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户型设计中,相信每个人都知道要给家里多打一些柜子,以保证在后期的生活中,有足够的储物空间可以使用。可如何才能在多打柜子的情况下,避开空间的拥挤性,就有些让人头疼了。毕竟小户型最大的问题,就是极度缺少面积。
那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在装修时该怎么处理呢?下面这位屋主的家,就堪称是“收纳教科书”。在空间面积仅有53㎡的情况下,通过巧妙的收纳处理,不仅满足了日常的储物需求,还让空间有了越住越大的即视感,非常值得我们来学习。
平面结构图本案位于北京,是一套建于90年代的老房,实用面积52.6㎡,屋主是一对小夫妻。对于空间的需求,与大多数小户型屋主一样,既要拥有大量的储物空间,也要拥有一个舒适的空间体验。同时,考虑到家里有一只宠物,还得解决宠物的空间需求。
而从原户型来看,由于这是一套老房,室内墙体基本上都是砖混结构,所以在空间改造时,也基本上没有对墙体进行改动,主要还是以优化为主。
平面方案图空间布局改造如下
1、调整厨房门洞位置,让进门对面的空间,可以得到充分利用。
2、餐厅旁边增加休闲区,并通过折叠门隔断,实现两居室的功能性。
3、拆掉主卧与阳台之间的窗户,并改造成一块功能区。
餐厅放弃传统的客厅,并将进门对面的这块空间,规划成餐厅。虽说少了一些娱乐性,但从生活的角度来看,却起到了丰富空间功能性的作用。比如阅读、手工、聚餐等等。同时,原木饰面的餐桌,以及少量的绿植,也为入户带来了一抹清新、治愈的气息。
当厨房门洞改到侧面之后,餐厅延伸段的面积,则得到了充分利用。整体采用L形的结构来设计柜子,不仅提供了大量的储物能力,还解决了洗衣机、干衣机的空间需求。同时,柜门做无拉手处理,也在视觉上做到了简约、利落。
餐桌侧面同样设计了一组储物柜,柜体藏露结合,并以原木饰面定位,既与餐桌形成了呼应;镂空处安装上插座后,也方便了一些小电器的使用。当然,与旁边白色的洗衣柜连接在一起后,也强化了空间层次,避免出现留白的单调。
为解决入户的基本收纳需求,进门左侧设计了一整面墙的柜子,并延伸进了休闲区。这样一来,无论是挂衣、杂物、还是鞋子,都得到了合理的收纳。而灰咖色的饰面定位,也在与整体基调融合的同时,为空间赋予了一抹安宁、沉稳的气息。
储物柜侧面增加洞洞板,以及折叠换鞋凳,最大限度优化了换鞋时的舒适性,并方便了钥匙、包包、帽子等小物件的挂置。
休闲区临窗规划出的休闲区,整体用木饰面做围合式处理,再增加一张小茶台,立马就将惬意、慵懒的生活姿态给拉满了。同时,顶部与底部的暗藏灯光,也再一次强化了空间的氛围感。当然,推拉折叠门的存在,也满足了客房的功能性,并保证了内部的私密性。
休闲区同样拥有不俗的储物能力,一门到顶的储物柜,以及旁边的开放式隔层设计,完美平衡了空间的藏与露,并在视觉上弱化了柜体的厚重,从而让空间有了一种越住越大的即视感。
主卧室主卧算是全屋最大的一块空间,再加上外面的阳台,以及墙面做了留白处理,更是有了开阔、明亮的空间体验。
主卧室的储物能力同样很强大,无论是床头侧面的L形衣柜,还是床尾处的整面墙的储物柜,都充分保证了后期的收纳需求,彻底避免空间发生凌乱。
储物柜细节展示,考虑到屋主有近500本的书需要收纳,所以柜体内部全部设计成隔层,再搭配上收纳盒,立马就有了翻倍的储物能力。
厨房外的阳台是以功能区定位的,满足了宠物、临时办公、阅读的功能性。当然,原有的窗户隔断拆掉之后,也进一步提高了空间的采光。
厨房厨房整体为狭长型结构,虽说面积不大,但也将能利用的空间都利用起来了。比如将冰箱与橱柜之间的柜体,设计成抽拉结构,就方便了调味品及小物品的收纳。再比如内部的开放式隔层设计,就可以用来放置一些常用的物品。
厨房与小阳台之间的窗户隔断,同样做了拆除处理,最大化拓展了橱柜的面积,并引入了采光。
卫生间进门右侧就是卫生间,由于空间结构同样很狭窄,所以在布局时,就将台盆设计在了淋浴间旁边。虽说在生活使用中会有一些不便,但也算是做到了合理的布局,并拥有了宽敞的空间体验。
本期案例就分享到这里,其实屋主家里的柜子处理,就是我们俗称的隐形处理。比如柜体全部做内嵌式处理,柜门不做造型并取消拉手处理,立马就带来了简约、利落的基调。所以小户型的朋友,也可以来参考下。
图源:恒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