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襄王妙用“真小人范雎”,除三贵、树王权
范雎,魏国人,曾随须贾出使齐国。齐泯王见其伶牙俐齿,非常有才,私下给予财物,以吸引其来齐国。须贾知道此事后,以为范雎泄露了什么秘密,百般刁难他。
范雎知道自己在须贾门下不会有所作为,四处寻找机会想跳槽。终于有一天,秦国实力派穰侯来到魏国,范雎瞅准穰侯上厕所的机会,跟了进去。
高傲的穰侯以貌取人,他看到范雎,尖嘴猴腮,眼窝深陷,其貌不扬。特别是范雎脸上那几朵小胡须,让人看了就心生厌恶。穰侯故意刁难范雎:“听说你想来我身边效力?”
“是的,大人美名远扬,秦国唯有穰侯,名震四海。能跟随您,是我的荣幸。”范雎小心翼翼地说道。
“真的?那你来伺候本相吧。”穰侯示意随从,把擦屁股的纸巾递给范雎。
范雎捏着鼻子,很难受地替穰侯擦净屁股。
“怎么样?味道好闻吗?”穰侯大笑道:“你愿意给老夫擦屁股吗?”
“老夫也不乐意替别人擦屁股,我最恨卖主求荣的狗东西。”穰侯看着范雎不情愿的表情,趾高气昂地说罢扬长而去。
须贾送走穰侯后,对魏相说道:“丞相,我手下有个吃里扒外的东西,在齐国时,就跟齐王说了一些不该说的。现在他又想跟秦国勾搭,实在可恶。”
魏相听罢大怒道:“我最恨这些吃东家的看西家的不忠小人。”魏相让人把范雎抓起来,一顿暴打。魏相把范雎打得死去活来,并在他身上撒尿逗乐。他们确认范雎死了,让人丢到山上去喂狼。
范雎命不该绝,遇到了好心人郑安平,死中得活。郑安平协助他,找到魏国特使王稽。王稽发现范雎有奇才,偷偷带他去秦国。此后,范雎为避祸患,更名为张禄。
冤家路窄,王稽他们一路颠簸,刚到秦国碰上了穰侯巡查边境。穰侯拦住王稽的车辆问道:“有没有夹带什么说客回秦国?老夫最不喜欢这些外来客,弄得朝堂乌烟瘴气的。”
“哪有什么说客呀?我匆匆忙忙回国要给秦王汇报工作。”王稽答道。
穰侯询问了一下,就擦肩而过。待穰侯走远后,范雎从车里跳出来对王稽说道:“穰侯生性多疑,过会他肯定还要折返回来,不检查他心里放不下。我先下车躲一下,我们翻过这个小山,在前面的路口碰面。”
王稽以为范雎小题大做,但是,后来的结果证明范雎猜得没错。穰侯果然不放心,折返回来重新盘查。王稽暗自佩服范雎足智多谋,坚定了他向秦王推荐的信心。
01
秦有三贵无大王,真小人范雎登场
王稽问范雎:“现在回到秦国了,如何向大王推荐你呢?”
范雎说道:“不急,你要帮我了解一下大王最需要的是什么?”王稽经过多方了解与范雎说道:“我观察大王好多天,一个诺大的宫殿,经常他一个人坐在里面。我真是感觉很心疼,他太孤独了。满朝文武都是太后、穰侯、芈阳君的势力,大王也只能顺从他们。”
范雎边听边想:“我心里有数了,你找机会告诉大王。秦国眼下之危,已经迫在眉睫,如果用我,一定会转危为安。”
经过王稽周旋,这个范雎引起了秦昭襄王的兴趣。他得知范雎,死里逃生后,明知穰侯不喜欢他,他还敢来秦国,说明胆大。尤其是他知道,范雎能判断穰侯会折返,查其马车有没有夹带说客,说明他的智谋在穰侯之上!
王稽把范雎安排到后花园等待秦王,突然听到有人喊:“大王,驾到。”
范雎故意提高嗓门嚷道:“秦国只有太后和穰侯,哪里有什么大王。”这一句话一下子击中秦昭襄王的软肋。
“长此以往,秦国是否还姓赢都不一定呀!”范雎继续说道。
“先生救我。你既然发现了这个问题,就一定有方法。”秦昭襄王三步并作二步走,迎上前去。
“大王,臣下是一外地来客,怎能帮你呢?说不定,我今天说完,明天脑袋就搬家了,大王也未必能保住我。我在外就听说,秦国只有太后和穰侯,不知道有秦王。”
“我赢稷立誓要强我秦国,壮我大秦,先生教我。”
“大王,我听说果实太多,就会压断树枝,伤及大树。这就如同穰侯,财富富可敌国,名声在外,远超大王,这就影响了王权。山东诸侯各国只认穰侯,朝堂之上,只认太后。王权在哪里?王权掌握生杀大权,现在大王您能左右朝堂,掌握王权吗?”
