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孤儿大报仇》(又名《冤报冤赵氏孤儿》、《赵氏孤儿冤报冤》,简称《赵氏孤儿》)是元代纪君祥创作的杂剧,被列为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主要剧情是:春秋时晋国上卿赵盾为大将军屠岸贾陷害,全家三百余口被杀,为斩草除根,屠岸贾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搜捕赵氏孤儿赵武。赵家门客程婴与老臣公孙杵臼定计,救出赵武。二十年后,赵武由程婴抚养长大,亲自拿住屠岸贾并处以极刑,报仇雪恨。
中国歌剧舞剧院《赵氏孤儿》
2010年12月,电影《赵氏孤儿》公映,并取得了不俗的票房。除了保留元杂剧中的精彩情节外,电影版《赵氏孤儿》更增添了程婴以自己的亲身儿子顶替赵盾,被活活摔死的桥段,进一步强化了矛盾冲突,使主要人物程婴的形象更加丰满。
电影《赵氏孤儿》
“赵氏孤儿”的历史真相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赵衰是晋国大臣,侍奉晋献公,后来投在公子重耳门下。在骊姬之乱中,赵衰跟随重耳逃亡,十九年后返国。重耳返国成为国君及成就霸业,计谋多出自赵衰。因此,赵衰深得重耳也就是晋文公的重用,大权在握,参预国政。
赵衰去世后,其子赵盾继承了他的地位,而且权势更大,几乎到了可以左右晋国国君废立的地步。赵盾专国的第二年,晋襄公去世,太子夷皋年少,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赵盾想迎立襄公的弟弟公子雍为国君,但在太子母亲日夜啼哭、顿首哀告和担心遭到其他大臣的反对下,赵盾放弃了这个想法。于是,太子夷皋成为晋国国君,就是灵公。
小梅花团《赵氏孤儿》
晋灵公非常骄横放纵,赵盾屡次劝谏,灵公都不听从。有一次,晋灵公吃熊掌,因为没有煮熟,就杀掉厨师,让人把尸体抬出宫外,恰巧这一幕被赵盾见到。灵公因此很惧怕,想先下手杀死赵盾。赵盾素有仁爱之心,曾经救活一个饿倒在桑树下的人,在这个人的拼死保护下,赵盾得以逃脱。赵盾还没逃到晋国边境,他的堂弟赵穿刺杀了灵公,立襄公的弟弟黑臀为国君,即成公。赵盾返回来,重新掌握国家政权。
晋景公时,赵盾去世,其子赵朔承袭了他的爵位。赵朔娶晋成公的姐姐为妻。
晋景公三年,大夫屠岸贾想诛杀赵氏全族。屠岸贾,起初受到晋灵公的宠信,等到晋景公时担任司寇,将要发难,想要惩治杀害灵公的凶手而牵涉到赵盾。他遍告诸将说:“赵盾虽然不知情,依然是罪魁祸首。身为人臣却杀害国君,他的子孙却依然在朝廷中做官,这怎么能再惩治别的罪犯呢?请大家诛杀赵氏。”于是,屠岸贾带领诸将在下宫这个地方围攻赵氏,灭了赵氏全族,史称下宫之难。
电影《赵氏孤儿》
此时,赵朔的妻子已经怀孕,藏在晋国宫室,躲过一劫。赵朔的门客公孙杵臼对赵朔的朋友程婴说:“你为什么不陪赵朔死?”程婴说:“赵朔的妻子已身怀六甲,假如有幸生下一位男孩,我会侍奉他;假如是女孩,我再死也不晚。”不久,赵朔的妻子生下一个男孩。屠岸贾听说后,就立刻前往宫里索要。
公孙杵臼问程婴:“扶立孤儿与赴死哪个更困难?”程婴说:“赴死容易,扶立孤儿困难。”公孙杵臼说:“赵氏先君待你相当优厚,你就勉强承担困难的事吧,我来做容易的事,请让我先赴死。”于是两人想办法弄来一个别人的孩子,由公孙杵臼背着,偷偷藏匿在山中。程婴就向屠岸贾“告发”了公孙杵臼和这个孩子。公孙杵臼佯装大骂程婴忘恩负义,说程婴与他合谋藏匿赵氏孤儿,又反过来出卖他。公孙杵臼和这个假的赵氏孤儿被屠岸贾等人杀死,而真正的赵氏孤儿仍然活着,由程婴抚养成人。
后来,在韩厥等人的帮助下,赵氏孤儿赵武被晋景公召还,藏匿宫中。晋景公授意,赵武、韩厥和程婴和诸将一起攻杀屠岸贾,灭了他的全族,报了大仇。赵武也继承了赵氏的权势地位,恢复了赵氏家族的荣光。
赵武二十岁时,程婴辞别诸位大夫,对赵武说:“从前下宫之难时,大家都能够为主殉难。我并不是不能死,我是想扶立赵氏的后人。现在赵武已经立事,长大成人,恢复了赵氏过去的地位,我将到黄泉下去告诉赵宣孟(赵盾)和公孙杵臼。”于是便自杀了。赵武为他服丧三年,并为他设立了祭祀用地,春秋两季进行祭祀,世代相传不曾断绝。
电影《赵氏孤儿》
这就是赵氏孤儿的史实,虽然不像杂剧、电影那么跌宕起伏,惊心动魄,但程婴、公孙杵臼、韩厥等人的忠义和侠肝义胆,着实令人佩服。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程婴、公孙杵臼、韩厥等人真是真正的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