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一面锦旗、一个故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23 19:38:52    作者:life    浏览次数:1536    评论:0
导读

近日,身患重疾康复后的吉水刘先生给江西省中医院血液科医护人员送来了几面红彤彤的锦旗,衷心感谢血液科医护人员让他重归健康、重获希望! 刘先生所患的疾病叫做原发性免疫血小板减少症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临床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以牙龈

近日,身患重疾康复后的吉水刘先生给江西省中医院血液科医护人员送来了几面红彤彤的锦旗,衷心感谢血液科医护人员让他重归健康、重获希望!

刘先生所患的疾病叫做原发性免疫血小板减少症或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临床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以牙龈出血鼻出血皮肤粘膜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者可出现内脏出血、颅内出血等危及生命情况。目前ITP治疗的近期有效率在80%以上,但部分患者可发展成慢性,甚至转为难治重型,长期反应率十分有限。转为慢性ITP后,患者对治疗药物的反应时间会延长、有效率下降,甚至产生耐药或无效,导致临床上严重的出血危害,且因病情难治、患者四处转辗求医以及昂贵的治疗费用,都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极大身心伤害和沉重负担。

祖国医学根据疾病的临床表现特点将ITP归为“紫癜病”范畴,认为本病的发病多为禀赋不足、五脏功能紊乱加之六淫邪气、毒邪侵袭,致气血化生不足或耗斫过度,气不摄血,血行于脉道之外,血液外溢而最终发病。运用中医药联合、中西医结合的方案治疗ITP可以有效降低ITP转慢性率、缩短患者的治疗周期,同时对许多慢性难治性和重型ITP也有令人满意的疗效。目前,江西省中医院血液科运用中西医联合方案成功治疗了许多慢性难治性ITP,让患者在减停药物的情况下血小板计数保持在正常或安全水平,让患者重归正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状态,给患者及其家庭带去了健康和福音,刘先生就是众多中西医结合治疗受益者中的一个典型例子。

今年58岁的刘生生于2015年发现血小板偏低,当时未予系统诊治。2018年2月出现出血现象后曾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血小板最高上升至130×109/L,其后自行减量至停服,停药后未予系统监测血常规。2018年6月因足踝部外伤瘀肿难消,复查血小板计数极低而至某省级医院住院再次系统诊疗,予以促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治疗后血小板可短暂上升至正常,但停药后小板又快速进行性减低,最低时计数下降为2×109/L;其后患者在当地医院继续予血小板生成素药物间断注射治疗,血小板计数仍不能稳定,且逐渐表现出耐药情况,患者遂于2020年8月来我科住院以求中西医结合治疗。

来诊时刘先生血小板计数已降至个位数,周身可见多处出血情况,病情急重,且合并高血压病颈动脉狭窄、焦虑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由于病情反复不愈,刘先生的焦虑表现愈发明显,有时甚至彻夜不眠,病情的困扰让他感到十分痛苦和绝望!入院后根据“急着治其标”、“标本缓急”的原则,前期先后予以了丙种球蛋白、促血小板生成素、甲强龙、环孢素等药物单药或联合用药治疗,血小板可暂时上升至40×109/L左右,但一停上述药物便又出现了既往血小板计数不稳下降的现象,疗效难以巩固。难题摆在了血液科医生们面前,在科主任曾英坚的带领下,针对刘先生的病情科室组织了多次疑难病情讨论。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在反复详查细诊后,血液科为刘先生制定了应用中药汤剂内服及穴位贴敷等中医综合方法介入干预的治疗策略,予以了特色中药汤剂“消斑升板汤”口服及特色“升血小板贴”穴位贴敷外治。经上述治疗十余日后,2020年11月8日复查血小板为125×109/L,计数已恢复至正常水平以上。在其后的继续减服激素等药物过程中,血小板仍维持正常水平,11月23日复查血常规显示血小板已上升至147×109/L,困扰刘先生及其家人的“心头大患”终于得以解除,刘先生也可以重归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去了!