“不能,满朝之上都是太后、穰侯的左右,我都动弹不得,无可奈何呀!先生教我怎么办?”
“大王,您是否敢破局?面对您的母后、舅舅,您是否能铁心用我,敢于调整?这才是问题所在。”
“先生不必怀疑我强大秦国的决心,为了秦国的强大,我宁可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无论涉及到太后、穰侯还是其他什么人,先生都可以给我指点。”
“好的,我也坚信大王,才敢不远千里投奔而来。我的建议就是:对内要除三贵,树王权。对外要远交近攻,扩王土!”
范雎的故事告诉我们,跟对人选好平台非常重要。在魏国范雎充其量是个门客,不会有大作为,经过一顿毒打,倒是把他打醒了。他重新调整自己的谋生之路,要么一步登天为相,要么还不如早点死去。
被打得浑身血肉模糊的他没有抱怨,找了一根拐杖,一瘸一拐地走向他人生的新起点。他化悲愤为力量,终于走出自己的困境,找到自己的新平台。
02
隐忍、胆大,直面穰侯,勇夺相权
经历过死里逃生的范雎,身上有一种独特的坚忍之力。秦昭襄王与他商议后,决定首先从魏冉身上破局。
“今天我宣布一件事情,我请到一客卿,以后协助我管理军务。”秦昭襄王当堂宣布。
大臣们一听深感意外,因为军权一直是穰侯负责,这不是剥夺舅舅的兵权吗?
太子一听谏言道:“父王,军务大事一直都是舅姥爷亲自管理,为何要安排他人插手?”
“孩子,你没有发现你舅姥爷白头发都已经很多了吗?他为国操心,日夜操劳,你忍心吗?不想帮助舅姥爷减轻点负担吗?”
“大王,不知请的何方神圣?让我们大家看看。”魏冉满腹疑惑。
“宣,张禄进殿。”
穰侯等张禄进殿后,定睛一看,勃然大怒道:“王上,您是不是搞错了?这人我认识呀!在魏国混不下去,想投奔我门下?你看看他尖嘴猴腮的样子,连狗都不如,怎么可以管理我秦国军务?”
穰侯一边说,一边很气愤地走到范雎面前:“你以为改称张禄,就能改变你的这副狗模样了?给我清理屁股的味道如何,还记得吗?”
“穰侯,朝堂之上请自重。不要自污其嘴。幸好我有这狗鼻子,才闻到了穰侯有这么大的臭味。”范雎已经死过一次了,毫不胆怯。
“我闻到了您与孟尝君勾结,私下侵吞陶邑。我有这狗鼻子才闻到你动用国家军队,派大将白起深入魏国,为了你的陶邑谋取私利。对吗?”
“你,你,我打死你这个狗东西……”魏冉气得暴跳如雷,冲上去就要打范雎。
张禄毫不退缩,盯着穰侯说道:“穰侯,勿动怒。我还得感谢您,幸好没有用我。如果您用我,我充其量就是一个门客。您没有用我,我才有机会为大王效力,做一番大事。”
只见范雎一瘸一拐地走到朝堂中央大声说道:“今天大王用我协同管理军务,就是要跟大家说明,军队是国家之重器。任何人都不能用公器来谋私利、用公权来做自己的私事。大权唯有大王独有,任何人都不得越权行事。”
秦昭襄王看着貌相丑陋的范雎,心中暗喜,还从来没有人敢如此顶撞穰侯。他真是把生死抛至九霄云外,当着满朝文武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长江虽清也会泛滥成灾,黄河虽浑,也能孕育一方。智慧的秦昭襄王巧妙地利用范雎的特点,任命范雎为丞相、封为应侯。他成功罢黜了穰侯、驱逐华阳君、瓦解太后势力,隐忍了41年的秦昭襄王终于把王权牢牢握在手中。范雎也凭借自己的胆大、坚忍、一心为秦王效力,深受秦昭襄王爱戴。
秦昭襄王多年历练,他的心智得到进一步地磨炼。他面对秦国江山,放弃了母子之情、舅甥之义,遣散兄弟远离咸阳。
03
戏耍须贾,索要魏相人头,睚眦必报,爱恨分明
“报大王,魏国使者须贾前来朝见。”范雎正与秦王商议国事,有人来报。
“大王,这个须贾就是当年差点打死微臣的仇家。如果当初把我打死了,臣就不能来大王身边效力了。臣恳请大王为我出气。”范雎立即起身下拜。
“你的仇人,就是我的仇人。寡人准了,你去处理此事吧。请魏国使者与我大秦丞相具体商议相关事宜。”秦昭襄王对这个范雎格外施恩。
范雎听罢心中大喜,琢磨如何收拾须贾,以报当年之仇。他召集郑平安和王稽商议了一计,要戏耍须贾。
范雎粗衣打扮成一个车夫与郑平安按照礼仪,一起前往使馆迎接魏国使者。
范雎出现在须贾面前,须贾一下子惊呆了,问道:“你,你是?”
