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广州首座珠江两岸人行桥“海心桥”在历时300余天的建设工程后,正式建成开通,以“琴鸣绢舞、岭南花舟”为概念,吸收了粤剧水袖舞蹈时翩翩起舞的场景,再结合花舟、古琴等岭南文化中突出的元素,融入到整座桥的设计当中。充分体现了深厚的岭南特色文化底蕴与广州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形象。
今晚,在二沙岛艺术公园举行海心桥开通文艺表演及亮灯仪式。珠水之上,共赏粤明珠。晚上8时05分,“海心桥”的亮灯仪式在执信中学合唱团的一曲《梦里的珠江缓缓地流》中拉开序幕。海心桥灯光全开,华丽登场,靓丽的桥身和变幻的光彩,在珠江水上熠熠生辉,成为最新一颗耀眼迷人的“明珠”。流淌的音乐声与海心桥的灯光交相辉映,为羊城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
三位1995届执信校友向大家分享海心桥背后的故事。他们分别担任了海心桥的造型设计、桥梁的结构设计、以及建设过程中的监测监控。分属三个不同专业他们,通过不同职业的分工,实现了共建这座人行桥的梦想。
这三位校友还有一个共同的领军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首席总建筑师何镜堂。83岁的何镜堂院士非常高兴,他说:“看到年轻一代的成长,让我感到更年轻!”。何镜堂表示,海心桥是一个纽带,连接着珠江两岸。同时,它是一座人文桥,把岭南很多文化元素提炼出来,融合在里面,体现了广州实干、通融、创新的岭南精神。“它还是一座民心桥,是为民办实事的生动实践。”何镜堂说。
随后,现场响起“木棉红,中国红。木棉花,英雄花……”歌曲《木棉红》打动了在场的观众。在广州,最早迎春的花,是木棉花。火红的木棉,是广州的市花。一曲《我笃信你》高亢嘹亮,既是组歌的压轴曲也是主题曲,一句“你把人民高高高高举起”将整个亮灯仪式带入高潮,大家都沉浸在海心桥绚丽的灯光中,天水交融,海心美景,桥与珠江相互融合,靓丽美景让人流连忘返。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全杰、方晴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俊杰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彭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