专家介绍

曾英坚: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具有丰富的西医临床、中医临证及中西医结合诊疗经验。擅长恶性血液病、肿瘤化疗后的中医调治及不能耐受化疗恶性血液病、肿瘤的中医治疗;擅长中西医综合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白细胞减少、贫血、过敏性紫癜、难治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擅长中医药联合个体化减毒增效化疗方案、去甲基化方案、最新医学技术及转化医学方案综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白血病、骨髓瘤、淋巴瘤和老年恶性血液病。目前中西医结合诊疗血液疾病的技术水平处于省内领先及国内先进水平。

还擅长糖尿病甲状腺疾病、更年期综合征以及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头晕乏力、心慌失眠、抑郁心烦、自汗盗汗、手足心汗、畏寒燥热、月经不调、口苦口干、胃肠功能紊乱、免疫力下降等内分泌失调性疾病的中医调治和中医疑难杂病的治疗。

学术任职及荣誉: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青年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液病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中西医整合医学学组委员,亚太医学生物免疫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康复医学会血液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西省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主任委员,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分会主任委员,江西省中医药学会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中西医结合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疾病诊疗专家组专家成员,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病中青年专家,全国第四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江西省首批中医药中青年骨干人才,获江西省委组织部、省人社厅、省卫健委抗疫“记大功”奖励。

坐诊时间:总院门诊:周一、周四上午,周三下午;体检中心诊后专家门诊:周五上午;红谷滩国医堂:周一下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

江西省临床重点专科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淋巴血液病科)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发展,目前为江西省临床重点专科,是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青年副主任委员单位、亚太医学生物免疫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常务理事单位、全国中西医结合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疗专家组成员单位、江西省研究型医院学会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分会主任委员单位、江西省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主任委员单位等。全国著名中医、中西医结合血液病专家陈信义教授、刘风教授、周郁鸿教授、陈志雄教授、胡晓梅教授为科室顾问专家,国医大师伍炳彩教授、全国名中医皮持衡教授、全国名中医张小萍教授、国家级名老中医、江西省首届国医名师贺支支教授是科室的学术指导老师。科室主任曾英坚主任中医师为第四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和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血液病专家,团队其他青年医师骨干均拥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均为国家级专业委员会委员,科室护理人员均拥有护理本科以上学历、学士以上学位,科室可开放床位42张,中西医诊疗、护理实力强大。科室积极发挥中医药优势和特色,以综合方法和技术诊治各种血液疾病:1.各种贫血性疾病(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血红蛋白尿、营养性贫血、慢性病贫血、溶血性贫血);2.各种血液肿瘤疾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急慢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等);3.各种凝血疾病(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等);4.各种骨髓增殖性疾病(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5.其他血液病(如各种原因所致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具有简、便、效、廉和毒副作用小的特点。

近年来,经全体医技人员不断努力及科研攻关,科室发挥中医药优势和中西医结合特色,在以中西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难治性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淋巴瘤、骨髓瘤以及老年血液病方面特色鲜明,疗效深受患者信赖,其以中医中药结合现代医学技术治疗慢性难治性血小板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中老年MDS、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等老年恶性血液病的综合水平在国内同领域居于前列水平和省内领先地位。

血液诊断方面开展了骨髓细胞形态、骨髓病理、溶血性和出血性疾病的检查诊断技术,开展了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和流式细胞术(FCM)及基因芯片、二代测序诊断等技术。可从骨髓细胞形态学、分子表型、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角度,对血液系统疾病(特别是血癌等)进行MICMC分型,达到国内先进诊断水平,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的诊断要求。科室在做好技术卓越疗效好的同时,以其忘我的奉献精神不懈为患者朋友们提供感动、暖心服务,从而也赢得了患友们的“金银”口碑,已成为了血液病诊疗领域中的“精诚之科”。


​​​

 
关键词: 伍炳彩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61633.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