳时受到的接触电压愈大。
注:在同一电源回路中,某一点的电势,相对于该回路的另一点的电势的差值,就是电位差(电压)。
触电规律
1、触电事故季节性明显,6~9月事故最多;
2、低压触电事故多;
3、携带式设备和移动式设备触电事故多;
4、电气连接部位触电事故多;
5、错误操作和违章作业造成的触电事故多;
6、不同行业、不同年龄、不同地域触电事故各不相同
安全电压
一般情况下,36v以下的电压是安全的,但是在潮湿的环境中,安全电压是24v,特殊的甚至在12v以下。
安全用电的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