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娃哈哈的销售开始变得有些艰难,但机会总是有的,毕竟,还是几百亿的体量,我保持谨慎乐观。
中国连续多年快消品行业的老大是娃哈哈,2013年最高峰销售额达到782亿,不过,大佬现在形势也是很危急的。
几年前,宗庆后老先生说,娃哈哈在2014年要销售额达到1000亿,现在从最高峰的将近800亿的销售额下滑到了2017年的456亿,相比2016年下滑64.6亿元,距离1000亿目标,一半都达不到了,确实有些令人叹息。
公开数据显示,2013-2016年,娃哈哈的营业收入分别为782.8亿元、720亿元、494亿元、529亿,直至2017年,营收缩减至456亿元,5年营收缩水超300亿。
作为主力单品的营养快线更是呈现出断崖式下滑,2014-2016年销售额分别为153.6亿元、115.4亿元和84.2亿元。
但随着业绩下挫,娃哈哈品牌老化和渠道模式适应性问题也不断为业内所诟病。
我在去年的一篇文章中有说,娃哈哈的问题不是什么品牌问题,管理的问题,主要是产品出了问题。
乔布斯在被约翰斯卡利赶出苹果11年后,重回苹果第一句话就是:苹果的产品不再性感······
娃哈哈的核心问题其实只有一个,产品不行了。老产品,核心大单品下滑,营养快线从150多亿下滑到80多亿,新的核心单品却没有形成。
虽然,娃哈哈的新品让人看得眼花缭乱,但基本没有成功的,啤儿茶爽,启力、格瓦斯、小陈陈、富氧水,哪一个做成功了?
另外,多元化失败。2002年,娃哈哈宣布进军童装市场,基本失败告终;2010年,娃哈哈做奶粉,取名“爱迪生奶粉”,也是失败;2012年,娃哈哈斥资17亿打造城市商场综合体——娃欧商城,定位是满足中国中产阶层消费,销售的是知名度较低的欧洲品牌,还计划5年内在全国开设100家连锁店,但好景不长,2014年就爆出亏损严重,拖欠租金等新闻;2013年,娃哈哈投资150亿元做白金酱酒,现在也是偃旗息鼓……
跟互联网时代距离很远娃哈哈想不想改变?我觉得一定想改变的,但受制于传统的思维,难以适应互联网的变化,互联网时代的个性化,碎片化的特征,娃哈哈很难通过传统的营销体系去把握,因此,近期的颓势是必然的。
用传统的思想去做互联网一定是失败了,现在娃哈哈推出的新品“天眼晶晶”,也是这么一个产品。
这个时候我才真正的意识到,娃哈哈等企业所面临的问题,已经不是娃哈哈等单个企业本身的问题,也不是他们所能解决的,这是一个时代发展一定要碰到的问题,如格力,如加多宝,如中国千千万万的传统企业一样,在一个新物种面前,30年的功力,可能一瞬间失去了力量,变得不堪一击。
系统学习互联网营销,请加入以下专栏。当人们不再购买的时候,一定是这个产品不好了,不再有吸引力了。
互联网营销来临物理层面的设计、包装、瓶形,口感,要做到极致,做到消费者看到就有种想买的冲动,但产品还不仅仅是这些。很多时候,产品后面的人文、精神、文化、故事、情怀的影响力和渗透力功能够强大,更能俘获人心,引起共鸣。
个人认为,娃哈哈需要资源聚焦和匹配的情况下深度开发某个品类或者1-2个品类,并做成1-2个爆款产品,方能带动其他新品,形成新产品组合的集群效应。
不要说什么区域单品、行业单品、小众群体,这不适合大企业、大品牌的套路,好产品一定是可以做到贯通的,快消品大企业很难诞生单纯小而美的品牌(但小企业的小众品牌也可能存在)。这也是娃哈哈业绩增长唯一可行的方案,而不是进入更多的行业、开发大量新品和跨界经营。
当然,这需要专注和洞察力,对需求的精准把握。
未来的产品,是一种精神的存在,不但满足口欲,更能满足人心,为消费者创造一种梦想和生活方式。未来的品牌和产品一定是高度融合的,IP即品牌;场景即产品,营销即传播,社群即转化。
我们见证了娃哈哈伴随中国营销30年的成长,及促使我们这些营销人的共同成长。
希望娃哈哈早日实现千亿目标,未来更加辉煌。
观点:深知精准营销CEO 蒋军互联网营销课程招募会员,每周语音分享,报名请私信。
系统学习互联网营销,请加入本人头条号专栏。
提供互联网精准营销策划运营,品牌IP化构建,场景化产品策划,互联网商业模式设计,营销运营,资源导入及项目落地,快速实现销售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