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特约记者行:这些计量工具你都见过吗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24 10:28:28    作者:life    浏览次数:5303    评论:0
导读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荆州社会正文 来源: 荆州新闻网 时间:2020-11-12 09:53 荆州新闻网(特约记者朱传荣)核定重量和体积的计量工具在不断演变,有的已经停止使用,而且久违了只能在个别藏家手中见到。虽然不用了,但我们也应了

您当前的位置 :新闻中心>荆州社会正文 来源: 荆州新闻网 时间:2020-11-12 09:53

荆州新闻网(特约记者朱传荣)核定重量和体积的计量工具在不断演变,有的已经停止使用,而且久违了只能在个别藏家手中见到。虽然不用了,但我们也应了解下古人的智慧及计量工具的发展演变过程。石(担)、斗、升为古代的计量单位,建国初期仍在沿用。

建国前“沙市邱复顺造”的木制梯形斗,款识为烙制的,另一面书写着繁体的“豐”字。斗的四角为燕尾榫头组合,没用一颗钉子。斗口的边长、底边长、斗高分别为23、35、33厘米。

民国年间手鼓形木制斗,口径、肚径、底径和斗高分别为20、30、28、39厘米。斗身上书写有“民国十四,岁次乙丑”,即1925年,斗的上、中、下三个部位打有三道铁箍,并安装有提环与提把。斗身上还书写有“彭万盛号”“公平交易”等字样。

花瓶形竹斗,流行于湖南一带,采用细篾编制而成,竹斗的口径、肚径、底径和斗高分别为25、40、28、40厘米,内壁刷有传统生漆,使之经久耐用。

米和麦系固体颗粒,量其体积比秤方便,所以使用斗和升等计量工具。常见成语和熟语有:“升斗小民”,形容穷人过日子“升升米、把把柴”。“日进斗金,车载斗量”“不为五斗米折腰”“海水不可斗量”等,有的在店堂墙壁上贴有“秤平斗满”的标语,意为买卖公平、老叟无欺。也有商家玩猫腻“大斗进、小斗出”。

高粱杆制作罐形斗,上书有“李记”字样,斗口部三道竹圈,用铁铆钉固定,刷有桐油,其工艺造型都很讲究。流传河南、陕西一带。还有木制提把式木斗。

升多为楠竹筒子制成,有的还经过车木工用脚踩式的土车床加工,还有的在上面刻有文字和简单的花纹图案。

液体状的计量工具叫提子,配与漏斗使用。提子多为竹制的,后来发展用白铁制做。人类发明塑料后又出现了塑料提子。用于打酒、食用油、酱油、醋、桐油、煤油等。

一石十斗,一斗十升,一升十合,五斗为一斛,三十斤为一钧。升与斗都常见,由于石过大,合太小都不常用。一石120斤、一斗12斤、一升1.2斤。

随着时代的发展,重量的计量工具在不断演变,经历了老杆秤、盘子秤、钩子秤、铁磅秤、地磅秤、电子秤、智能电子秤、弹簧秤、手提电子秤、中药骨杆秤、铜杆秤,还有称黄金等小计量的天平秤等。

 
关键词: 手提电子称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64970.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