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干货|采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24 10:06:36    作者:life    浏览次数:1672    评论:0
导读

1 柴静其人 柴静,1976年1月1日出生于山西临汾,记者、主持人。 1992年,到长沙铁道学院(现中南大学)读书,1995年,电台主持《夜色温柔》节目,1998年,到中国传媒大学学习电视编辑,并在湖南广播电视台主持《新青年》节目。2001

1

柴静其人

柴静,1976年1月1日出生于山西临汾,记者、主持人。

1992年,到长沙铁道学院(现中南大学)读书,1995年,电台主持《夜色温柔》节目,1998年,到中国传媒大学学习电视编辑,并在湖南广播电视台主持《新青年》节目。2001年11月起担任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主持人。

2003年担任《新闻调查》记者,出现在非典的第一线、矿难的真相调查,揭露一个个欲盖弥彰的谎言;2011年起担任《看见》周末版主持人,曾出现在非典的第一线,矿难的真相调查,揭露一个个欲盖弥彰的谎言;她曾经故意在节目中反复询问王锡锌关于公款消费的数字,她曾经一个人独面黑社会的威胁。

2013年出版讲述央视十年历程的自传性作品《看见》,销量超过100万册,成为年度最畅销书籍。2014年从央视离职,2015年初推出空气污染深度调查《穹顶之下》。

2016年1月22日,柴静入选2015当年度影响力作家文学贡献榜。

2

柴静作为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素质

1.真实准确客观的语言能力

记者型主持人在语言上体现真实、准确,这应是电视调查类新闻节目首先要恪守的原则。

这就要求记者型主持人在深入细致的调查访问时,逐步向观众揭示出事实的真相,体现出“事实背后的新闻”特色。在这其中并没有过多地加入记者的主观评价和个人对事件的理解,而是在努力引导观众在不断呈现的事实真相中得出自己的结论。

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强调记者型主持人对新闻语言有较强的驾驭能力和新闻语言表现事物特征的能力,柴静在主持《新闻调查》之《村官的价格》一集,她极具亲和力的外表和驾轻就熟的表达能力让她成为内外兼修的记者型主持人。

2.新闻敏感和理性的分析能力

新闻敏感是记者发现和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是记者政治和业务水平的集中表现,也是灵感思维新闻采访活动中的体现,它表现为记者对新闻事实的一种迅速、综合的反映能力,是必须具备的素质。

例如在《新闻调查》一期名为《心灵的成长》节目中,柴静和一位患有抑郁症的孩子聊天,孩子的内心封闭,能接受采访已经不易。柴静不论是在采访还是在访前聊天中都在认真的观察对方的表情和反映,不断设计和调整自己的问题。所以采访前的动机,材料的收集,理性的思考对于一个职业记者来说就是职业素养。

3.角色定位要体现人文精神

记者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精神,就要尽量贴近百姓,就要时刻考虑百姓需运送什么,在“人文主义”的前提下,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把握好记者型主持人的角色。面对被采访者,不论地位尊卑,态度都应当平等,尊重和礼貌对待每一位被采访者,在追究真相的过程中,态度会决定采访的成败。

03年“非典”报道后的第一个节目是对双城镇的几个孩子自杀事件的调查,当时在采访其中的一个被救的孩子时,坐在柴静对面的她始终没有抬头,说话声音也非常小,后来甚至哭了起来,而此时柴静什么也没说,起身蹲在了孩子的面前,为他擦拭眼泪。

这个动作引起了看法,决定记者应该是理性客观的,她怎能去为孩子擦泪呢?

其实记者的情感的尺度是非常不好把握的,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人的本性是第一位的,之后才是她的职业要求,因为“人性化、人格化”原本就是主持人传播的重要特色。

4.把握平衡意识能力

在柴静看来,平衡对记者来说是一种道德和责任。

在实际的节目录制中,平衡体现在方方面面。《新闻调查》要做的,也是它的记者要做的事情就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进入事实的本身,一步一步获取真相。而越想贴近事实的真相,就必须给每个人以充分说话的机会,尽力展现事情的方方面面,尽力做到平衡,对于记者来说,平衡意识也是重要的且难把握的。毕竟记者也是人,也有自己判断是非的价值标准和情感取向。

3

柴静的采访特色――用心去倾听

人,是新闻的中心。

新闻工作者作为舆论的监督人,是“人类心灵的工程师”,也是普通人,他必须包容并表达公众的情感。

被采访者是整个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又一大行为主体,是具有重要新闻价值信息的主要来源。

在新闻信息中,除了新闻信息之外,记者还需关注新闻情感信息。新闻的报道也不应该是冷冰冰的,它需要犹雪中送炭般,给人送上心灵上的温暖。

柴静曾经说过一句话,记者最伟大的权利就是当别人的心灵向你打开的时候,她觉得这个特别了不起,只有这样她才对自己的职业感觉到敬畏。

在现代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互相认识、了解和沟通都离不开语言交流。尽管交流的方式很多,诸如写信、打电话或发电子邮件等,然而,最直观的交流方式则是面对面地对话。既然是面对面的交流,就少不了说和听;因此,倾听,是对话的重要环节。因而,学会倾听、善于倾听是记者采访走向成功的基石。

柴静总是说:采访的时候,我总是习惯性地身体前倾。这是一种发自心灵的倾听姿态。倾听,我可以更贴近被访者的内心,新闻的背后是心灵。

《看见》的访谈中,柴静的倾听式采访是节目最显著的特点之一。

在《看见》一期沉默在尖叫的节目中,柴静说:“我想感觉到人,哪怕是血肉模糊。”

她在“东方时空”时,看到过一份法学报告,各地监狱女性暴力重犯中,杀死丈夫的比例很高,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人—男人,死了;女人,活着的都是重罪:死缓、死缓、无期、无期、无期„„这是在她心里几年没放下的事。

小豆用铁棍把丈夫打死了,被判死刑,已服刑八年,但她始终不相信他死了。小豆一边说一边摇着头说:“他不会死的。”柴静:“什么?”小豆说:“他还没有把我杀死。我死了他才能死。我没死他怎么能死呢?所以我不相信他会死的,她不允许我和任何男人说话,和女的也不行,我自己家人都不允许,老担心别人挑唆我不跟他过,他就会对我动手。”“用什么打?”“皮带,鞋底子。不听话就把你绑起来,拿皮带‘溜’。”

柴静听她们生活中的事情,看似提问,实质是讲出自己并不愿意陈述的内心世界,小豆的讲述,让观众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为之一颠,为这个女人感到心痛。

 
关键词: 柴静图片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64836.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