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点击关注“装个好房子”哦~
每天为你带来装修干货、改造新灵感与美好生活故事
探寻美好居住方式,我们值得更好的生活!
----------------------------------------------
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房子从来都是绝大部分人的心结。
为了让自己和家人有个安定的居所,大家都会去拼劲全力买房,哪怕工资有限、房价飞涨。
于是,便有不少人为了各种硬性条件,选择了那些面积小、内部环境老旧、格局较差的市区内老破小。
但他们也会在螺蛳壳里做道场,力求既不降低自己的生活标准,又能把小房子变成拥有独特灵魂与韵味、敞亮美观、能够承载幸福生活的家。
可想要在有限的空间里,实现自己对家全部期待,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我们又该怎么做,才能让小房子也能拥有大房子的全部功能,让自己住得舒心又妥帖呢?
在一对日本夫妻的30㎡小家中,房君找到了答案。
这对日本夫妻,两个人都是建筑师出身,2010年初,他们找到了一个经历50年风雨、室内面积仅有30㎡的小一居。
原始的房子,是个装修过的混凝土老房,窗户多、面积小、墙壁发霉、视觉面积比实际使用面积看上去还要小的房子。
室内所有的房间都分成了10㎡左右的空间,虽然有很多窗户,但由于户型切割零碎,并不显得通透。
其实这种房子,一个人住还好,但两个人一起生活就会变得拥挤。
加上夫妻俩呆在家的时间比出门多,若是吃饭、睡觉、工作都成天腻在一起,气氛很快就会因鸡毛蒜皮的小事变得糟糕。
于是,他们决定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亲手设计施工,并运用两种最经典的小户型放大术将它改成既能亲密相处、又有独立空间的形式。
房屋模型图
小户型放大术一:大型家具代替传统隔断墙
拆除了原本房间里非建筑结构隔墙,以使用率高、实用性强的传统家具,分隔出不同空间。
在很多蜗居者都尽量断舍离掉各种物品时,他们却在房子里塞满了大型家具。
所有家具一字排开,中间空出的角落,还能布置成其它小型区域,让房子的功能区域更加齐全。
小户型放大术二:拉帘代替门,各个区域连通又私密
因为房子是两个人居住,对室内隔音的要求并没有那么高,反而需要为彼此创造出互不打扰的独立空间,还要保证一定的私密性。
于是,他们用窗帘隔开各个功能空间,既能阻挡阳光,又能当作软隔断使用。
天花板上安装导轨,帘子可以轻松移动至任意一个需要暂时“封闭”的区域。
白色导轨隐藏在白色墙面中,存在感极低。
除此之外,他们利用原木、绿植以及合理的灯光搭配,保留住原本沧桑感与毛坯感的同时,让这个30㎡局促老破小摇身一变,成了拥有诸多居住智慧的小户型典范!
玄关:藏在角落里,也能好用又整洁
入户没有分割,进门就是餐厨区和客厅。
入户门和承载它的墙面,涂刷成低饱和度的粉色,成为一处点睛之笔,避免让大面积的灰白背景产生无趣、寡淡之感。
虽然没有特意做传统下沉式玄关,但还是在进门位置铺设了双层地毯,一来可以丰富视觉层次感,二来能专门区分出落尘区。
鞋架隐藏在右侧墙体凹陷处,搭配收纳筐,完全满足放置近期穿换的鞋子,以及随手置物的需求。
卫生间:两个大柜子,藏下四分离卫浴
经过玄关向左转,摆放着三张木质座椅,中间的小圆凳充当边几,夫妻俩可以坐在这里聊天。
继续往里走,一个由灰色大理石板合围成的大柜子,以及一面蓝色柜门的大型储物柜映入眼帘。
两个柜子中间,藏着卫生间干区。
悬挂式台盆搭配收纳用品,满足放置日常洗漱用品的需求。而上方的镜子,刚好可以延伸视觉面积,让狭长的走道不显昏暗逼仄。
如厕区在蓝色柜体的最内侧,对面是淋浴区。
最外侧的柜门内,则装下了洗衣机和冰箱。
冰箱位置靠近餐厨区,动线也算合理便捷。
洗衣机上方空间没有被浪费,利用双层隔板+收纳筐放置清洁用品,缩短家务动线。
餐厨:长餐桌+移动工作台,盘活拥挤厨房
从四分离卫浴走出来,便是开放式大餐厨了,它紧邻的两面墙上均开有采光窗,室外没有任何遮挡,开阔又明亮。
餐厅区域最初摆放了一张圆桌和两把造型、颜色不同的餐椅。
后来他们把椅子拿到工作区使用,在这里重新摆放了一张长餐桌和四把颜色相同,但款式不同的椅子,既贴合空间风格,又在细节上显得丰富有趣。
餐厅右侧就是由橱柜+储物柜组成的厨房,因为日常饮食习惯清淡,做饭时偶尔产生的油烟,顺着窗户就能排出去,便没有安装油烟机。
夫妻俩有一起做饭的习惯,小小的储物无法满足两个人一起干活的需求,他们只能将菜板放在水槽的沥水篮上,但仍然显得拥挤。
于是,他们在水槽左侧增设了一个带有脚轮的工作台,延长橱柜长度。
一起做饭的时候,把工作台拉出来,即可充当中岛功能,不再拥挤。