“大人,大人还记得我吗?我就是那个差点被你打死的范雎呀!”
“你没有死?怪不得后来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呀!你怎么跑到秦国来了,混得还是那么落魄?”
“嗯,我哪里像大人呀,勉强糊口,在秦国相府当一车夫。”
“原来如此,看你这身衣服,破破烂烂的。我这里有一件丝袍,也不怎么穿,就赏给你了,也算我们有缘分。”
“谢谢大人,谢大人。”范雎接过丝袍,表现得甚是喜欢,舍不得穿。须贾看着他的模样有些搞笑,就催他快穿上,调侃道:“这还挺合身的,人靠衣装马靠鞍呀!现在看上去好多了。”
范雎显得受宠若惊的样子,驾着马车来到自己的丞相府。须贾战战兢兢地在门口等着,范雎突然说肚子疼,就跑进去上厕所了。过了很长时间,没有出来。须贾问门卫:“刚刚进去的范叔,怎么还没有出来?不会有什么问题吧?”
门卫笑道:“你真搞笑,哪里有什么范叔呀!那是我们大秦丞相张禄。”
“啊?你说什么?他是大秦丞相?”须贾一听吓得魂飞魄散。
“当然是我们丞相,难不成我们大秦还有两个丞相?”须贾听罢,呆若木鸡。半响没有反应,等想清楚后吓得脱掉上衣,赶紧砍掉荆条,背负在身上,负荆请罪。
范雎就像猫拿耗子一般,戏耍羞辱须贾。当着许多使者、大臣的面,范雎责令其吃喂牲口的饲料。不过,范雎还是念其还能赠送丝袍之恩,饶过其一命。范雎让他立即回国告诉魏王,把魏相的人头送到秦国。否则,秦国大军就会踏平魏国,那时我要的就不是魏相的人头了!
魏齐闻讯逃离魏国,躲藏在赵国赵胜家中。秦昭襄王为了帮助范雎报仇,设计骗平原君入秦,扣押于秦,通知赵王拿魏齐人头来换赵胜。这一举动,彻底地收买了范雎之心,使得范雎死心塌地地为秦王效忠。
可怜的魏齐,堂堂一国丞相,居然被范雎追杀,无处可逃最后自尽而亡。
范雎就是这么一个有恩必谢,有仇必报的真小人。须贾与魏齐图一时之快,棒打范雎,草菅人命。他们在范雎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范雎必然要除之而后快。须贾因为一时之仁,赠丝袍于范雎,救了自己一命。多行善事,必有善果,多行不义必自毙!
04
假公济私,阻碍秦国灭赵
秦昭襄王举全国之力,发动了冷兵器时代规模最大的长平之战。当时诸侯各国是总人口有2000多万,赵国与秦国投入的兵力就达到100多万。双方都把年龄超过16岁的男子投入到前线。
此次战役秦国君臣、将相全力以赴、同心同德,最终武安君白起凭借自己的实战经验,诈败诱敌、战胜了纸上谈兵的赵括。
赵括虽然为名门赵奢之后,但是只有满腹经纶,却没有实战经验。他夸夸其谈在赵国朝堂上赢了大将廉颇,最终却带着40多万赵军走向了不归路。临死前,赵括还唠叨着说:“对方主将肯定不是王龁,是白起,堂堂战神居然耍诡计赢我。”
战神白起围困赵军40多天,坑杀赵军20多万,最终一战成名。赵军全线崩溃,白起乘胜追击,直逼赵国首都邯郸。眼看秦国就要大获全胜,灭掉赵国。
赵国委托韩魏二国,派出纵横家苏秦的弟弟苏代,重金贿赂范雎,寻求割地求和之路。
苏代见到范雎后,说道:“丞相大人,如果您不阻拦白起攻打赵国,那么赵国就灭亡了。这样,您知道白起的战功如何?他必然位列三公,他的功绩无人能及。那时,您甘心在其之下吗?”
