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宫牛黄丸在民间被誉为可以“起死回生”神药,正因如此1993年以前生产安宫牛黄丸曾被炒到上万元一粒。
那么为什么现在生产的安宫牛黄丸不那么有效了呢?近日中纪委网站发布了一则信息为我们揭晓了答案,其中披露了北京同仁堂原总经理借安宫牛黄丸原料采购牟利1500万余元。
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原总经理高振坤。在制作安宫牛黄丸、大活络丸、牛黄清心丸等同仁堂招牌成药时,豹骨、麝香、羚羊角、牛黄等成分不可或缺,这些需求量大、利润高的濒危细料,让高振坤看到了巨大的权力寻租空间。在同仁堂集团二级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任职期间,高振坤牢牢把住细料采购权,利用供给优势和信息优势牟取私利达1500万余元。北京亚威中药饮片公司原负责人杨福山称,8年时间里,公司与同仁堂的细料生意总额达1亿余元,每单生意都打着高振坤的印记:“我说细料利润有30%,他说‘给我留10%就可以了’。”
药企要讲良心,药品不同于食品,食品无害就行,药品要求是有效,尤其是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往往都是急救的药更不能有半点差错。而高振坤利用细料采购权牟利1500余万,其对于细料的克减就可想而知。
如果都是高振坤之流掌管医药企业,恐怕同仁堂那句古训“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早已置之脑后。
借用白七爷的那句话“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