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1886年12月1日-1976年7月6日),字玉阶,原名朱代珍,曾用名朱建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从俭人奢易,从奢人俭难。勤俭建国家,永久是真言。”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是朱德终其一生都在坚守和倡导的家风。1960年10月30日,朱德写下这首诗,希望后代能永远勤俭朴素。
新中国成立后,一些青年受了资产阶级思想影响,既不知道过去的艰苦,也感受不到今天的幸福。朱德指出,“这是一种最危险的现象”,“对于一些尚未成年的少年儿童,也应该加强勤俭教育,特别是对于一些家庭生活比较富裕的少年儿童,这方面的教育更为迫切需要。”因此,他提出要坚决贯彻中央提倡的勤俭持家号召,并且认为主要应从勤劳生产、厉行节约和有计划地安排家务开支等三方面来努力。
作为勤俭持家的典范,朱德也把这些家风传递给了自己的子女。朱德非常重视培养孩子们的劳动意识。每当孩子们在星期天回到家中,朱德都要他们接替服务人员的工作,让他们休息。他还经常带孩子们到地里劳动,学习刨地、下种、施肥和管理。他经常对孩子们说:“你们是劳动人民的子弟,不热爱劳动,不艰苦斗,怎么能够为人民服务呢?现在不热爱劳动,将来就要厌恶劳动,脱离人民。
1963年朱德还给儿子儿媳题词,"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决反对修主义,发奋图强,自力更生,勤俭建国,勤俭持家,勤俭办一切事业。做一个又红又专的接班人。写完后,朱德嘱咐他们说:“ 给你们写了, 不是让你们挂在家里好看,而是要你们照着去做。孩子们记住了朱德的话,把它作为座右铭,终身奉行。
对于孙辈们来说,他们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朱德常说的一句话:粗茶淡饭,吃饱就行了;衣服干干净净,穿暖就行了。在他们的眼里,爷爷从住处摆设到衣着饮食,都十分俭朴,除了迎宾服以外,几乎没有一件新一点的衣服,大多是褪了色的,打了补丁的,甚至有的内衣也是两件拼成一件的。
朱德常对孩子们说:“衣服被子只要整齐干净,补补能穿能盖就行,何必买新的?给国家节约一寸布也是好的。这比战争年代好多了,那时一件衣服要穿好多年。就这样,朱德一生积攒下来近两万元“财富”,但却交代在他去世后作为党费上交组织。女儿朱敏说:“这来之不易的积蓄是爹爹用近似虐待自己的方式换取而来。想“父亲生前虽没有留下更多的财物,但他却给我们后代留下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功高不自居、位高不自私、德高不自显这样高尚的革命精神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贵品德,这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在朱德的要求和影响之下,孩子们的生活也极其简朴。衣服总是大孩子穿了后再留给小的穿,破了缝缝补补继续穿;鞋子通常是从军队后勤部门买来的战士上缴的旧鞋。孩子们从九岁起就自已锻炼洗内衣内裤,逐步做到生活自理。朱德还十分注意教育子女学会管理财务。他说:“不要小看给钱的问题,如不注意,钱给得多了,实际上是害了他们。他们都有工作,有收人,能生活就行了,要那么多钱干嘛?孩子们对过去的苦难不知道,钱给多了,可没有好处!他让工作人员建立了账本,并亲自检查这些开支,严格控制家庭日常开销。他还把这个做法推广到了女儿家里。
朱敏
女儿朱敏一直在苏联学习,因为那边是供给制,从不知道该怎么花钱。等她回国参加工作后,却不会自己管理生活。每个月工资发下来,不会计划看用,经常是一个月的工资半个月就花光了。这个时候她也没办法了,只能去找朱德。朱德见此情况,不由得笑了起来:“怎么?老师同志,成了穷光蛋了,工资一个人花还不够?别人一大家子的日子怎么过呀?照你这个花法,不是要把家人的脖子都扎起来了。你的毛病是没有计划性,以后爹爹帮你制定开支计划,要养成良好的用钱习惯。”
这之后不久,朱德给朱敏搞了个详细的开支表,比如每月的伙食费、水电费、书报费、衣物费、杂支、零花等等,一项项非常仔细。朱敏按照这个开支计划用钱,就再没出现过“财政危机”。渐渐地,她也养成了节省的习惯,这个习惯一直伴随着她一辈子。
“我们要怎样才能把我们的家业创立起来呢?要靠勤劳,还要靠节俭。勤俭是我国劳动人民固有美德。”朱德就是这样把中国的传统美德变成自己的家风一代代传承下去的…
编辑:西城诫子
资料:中共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