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儿歌的五种类型,看看哪种更很适合你家孩子(五种不同类型的儿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24 11:56:10    作者:life    浏览次数:3474    评论:0
导读

主播·老沙上周有位多年未联系的学生微信问候,各种寒暄,说起当年跟着我一起参观毛主席纪念堂的时候,看到老沙热泪盈眶,给他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出国读书还时时想起。我对这个细节早忘了一干二净,但是被学生提起,捉摸着自己在学生面前各种出丑,早已不是怪

主播·老沙


上周有位多年未联系的学生微信问候,各种寒暄,说起当年跟着我一起参观毛主席纪念堂的时候,看到老沙热泪盈眶,给他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出国读书还时时想起。我对这个细节早忘了一干二净,但是被学生提起,捉摸着自己在学生面前各种出丑,早已不是怪事。


老沙在演出现场(右一)


但是,当时我眼圈红个啥呢?


仔细思虑,觉得可能跟童年的儿歌有些关系。因为从小在内蒙的文工团周边长大,最早会唱的歌是《赞歌》——从草原来到,天安门广场,手举金杯把赞歌唱;再后来做文艺宣传队的小演员,天天四处去唱“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进”。虽然不是党员,但是自己给自己的爱国主义教育根深蒂固到骨头缝里了,所以见到毛主席遗体才激动得有点夸张。


本文作者:老沙


最近新冠肺炎疫情严重,看各种新闻每天哭一通。英雄献出生命了,我看了哭;大夫奉献爱心了,我看了哭;孩子在家盼着妈回家,我看了哭;就连一只狗狗给主人递口罩,我看了都哭……后来我决定不看新闻了。在社区做志愿者,帮不上大忙,也不算是添乱。身边的一些朋友会问,这种家国情怀是哪来的?


做了多年文艺工作,我觉得,这可能真的就和儿歌有点关系。因为我们中国音乐,自古就和德育有关系。从《诗经》来看,每一篇内容都是正能量满满,无论是爱情的、亲情的、友情的……没有一篇描述“背叛、出卖”如何如何好,都是向善向上的。



但是,西方的民间歌谣不一定都讲究这个,比如广为传唱的《伦敦大桥》,歌词从头到尾都在描述伦敦大桥倒下来,但是好像没说什么实际意义的内容。孩子的童年离不开童谣,就像是身体发育离不开维生素,优秀的家长为孩子构建信息环境,如果一时还没有找到高级的语言逻辑,那我们试试先用唱的!


仔细说来,儿歌童谣主要分为五种:


1.娱乐型儿歌童谣

2.游戏型儿歌童谣

3.认知型儿歌童谣

4.价值型儿歌童谣

5.审美型儿歌童谣


咱们一个一个说:


1.娱乐型儿歌童谣


孩子最喜欢的笑话是什么样的呢?有经验的家长都熟悉,但凡是蕴含“屎尿屁”的,孩子都喜欢极了,所以孩子们每次听到骑着小毛驴的小孩摔了一身泥,都高兴得不得了。



快乐是童年的第一营养,不懂创造快乐的父母,不是不懂童年的父母,而是故意不懂童年的父母。谁都经历过童年,谁都知道《上学歌》里“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会在下课后改编成“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你非要硬告诉孩子,这是不对的,这是不道德的,这是对老师的不尊重。这就是把天性抹杀了,你这是要培养个人,还是要培养个神啊?人性等于本善与本恶的混合,没有本恶就不是个人了,家长们各自掺半吧。


娱乐型的儿歌很多,小时候我们唱过的《数鸭子》、《小毛驴》、《两只老虎》、《铃儿响叮当》。最近的《学猫叫》就是纯娱乐型儿歌,唱起来专门找乐的,对孩子来说里边的爱情信息几乎等于零,只有后边的“喵喵喵喵喵”才是真爱。


2.游戏型儿歌童谣


集体游戏其实是集体劳动的预备演练,也就是说积极参加集体游戏,对孩子未来在社会活动中的人际合作有极好的促进作用。办公室里跟谁都处理不好关系的那个同事,估计从小就没怎么跳大绳、摔沙包、吃鸡打野……集体游戏的启蒙工作是需要爸爸、妈妈完成的,有一些现代妇产医院提供的父母课堂,已经引入了儿歌学唱课,做游戏的演练。


当然,我们中国孩子最熟悉的,一定是“你拍一我拍一”,不同地区的拍手歌,词不太一样。大致都是尽量押韵的“你拍一我拍一,一个小孩开飞机,你拍二我拍二,两个小孩丢手绢……”


说到丢手绢,我们小时候还有《丢手绢》,还有,小皮球,香蕉梨,马兰开花二十一。



现在的孩子们集体游戏特别少,能一起唱着玩的新歌谣也不多,这种事情就看家长怎么引导了,如果你家孩子遭遇了一对儿社交恐惧的父母,那这些儿歌学了也白学。因为整天也不下楼,认识不了几个小朋友。不过,前几天网络上看了这么一句话,很有启发,就是:养娃路上,聪明的父母都有点不正经!还是真心的希望,每个孩子都能遭遇一对儿稍显不正经的父母吧。


