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山日报
点击在线收听语音版
在中山市实验小学名为“阳光驿站”的心理课室旁,一面被命名为“解忧杂货铺”的黑板上,贴满了写着各类“心事”与回复的便签纸。为更好地开展心理互助、自助以及心理危机预警工作,中山市实验小学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心事墙”,帮助老师们更好地走进学生们内心,也使学生们从中获得精神支持和鼓励。
“除了面向学生的各类主题心理课堂,我们也会面向家长开展心理教养沙龙,面向全体教师开展心理教育普及。”中山市实验小学心理科组长、专职心理老师周马莉表示,通过在校内校外广泛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学校构建起了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心理干预机制,形成了“班级、家庭、心理工作室、学校”多层干预的工作方法,帮助全校师生及家长构建强大的“心理防线”。
“以前我觉得有同学总针对我,就向‘解忧杂货铺’写出我的苦恼,后来还向心理老师预约了单独对话。”在学校的“阳光驿站”内,六年级的胡同学平静地讲述着自己的心里话。“阳光驿站”为市实验小学内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中心,内划分为大团体辅导室、小团体辅导室、沙盘室等多个功能室。胡同学坦言,经过老师的个别辅导,他现在已经能很好地与同学相处,并成为班级心理委员。
周马莉表示,全校设置了“1+1+1”的心育课程,通过“两周一小课,每月一班会,每学期一大课”的课程结构,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同时,学校心理科组会定期向同学们发放调查问卷,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筛查出需要主动干预的对象。借助心理健康普及,学校建立起了学生个人、家庭、班级、学校的多级预警系统,能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并及早干预指导。
“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实践,市实验小学提出了智趣教育的办学特色,并通过一系列积极有益的教学实践,收获了丰硕的教学成果。”市实验小学德育处主任陈淑群介绍,学校通过多彩的校园活动、“家校社”共同体建设等,努力实现“智趣互促,身心和谐”的心育目标。
本文来自【中山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