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大白兔奶糖”之父,正是来自祖庙街道的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23 11:57:17    作者:life    浏览次数:4137    评论:0
导读

提起“中国名糖”,一定少不了冠生园的“大白兔奶糖”。甜而不腻,带着香醇奶香的味道,陪伴着不少佛山人度过了欢乐的童年时光。而冠生园的创始人冼冠生,正是土生土长的佛山人。他出生于商人家庭,经历家道败落独闯异乡,怀着佛山人务实能干,勇于开拓的精神

提起“中国名糖”,一定少不了冠生园的“大白兔奶糖”。甜而不腻,带着香醇奶香的味道,陪伴着不少佛山人度过了欢乐的童年时光。而冠生园的创始人冼冠生,正是土生土长的佛山人。他出生于商人家庭,经历家道败落独闯异乡,怀着佛山人务实能干,勇于开拓的精神建立起他的“食品王国”,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灿烂一笔。

出生于制衣商家庭

1887年11月13日,佛山制衣商人冼济盛的第三个孩子呱呱坠地。这位取名“炳成”的小婴儿就是后来的“食品大王”冼冠生。曾有跟随冼冠生工作的老佛山提到过,冼冠生正是出生于位于佛山祖庙街道的大基尾(今市东、东城社区、东升村)一带。

父亲常常教育他,要用自己的身手养活全家,要用自己的余力帮助他人。母亲做人做事诚恳忠实,在他心里,“她的才干超过一般的平凡男子,治理家政,理内对外,始终以坚决和耐劳心理处置一切。”

青年时期的冼冠生

当时的佛山制衣业兴盛,一批又一批从冼济盛制衣店里出产的新衣,从佛山转运到香港,再漂洋过海抵达世界各地。这让冼冠生的童年生活过得无忧无虑相当富足。小时候他曾被拐骗到广州,但聪慧勇敢的他巧施妙计,最终仍是在十天之后得以平安回家。

即使后来在他乡闯荡多年,冼冠生对佛山依然怀着深厚的情感。冼冠生曾在1933年的《食品界》中撰文“科普”过家乡佛山的由来,“唐朝贞观二年,居民屡见塔坡冈夜里发光,以为有宝物埋藏,不料掘了很久,发现三尊铜佛。善男信女遂建设塔坡寺,以佛山名其地。”

人到中年时,他也仍对佛山三品楼的柱候食品、合记盲公饼、得心斋卤水猪脚等祖庙“老字号”记忆犹新。每年他都会回佛山采购原材料,还会请佛山的厨师去上海,将最地道的佛山美食带到那里。

中年时期的冼冠生。

少年独闯上海饮食届

16岁那年,国际形势风云突变,清末政府内外交困,家族制衣店也受到影响濒临破产。父亲忧积成疾,不久后便离世,整个家族一下子失去了支柱。为谋生计养家糊口,冼冠生决定到上海投靠亲戚。

“在这芒芒长夜,最后我决定了‘努力实干’的信念。”少年独自在甲板上思索,轮船在翻腾的浪潮中起起伏伏,他的人生,也将在历史长河的起伏中迎来悲喜交加的波澜。

当时,冼冠生有位亲戚在上海五马路(今广东路)经营一家叫“竹生居”的小吃店,冼冠生在这里一边做工一边学习烹饪技艺和经营之道。这位佛山小伙子勤学耐劳,待人真诚,颇受众人赏识,从当初的小学徒慢慢做到了掌柜,也吃尽了苦头。

几年后,冼冠生和朋友相继创办了“冠香”粤菜馆、“陶陶居”餐馆和“冠生园”食品店,经营糖果、饼干、广东土产、粤菜面点等。“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屡战屡败亦屡败屡战。但他从“不服输”,凭借着佛山人一脉相承的务实精神和出色的经商才干,最终“扭转乾坤”让生意蒸蒸日上,最终成为一代“食品大王”。

冠生园奶油太妃糖广告

在鼎盛时期,冠生园在南京、武汉、重庆、成都、昆明、贵阳等地开设了分店数十家,是当时中国最大的食品企业。当时“大白兔奶糖”还曾作为馈赠外国领导人的国礼。

民国上海南京路冠生园总店

冠生园农场及漕河泾新厂房。

1927年冠生园杭州支店。

冠生园出品红遍全国

现在我们熟知的“大白兔奶糖”,从前叫“冠生园奶糖”,正是冠生园食品店的“明星产品”之一。冠生园出品“货真价实”有口皆碑,在从前物资贫乏的年代,有些喝不上牛奶的人家会把冠生园奶糖买回来泡水,就能尝到一杯香醇可口的牛奶了。

除了近百种糖果,冠生园还经营陈皮梅、果子露、广式月饼、饼干、经典粤菜、粤式小吃等,名气越来越大,分店也越开越多,可谓是红遍全国。

1931年冠生园在《商业月刊》刊登的广告

1935年《图画晨报》上的冠生园广告

著名画家吴藕汀在晚年时对冠生园的广式月饼依旧念念不忘。他在《孤灯夜话》里回忆道,冠生园所有食品都“出人头地”,他最喜是那豆沙馅的广式月饼,“数十年未尝,至今还思念无已。”

即使在早年创业之初,他也从未把自己看成是普通小贩,也从未将家常小吃随意对待,别人的小吃还是采用原生态方式拜访兜售时,他的陈皮梅和牛肉干已经有了包装,避免食品沾染灰尘。