中岛的位置刚好离冰箱、储物柜、灶台和餐桌都很近,动线流畅便捷。
因为橱柜临窗,无法安装吊柜,便在最右侧摆放了一个木质储物柜,补充收纳。
书房:衣柜占C位,竟隔出两间书房
进门往右走,穿过没有设置房门的门洞,便能抵达客厅、卧室和书房。
这个大空间的右侧,摆放着一面大型衣柜,左右两侧均留出独立角落,布置成双人独立工作区。
靠近门洞位置的,是单人迷你小书房。
一张简易书桌+两面白色洞洞板,既能满足日常工作需求,又可以收纳更多工具。
靠近阳台的,是双人迷你小厨房,由多层搁板充当书桌和书架。
不过夫妻俩习惯分开工作,中间的衣柜刚好可以当做隔断墙,互不打扰。
客厅&卧室:折叠功能空间,30㎡也能功能齐全
书房对面,便是客厅区域了。
一张没有靠背的沙发靠墙摆放,扔上几个色彩丰富的抱枕,平日里靠着舒服,也能提亮空间,通过软装增加鲜活丰富的色彩。
沙发左侧塞着一个组合式小边柜,不想把茶几拿出来的时候,它也能承担置物功能。
边柜是夫妻俩特意针对自家情况自己做的,呆在客厅里看电影、吃东西的时候,直接把其中一个抽出来即可,十分灵活。
夫妻俩的卧室,也藏在客厅中。
晚上睡觉时,直接将沙发打开,就能变成一张舒适的双人床,一屋多用。
麻烦是麻烦了点,但对于小房子来讲,想要让各个功能区齐全,就只能尽量将它们折叠在一起了。
阳台:小房子里的第二客厅
推开客厅旁的推拉门,是一个小露台,一开始,他们将可食用植物放在这儿,在摆上两把椅子,将其布置成一个温馨生动的花园休闲区。
后来觉得还是有点浪费空间,便在围栏上安装了一块搁板,平日里可以坐在这儿,一边吃东西聊天,一边看看天空。
久而久之,阳台就成了家里第二个迷你小客厅。
其实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这对建筑师夫妻的家,看起来舒适又明亮,并没有什么传统意义上的设计感。
但是为什么,这个30㎡的小屋能从众多小户型中脱颖而出,受到几十万人的关注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给无数蜗居却不知道如何完善设计细节的人,提供了一份满分答卷。
量身定做家具
夫妻俩发现,从旧房子里带来的家具,并不能贴合新家的尺寸,但他们没有着急购买成品家具,而是选择在测量后量身定制。
比如从之前的家里带来的小鞋架,放不进墙角凹陷处,他们便买来更为纤细的架子和木板,自己DIY了一个新鞋架,并在底部安装滚轮,使其易于移动。
还有书房的洞洞板和书架。
在购买材料前,他们先制作了房屋模型,模拟出角落里塞下书桌后,人能不能活动自如。
精准测量与模拟后,再从装修商店买材料,根据自己的需求布局与改色。
植物的合理摆放
夫妻俩即使爱极了绿植,也希望能住在拥有花园的房子里,但他们却没有盲目的在家里摆满植物。
而是严格遵守三个原则:1.放在不影响生活动线的位置;2.放在人长久停留的位置;3.在任何一个角度都能看到的位置。
另外,他们也会在某个角落,点缀上色彩艳丽的鲜花,让房间不显寡淡。
无主灯设计
夫妻俩的家里,没有可以照亮整个房子的顶部中央灯,他们以无主灯分散照明的方式,让家居灯光设计更为讲究。
玄关位置,是一个声控灯,人来灯亮、人走灯灭。
两个小书房里分别设置灯光照明,形成漫反射,让整个区域更加明亮。
同时,灯光也可以延伸到走道空间,产生黑暗与明亮交替的效果,有助于营造轻松的氛围。
还有将光与物相结合,比如墙面,更能增加浪漫的氛围。
表面空无一物
想要让家既能容纳大量物品,又不显杂乱,就要学会释放台面空间,尤其是零碎物品最多的厨房。
台面上不放置任何架子,利用搁板和挂钩,收纳常用物品。
再美观的电器和餐具,都收到柜子里,整齐且不容易落灰。
尽量把常用物品分类收纳,以下柜承担主要收纳功能。
如果柜体内部抽屉少、没有分区,可以用透明抽拉式收纳盒代替抽屉。
选择最合适的家具
规划完空间格局和视觉后,想要选择合适的家具,首先得考虑使用功能。
比如夫妻俩在选择沙发时,首先确定它要当做床来使用,就优先选择了没有分割的沙发床,白天休闲、晚上睡觉。
展开成床后,高度也较低,不影响整体环境的开阔感。
各个大型家具,都是细脚抬高的款式,底部既能当做收纳区域,又能让它视觉上看起来轻盈灵巧、不显压抑。
自从住进完全由着自己心意设计改造的房子后,夫妻俩的生活变得亲密有独立。
他们既有各自工作的书房,又有能腻在一起的客厅、卧室和厨房,心情不好的时候,还能各自跑到阳台和玄关的位置自己呆一会儿。
你看,虽然大房子宽敞,但小房子未必带不来美好生活,只要学会取悦自己,不放弃对品质的追求,蜗居也能住得自在又舒服。
人创造家,家丰富生活,而好的生活,终将充盈我们的人生。
参考资料来源:
youtobe@somo somo、ins@somosomo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