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战国策》简介(《战国策》简介及概要策的成语)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24 10:50:13    作者:life    浏览次数:1229    评论:0
导读

《战国策》上接春秋下至秦末,前后约245年。史料记载方面错讹失实之处比较多,但它仍然是一部保存战国时期文献资料的史书,是一部研究了解战国历史的不可忽略的史书。太史公司马迁编撰《史记》时在《战国策》一书中选取的材料就有八九十件事之多。“宁为鸡

《战国策》上接春秋下至秦末,前后约245年。史料记载方面错讹失实之处比较多,但它仍然是一部保存战国时期文献资料的史书,是一部研究了解战国历史的不可忽略的史书。太史公司马迁编撰《史记》时在《战国策》一书中选取的材料就有八九十件事之多。“宁为鸡口无为牛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狡兔三窟|、亡羊补牢”,“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蔽人之善,不言人之恶”“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等等均出自该书。

《战国策》全书分12国之策,东周西周各一,赵策魏策,秦齐楚韩燕宋卫中山等合在一起总共33篇。体例编排上与《国语》相类似,是分国记策的国别体史书。

《战国策》一书成书于西汉末年,著名的校书家刘向,根据皇家书库宫廷资料整理校编而成。

刘向本名更生,善文辞。著有《列女传》《新序》《说苑》等。刘向将自己校对的《战国策》上奏给皇帝的奏疏中,说明《战国策》原来的名字称为《国策》《国事》《短长》,属于战国时期由养士之风盛行,士为所辅佐的诸侯国出谋划策,由时人记载下来。错讹纷乱重复繁冗,刘向一一核对校点,整理订正,按时间和国别进行增补。在刘向编订增补整理宫廷藏书时,这些散乱不同的杂本整理重新编成33篇,定名《战国策》或《国策》,原作者已无从查考,根据杂乱无章无一定章法和错讹百出的特征来推论,绝非一人一时之作,但最后的编订者,是西汉末年的刘向,这个是确凿不容置疑的。

《战国策》收存较多的是战国时代纵横家们的策谋言论大多都是战国时代连横合纵外交策略的产物。在诸侯割据称雄、错综复杂的关系中,为其所辅佐的君主出谋划策策、奔走于诸侯之门、主张联弱抗强或以弱示强,诸侯所养之士到处进行游说,陈述各种纵横策略辩论,汇总成书。正因为此《战国策》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与社会关系。

《战国策》经由高诱点评传注,传世多年后又残缺不堪多有脱误,宋代曾巩重新校订《战国策》。曾巩之后,姚宏、鲍彪又重新为之校注。元代吴师道也进行了订正核对,写成《战国策校注》一书。

《战国策》的文学特色极为突出,与《尚书》《左传》《国语》一样,同属于类似的历史散文。

《战国策》中的名篇较多,如《苏秦合纵联横》、《燕策》中“荆轲刺秦王”篇目中“荆轲前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以其激昂悲壮的感染力被司马迁几乎全文收录在《史记刺客列传》中里。

《战国策》中还记载很多历史典故和寓言故事,比如狐假虎威鹬蚌相争画蛇添足南辕北辙等。这些寓言故事蕴含深刻的哲理,形象生动幽默,使《战国策》一书表现出很高的文学色彩,对后世的史学及文学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 战国策简介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65139.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