为人诚恳务实广受赞赏

冼冠生一生勤恳节俭,低调务实,穿衣食宿通通不讲究,一心只扑在工作上。他常常边啃面包边开会,去工厂视察时也和工人们挤在一起睡觉,跟伙计的关系非常要好。

“每天天还没亮,他便从热烘烘的被窝里钻出头来,冒着寒风,进厂里去指挥一切。”据1933年的《申报》报道,冼冠生勤学、简朴,不畏难、“有饭大家吃”,是学徒们店员们的模范。

1933年第1期的《上海市之国货事业》对冼冠生有过这样的描述——“冼君不高不矮的身材,生长得很强壮。大大的圆头,宽阔的面孔,举动诚恳,全身都表现出他那和善的性情。真是十足合乎‘和气生财’的古训。”

这位“和气生财的老板”开出的工资也比大多数食品店高,还有休假、膳宿、医疗等福利。他更开办学徒补习夜校,不仅为工人教授技术,传授做人道理,也大力宣扬“食品救国”理念。

他用人从不听花言巧语,只看重实在人。他自己也是相当实在,儿子在店里拿糖,他也一定要付钱,说这店不是自己一个人的,不可随意拿东西。诚恳公道的品性,不仅得到伙计们的爱戴,也深受股东们的支持。

“广告迷”宣传有妙招

冼冠生是位“广告迷”,早年在竹生居当小学徒时,已经天天看《申报》和《新闻报》,对那些构思巧妙、引人入胜的广告更是看得入迷,还将它们剪下来贴成厚厚一本本资料。平时一有空闲翻看琢磨,几十年下来,对广告颇有一番心得。

冼冠生对广告投入也“大手笔”,当年从报刊、路牌、车辆、电影电台到铁路沿线的民房墙,随处都有冠生园的广告。他做广告也别出心裁,当年在吴淞口三夹水轮船进出的必经岸边,制作了六层楼高的大铁架子,上面缀上“冠生园陈皮梅”六个鲜红大字,坐船经过吴淞口的乘客无不惊叹冠生园之气魄。

1928年冠生园设计的花漆汽车饼干盒。

1929年冠生园设计的香篮饼干盒。

1929年冠生园设计的双龙古式罐。

1931年上海冠生园设计的陈皮梅礼盒。

1934年,冼冠生还请来了“电影皇后”胡蝶为冠生园月饼拍摄巨幅招贴广告,并配词:“唯中国有此明星,唯冠生园有此月饼”,一时间成为了全城焦点。这则广告在多年后也仍是一段佳话。

1934年影星胡蝶与冠生园出产的大月饼合影。

冼冠生创新推出“购冠生园月饼免费赏月游览”计划,只要购买冠生园月饼一盒,即可获得赠券一张,可在中秋之夜免费搭乘冠生园租用的轮渡,赏海上生明月之美景。租船开支不过千元,而售出月饼竟达十万余盒,盈利也达十余万元,业绩远超同行。

1934年9月中秋园游会上,影星胡蝶参观农场和工厂时与冼冠生合影。

1933年,冼冠生出资创办了《食品界》月刊,大力塑造企业形象和培养企业文化,通过食谱故事反映人生的真善美,以“小食见大道”。

创业救国济世为怀

冼冠生曾说,凡是对国家民族有利的工作,都有更努力更勇敢地去干。创业不忘救国,冼冠生提出“食品救国”的理念,捐款筹资、出钱劳军、输送军粮、支持抗日……他曾亲赴前线,为抗日将士送去大批食品,大量生产军用罐头供应军需。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食品大王”从不置业,只有妻子曾在佛山祖庙街道莲花巷买过一座100多平方米的屋子。“父亲一生热衷公益事业,他把大量的个人财产通过福利机构捐给了学校、慈善局等机构。”冼冠生的儿子冼载坚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忆道,父亲虽然是冠生园总经理,但一大家子人当年也只是租住在一套20多平方米的公寓房里。

每逢发生水灾旱祸,冼冠生都会牵头发动商人们筹资捐款,送食品救济灾民。

儿童也是冼冠生关注的重点群体。他经常和儿童关爱组织合作,为儿童赠送图书、糖果等,还曾向上海儿童图书馆赠送了一辆特别有意思的儿童巡回图书车。

冠生园糖果玩具广告

这辆车看起来是三轮车的样子,可以装600多本书。车子每天定时在上海的街巷里穿梭巡回,让孩子们在家门口也能读书。车上还有小帆布椅十把,过路的孩子也能随时随地坐下来看书。

从小学徒到中国现代史上最著名的企业家之一,冼冠生的一生体现出佛山人奋勇开创,济世为怀的精神特质。禅城区博物馆馆藏研究部主任韩健经过多番走访和数年研究,撰写了《冼冠生和冠生园》,用20多万字将冼冠生的漫漫人生娓娓道来。该书曾登上全球最大的图书博览会——德国法兰克福书展,让佛山人的故事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

2019年6月,禅城区博物馆馆藏研究部主任韩健和冼冠生的孙女冼征鸿在冼冠生位于上海的故居旁留影。

(上下滑动可查看全部)

文/谭碧韵

通讯员/韩健 余进荣

祖庙微新闻微信编辑小组

佛山古镇 · 祖庙街道

 
关键词: 大白兔奶糖公司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57049.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