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由河及人,中国作家河流书写谱系再添新作(作家河流是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24 10:28:03    作者:life    浏览次数:3575    评论:0
导读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描写河流的作品数不胜数。苏童的金雀河,张承志的北方的河,贾平凹的州河,萧红的呼兰河,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这些各具特色和文化差异的河流,汇聚成中国文坛绚丽多姿的河流书写。朱群英的《大沙河笔记》则是第一部呈现大沙河前世今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描写河流的作品数不胜数。苏童的金雀河,张承志的北方的河,贾平凹的州河,萧红呼兰河迟子建额尔古纳河……这些各具特色和文化差异的河流,汇聚成中国文坛绚丽多姿的河流书写。朱群英的《大沙河笔记》则是第一部呈现大沙河前世今生的长篇报告文学。它以浓厚、凝重、深情的笔调,史诗般地记录了大沙河两岸百姓的心路历程,以及顽强的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由河及人,书写一条河流的历史

河流是最初生命的发源地。中国则是世界上河流最多的国家,大大小小的江河在中国版图上错综复杂地分布着,给土地带来灵动的气息与活力。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河流与人类的关系也是密切相关,它不仅作为与人息息相关的自然景观存在,更代表了一种文化符号和特殊意义。

在作家们笔下,他们描写河流的特征、动态、地理环境,从河上写到河岸,从源头写到下游,又由河再及人和事。可以说,他们对一条河流的探源,也正是他们对生命的不断追溯,这个过程也因此变得辽阔、浩大而深邃起来。

朱群英所描述的大沙河,就在丰县境内,在历史上因久被黄河夺道,一度积沙淤绝;如今,它在人们的精心呵护和辛勤耕耘下,从水面到水底,以及广袤的两岸都焕发着新的生机。朱群英将笔触伸向大沙河的深处:这里的苍穹曾经滚沸着大汉的风云际会,孕育了无数彪炳千古的英雄豪杰,奠定了大汉王朝四百年的根基,成为中华民族星空中璀璨壮丽的星斗,为华夏几千年的文明史写下了淋漓尽致的一笔。这里的黄土曾经奔涌着一条喜怒无常的巨龙,千百年来,它哺育着中华儿女创造了古老辉煌的文化,同时,它那浩浩荡荡、汹涌澎湃的洪水也给两岸人民带来痛苦与灾难……历史是由人来创造的,正是在这样艰苦卓绝的奋斗过程中,才形成了一定的大沙河精神。

语言诗化,列入江苏水运文化方阵

朱群英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获首届郭沫若散文随笔奖等奖项。其《大沙河笔记》甫一面世,即引起广泛关注,在日前举行的该作品研讨会上,丁晓原、高峰、王晖、王振羽等大家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大沙河笔记》研讨会在南京举行。王峰 摄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晖看来,《大沙河笔记》再现的不仅仅是脱贫攻坚,还有生态修复、荒地开垦、美丽乡村建设等话题,是有关“大沙河”地理、人文、经济、农业、生态的“百科全书”。其复合型主题,也被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原总编辑汪修荣所关注,他在作品中看到了农业文化之外的多元文化,包括汉文化、黄河文化、休闲文化等,“这些都让作品显得非常丰厚。”“作品有着与之适配的叙事结构。”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丁晓原所说。

朱群英颇具文学性的语言也在《大沙河笔记》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使作品充满了浓郁的诗意,被王晖誉为“诗化报告文学”。评论家王振羽表示,朱群英无意于去写人物传奇故事跌宕,他对大沙河两岸的物侯草木瓜果蔬菜,对大沙河两岸的风风雨雨寒暑晴热,对这方水土的果园、水草、河湾水汊稔熟热络,“这一并不著名的河流,在他笔下真是绰约多姿,美不胜收,引人遐想。”

比如,朱群英写到大沙河后来经过兴修水利、植树造林、防风固沙,两岸形成了蓝天碧水、茂林绿野的生态农业区:春有“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夏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秋有“果实累累坠枝头,笑容满脸喜相迎”,冬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江苏省作协副主席丁捷表示,大沙河是江苏水脉中重要的一支,而《大沙河笔记》则加入了江苏水运文化的方阵,“这个作品及时并讲好了地方故事、江苏故事和中国故事。它担当了一份宏大的国家叙事,展示了一个群体从地域文化里面崛起,飞向中国梦的伟大征程。”

来源: 南京日报

 
关键词: 中国十大河流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64879.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