范雎回想了一幕幕秦昭襄王对白起的信任与重视。
秦昭襄王得知长平之战取得胜利时,惊喜若狂:“武安君乃秦国战神,三年围困未果,战神一出,胜负立定,赵国可灭……”
“那是武安君的功劳,与丞相何干?谁能协助寡人一统天下,谁就深得寡人之心,那是寡人的梦想。”
如果白起真灭赵国,自己的好日子就到头了!范雎一边走一边自言自语道:“范雎呀,范雎,你就是一个真小人。”
他立即谏言秦昭襄王停止灭赵,以避免像齐国灭宋一样,偷鸡不成蚀把米。现在的秦国,连年征战,国库已经底朝天,士兵也损伤过半。不如接受赵国割地求和的请求,以避免其他国家合纵攻秦,那时秦国就真面临险境了。
秦昭襄王采纳了范雎的建议,下令白起班师回朝。从此,真小人范雎与真英雄战神白起之间,滋生怨恨、水火不容。
05
真小人范雎落井下石,害死真英雄武安君
人算不如天算,赵国出尔反尔,说好割给秦国的六座城池不给了。秦昭襄王暴跳如雷,立即下令发兵讨伐赵国。
白起回到秦国后,就卧病不起。他建议秦王不要再出兵伐赵。
白起与秦王说道:“大王,机不可失,当时如果乘胜追击、一鼓作气可以拿下邯郸。现在,机会错过了。出兵必败,为将带兵,不可明知必败还让士兵去送死。”秦昭襄王对于赵国的行为,恨之入骨,不顾白起的建议,出兵灭邯郸。
出乎秦王所料,历经长平之战大败的赵国16岁以上的几乎已经死光了,哪里来得抵抗力?秦军数次攻击,居然损兵折将无功而返。
秦王及范雎先后去请白起出兵,他们心想,只要战神出马,一定会马到成功。白起此时,已经心灰意冷,对秦王缺乏了信任。他与秦王说明时下即使白起出兵,也不能取得胜利。秦王以为白起看他的笑话,从此记恨白起。为了赌气,他下令继续围攻邯郸。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秦军被楚国、赵国、魏国三国联军围攻,节节败退,败回函谷关。白起感叹道:“我说出兵必败,大王不听我的建议。”
范雎在秦王面前说道:“大王,这次出兵赵国,主要责任在白起。他不能与大王齐心协力,见我秦军大败,反而开心地说,他早就算好了,秦军大败的原因就是大王不听他的话。”
秦王听罢大怒,立即下令驱逐白起离开咸阳。他的所有官职一撸到底,永不录用。
范雎又添油加醋道:“大王,白起是战神。听说这几天他在家,也没有闲着。所有的武官大将没事都跑他府中,不知道他要干什么?另外,我还听说,白起对于大王对他的处理,颇有微词,心生怨气,如果留着会后患无穷呀!”
秦王思考再三:“武安君不会反的,我不想杀他。”
范雎小人,坏事就要做到底:“大王,不可妇人之仁呀!今天他不反,明天呢?他不反,其他人会不会替他反?大王,要不明天朝堂上我来做这个恶人,提出白起罪证,罪不可赦、斩杀白起。”
最终,一代战神白起死在小人嘴下。秦昭襄王含泪赐死战神白起。白起为秦国戎马一生,可惜秦王曲解他的好意。白起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却死在了利剑之下。
06
范雎真小人,却协助秦昭襄王干出大事业
范雎出身低微,在魏国死里逃生。他凭借自己的坚忍、执着、不怕死的精神,一心一意只为秦王效力,为秦王担骂名、分忧愁。秦王借助他的嘴,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假他之手除去三贵,掌握王权。罢黜魏冉、驱除华阳君、瓦解太后,斩杀白起,这一切如果没有范雎,他真是难以下手。
范雎是一个爱憎分明,睚眦必报的真小人。
得势之后的范雎,想尽办法戏耍昔日仇人须贾,借秦王之力斩杀魏相。曾经有恩于他的郑安平、王稽,他明知道他们不是大才,却仍然建议大王给予重用。他有恩必报但面对穰侯、白起,他心胸狭隘,担心在他们手下,不得好下场,想方设法除之而后快。
善有善报,范雎因为能协助秦王重新夺得王权。他提出攻地也攻人、远交近攻的策略而被封侯拜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风光无限。恶有恶报,范雎也因为郑安平、王稽的战场投降而连坐,被秦王赐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