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左倾使我党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痛失两次重要机会(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是因为左倾还是右倾)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23 11:34:16    作者:life    浏览次数:1674    评论:0
导读

1933年9月,蒋介石调集100万大军(实际进攻部队50万人),全方位立体式稳打稳扎步步为营向中央苏区袭来。这次双方人数对比为100万比16万=6.3:1。第三次反围剿人数对比30:3=10:1,第四次反围剿人数对比40:7=5.7:1。毛

1933年9月,蒋介石调集100万大军(实际进攻部队50万人),全方位立体式稳打稳扎步步为营向中央苏区袭来。这次双方人数对比为100万比16万=6.3:1。第三次反围剿人数对比30:3=10:1,第四次反围剿人数对比40:7=5.7:1。毛泽东曾对照前几次反围剿分析了人数,这个比例并不算高,关键在于看仗怎么打。而在这样的环境下,博古李德选择的是与国民党军打阵地战,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方针,企图以阵地战、正规战在苏区外制敌,保住苏区每一寸土地。毛主席曾不止一次指出,这是叫花子与龙王爷比宝,是拿鸡蛋往石头上砸。——我们知道,自1932年10月宁都会议后,毛泽东已被排除在军事指挥权之外,但毛主席时刻都在关注第五次反围剿,时刻不忘献计献策,但却终究不被采用。

第五次反围剿中毛泽东的战略思想:唯一的办法是跳出内线,到外线作战。

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毛泽东明确地总结了苏区时期红军在不同阶段战略战术的可能变化:“红军的游击性,没有固定作战线,根据地的流动性,根据地建设工作的流动性,十年战争中一点也没有变化吗?有变化的。从井冈山到江西第一次反‘围剿’前为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中游击性和流动性是很大的,红军还在幼年时代,根据地还是游击区。从第一次反‘围剿’到第三次反‘围剿’为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中游击性和流动性就缩小了许多,方面军已经建立,包含几百万人口的根据地已经存在。从第三次反‘围剿’后至第五次反‘围剿’为第三个阶段,游击性流动性更缩小了。”毛强调指出:“当‘围剿’已经证明无法在内线解决时,应该使用红军主力突破敌之围攻线,转入我之外线即敌之内线去解决这个问题。堡垒主义发达的今日,这种手段将要成为经常的作战手段。”

放弃经营数年的中央苏区,集中兵力直捣敌之后方,这样的作战计划确实需要极高的想像力和极大的决心,它充分体现着毛泽东不羁的思路、傲岸的性格、特异的谋略,这与其一贯的军事谋略是相吻合的。

国军大将宋希濂回忆,1934年9月顾祝同曾对他谈道:“共军所占地区有限,他们的粮食、布匹、食盐、药品等都很缺乏。如我军不再失利,他们一定不能持久下去。委员长过去所最担心的,是怕共军由闽北窜到浙江、安徽、江苏一带去。共军扩展的范围愈大,我军兵力就愈难以对付。”真所谓英雄所见略同。

收编蔡廷锴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一同合作反围剿,在协议都已签了的情况下又反悔终止收编,是错失了的第二个机会。

毛主席总结中国革命能够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其中第一争就是统一战线。

“闽变”是指1933年11月20日,十九路军将领蒋光鼎、蔡廷锴发动抗日反蒋的福建事变。按蒋介石对第五次“围剿”的精心安排,十九路军本来是“围剿”的东路力量,负责扼守闽西及闽西北地区,阻止红军向东发展。由于“闽变”,东部防线的突然崩塌,精心策划的第五次“围剿”几乎全盘泡汤。第五次“围剿”中,蒋介石最紧张的,就是这次事变。对苏区的“围剿”几乎全部中断,“围剿”主力北路军不得不抽出九个师,加上宁沪杭地区抽调的两个师共计11个师,由蒋鼎文指挥分别从江西和浙江进入福建,进攻十九路军。

蒋介石不担心他收拾不了蔡廷锴,而是担心红军与十九路军联合。——在蔡廷锴被蒋鼎围攻之际,就秘密派人与共产党秘谈合作,此时毛泽东周恩来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闽变”前10月26日,由周恩来主持,红军全权代表潘汉年与十九路军全权代表徐名鸿在瑞金签订了《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

10月30日,中共中央给福州市委和福建全体同志发出一封指示信,说:“党在福建的总方针之一应该是尽可能造成民族的反帝统一战线,来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南京政府......要不调和的、不容情的反对那种关门主义的、不估计客观事实与脱离当时群众的、不愿意去建立革命的反帝统一战线的左倾思潮。”但11月18日又发出一封指示信:“十九路军中的若干领袖和政客正在蓄意开始一个大的武断宣传的阴谋,企图集合更多的力量来树立较坚强的障碍来阻止革命的怒潮;这些“左”民族改良主义政党的力量的任何增加是在中国革命的进步上放了新而非常可怕的障碍物;必须彻底明了十九路军领袖们政治阴谋的特征,必须在下层革命统一战线的基础上竭力同这些政党斗争......。”

这两封信的两个观点截然相反。十几天时间,发出完全两个不同指示却是同一个中共中央。——对10月30日来信的正确观点被自己统统推翻。

蒋光鼐、蔡廷锴领导的19路军曾在“一•二八”淞沪会战中与日本血战,致使日军频繁换帅也终将奈何不了19路军,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曾在九一八事变时,蔡廷锴就积极支持马占山在东北抗日。19路军是一支敢打狠仗打硬仗的爱国铁军。

(十九路军顽强阻击日军)

不过,这支铁军曾在南昌起义中背叛过共产党,在高兴圩与红军血战过,曾让毛泽东头痛让红军被迫撤出过战斗。可能因为这,当时的左倾路线人物太过杯弓蛇影了。

当时的19路军在福建,如果红军收编了19路军,则红军打开了向出海的通道,可以接受来自共产国际的海上支援。“闽变”之始,蒋介石就一直关注19路军与共产党的联络,当他最后确认这两路军没有“勾结”时,才开始对19路军痛下杀手。在强敌围剿之下,19路军败亡直至番号取消。

——然而,历史没有假设,只有遗憾与教训。

 
关键词: 第三次反围剿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56650.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