3.认知型儿歌童谣


比如《小兔子乖乖》是安全教育型儿歌;《爸爸的爸爸》……这个虽然听着烂大街了,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一个童谣就能认一家人,也是很便捷的方法;还有一些高级的,比如《千字文》、《百家姓》,这样的儿歌童谣是专门配合学习的,就连英语学习都需要一首《字母歌》。



中国古人把很多人生道理,先用童谣的形式输入到孩子的脑子里,再让孩子花一生的时间慢慢反刍,《三字经》、《弟子规》是主要代表。这种培养方式,倒是让中华文明,几千年来绵延不绝。所以,我们也别觉得西方什么都好,我们中国这一套是很值得仔细琢磨的。


我大学在北师大艺术学院,曾听过启功先生讲课。他说孟母不仅是一个教育高手,可能还是个追星族,因为老私塾周围的书声朗朗其实特别好听,很多老教材都是唱出来的。声乐教育家汪莉教授抢救中国早期艺术歌曲时,我有幸瞻仰到了几张学堂乐歌的工尺谱,真是好听极了。



2007年做小学老师,当时学校有个古诗词朗诵比赛,我学古人,把唐诗三百首用节奏说唱的形式录成了音频,每天早自习给孩子们听,一个月后孩子们竟然能轻易背诵一百多首。多年以后有学生找我聊天,说当年背的诗依然记忆犹新,感觉受益颇多。


另外补充一点:很多家长问我,要不要给孩子听流行音乐,我的观点是,一个人的时代烙印是用流行歌曲、流行的电影堆积出来的,如果没了流行歌曲,他们这代人聊什么啊?


4.价值型儿歌和童谣


有些人一辈子叽叽歪歪,因为他打心眼认为世界上没什么好人,人们大多不怀好意;有些人一辈子鸡毛蒜皮,因为在他价值观里,这世界上所有的小事是重要的,大事跟自己没关系,所以天天纠结家长里短呗。


我们国家给孩子们一直都建设挺好的价值观,从《我爱北京天安门》,到《北京欢迎你》,正能量渗透在每一个角落。我们从来都不认识毛主席,但是我们每个人都通过《东方红》这首歌深深地爱上了毛主席。这就是音乐塑造价值观的力量,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国人的团结和奋进力量,在全世界都是有目共睹的。


这种帮助孩子建设“意识”的儿歌和童谣,最好能充斥在孩子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无论是家国天下,还是遵纪守法,亦或是自我洞察,都值得我们长期使用。



《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让五、六代中国人,每每回望童年都愿意相信生活的美好,即便是自己正在经历命运的坎坷,也认为这仅仅是暂时的。这种相信会推动着ta,把追求幸福、快乐、自由放在生命的首位,而不是一滩软泥一样永远处于坑底。


《学习雷锋好榜样》给孩子构建了奉献精神;《学习李向阳》给孩子带来了浪漫英雄情怀;《我是女生》让少女学会享受只有女孩子才值得享受的青春;《爱我你就抱抱我》让孩子与家长找到平等对话的契机……


这不就是近代中国家长一直苦苦追寻的教育思想吗?


5.审美型儿歌童谣


审美生活是人类共有的,家长需要追剧,孩子也需要;家长喜欢综艺,孩子也喜欢。没有当年的《超级女声》、《快乐男声》就没有今天的造星工业,每一代人都追星,每一代人也没因为追星而耽误了这个民族的崛起发展。就像当年高仓健迷倒60后一样,每个时代都一定会有一批老家伙们捶胸顿足,但历史的脚步从没为他们停留过哪怕一分一秒。



“审美素养”是信仰层面的东西,它超越民族主义两个层次。最近几个月疫情严重,人们反应各不相同,比较低段位的是,“中国人最牛叉,外国人最傻叉”;中间段位的是“中国人很努力,外国人也不容易”;高级段位是“互帮互助,人类加油”!从小接受过高级审美训练,不区分民族、肤色、时代、主义,有高级的文化格调和宽广的文化格局,他们自然选择第三个阶梯。


所以家庭中为孩子准备的听觉环境和视觉环境,该“装”还是要“装”一点,该“矫情”还是要“矫情”一点。当幼儿园老师说“这个音乐库推荐给大家”,建议家长们真的看看,下载听听。古时候有《木兰辞》,前几代孩子有《虫儿飞》,这几年有《童话镇》……都是好东西。


儿歌和童谣从来没有丢掉过他们高级的教育功能,只是近些年“理念”、“策略”、“精神”充斥网络,让我们忘了当年最可靠的老朋友。可每每酒过三巡,就总想打开烟嗓用歌声祭奠这说不清楚的迷茫人生,可这一张嘴,你会发现,阳光灿烂的日子就在昨天。

 
关键词: 儿童流行歌曲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65676.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