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创 内 容 禁 止 转 载
我们都知道,在冷兵器时代,发生战争的时候,马匹是非常重要的,回顾一下:在历史上战国时期,是一个分界线,战国之前打仗,主要是车战,战国之后,战车的作用就不是那么大了,骑兵的作用开始影响着战局的走向。
而马匹的重要性,从始至终都贯穿于我国的历史,甚至我们熟知的秦始皇,他的祖上秦非子,就是为周天子养马的,后来西周变东周,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
在秦始皇之前,我国的王公贵族是有着活物殉葬的习俗,这象征着墓主人的地位,地位越高的人,随葬的车、马越多。
秦始皇死后,活人活物殉葬,改成了陶俑,即我们熟悉的兵马俑,兵马俑中的马是蒙古马,特点是耐力特别好,因为秦人起于西北,与羌人戎人混居,对马匹的熟悉更胜其他诸侯国,所以秦国的骑兵能够一统天下。
而西北方向,自古以来便产好马,比如大宛马,即历史上有名的汗血宝马,因流出的汗液是红色像血液一样而得名,这种马不仅有耐力,速度和爆发力也非常惊人,属于国宝级动物。
秦朝依靠着强大的骑兵,曾经暴揍匈奴,到了汉代,汉代的前期,对匈奴的骑兵是非常束手无策的,只能送珠宝送美人哄着匈奴,后来一向爱掐架的汉武帝上台,开始发展骑兵的力量,这才将匈奴打服,而汉武帝手下的大将霍去病,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骠骑大将军,听名字,就是骑兵的头领。
在霍去病去世后,他的坟墓前,便有一座石像生,名为“马踏匈奴”,象征了霍去病带领骑兵建立的赫赫战功。
东汉时期非常有名气的文物——“马超龙雀”,即铜奔马、马踏飞燕。马在汉代的重要性,不仅仅在军事上,更是交通工具和农业生产力。
自古英雄配骏马,比如曾服务于吕布、关羽的赤兔马,刘备的的卢马,曹操的爪黄飞电,项羽的乌骓马,秦琼的黄骠马(秦琼卖马)......都在历史上留下了美名。
火红长躯昂首鸣,渡水登山如履平。
疆场千里日驰骋,力助关羽扬英名。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唐太宗李世民,在去世后,将曾经陪着他征战多年的六匹战马,刻成了浮雕画像,跟他一起陪葬在昭陵,这就是有名的“昭陵六骏”。能够成为李世民的战马,肯定是百里挑一的,能够配享昭陵,这六匹马更是其中翘楚。
我们国学课的小学员们也知道,我国封建时期的历史,其实一直都重复着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对峙,说白了也是步兵和骑兵的一种对峙,在历朝历代,中原汉族跟北方游牧民族打仗,只要汉人的骑兵强大,就能跟北方的游牧民族保持一个持平或是胜出,如果汉人的骑兵弱,不管步兵再怎么强都不行。
比如宋朝,大家印象中宋朝的军事实力比较弱,可是事实上,宋朝的步兵是很强的,每次用兵,宋太祖赵匡胤都会上阵法图布兵,而他自己的武功本来也是很厉害的,曾自创太祖神拳。可惜宋朝过于偏重步兵,骑兵方面很弱,在游牧民族的骑兵面前,宋朝仍是多次居于下风。
说到宋朝,我们也说说建立了元朝的蒙古人,作为游牧民族,蒙古人打仗主要靠的就是骑兵,而且蒙古人的骑兵主要是轻甲骑兵(汉人骑兵多为重甲骑兵,可攻可守力量平均但行动就没有那么快了),适合长途奔袭,擅长进攻,再者,蒙古骑兵打仗时骑一匹马,牵一两匹马,然后换着骑,而蒙古马爆发力虽然不算强,可是耐力超级好,这样蒙古骑兵的力量就做到了源源不绝。
重骑兵
到了明清时期,明朝战马的减少和女真人(满族)对马匹的重视,也造成了朝代的更替。
可见马作为封建时代的重要力量,直到近现代,才逐渐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