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昆明日报-掌上春城】
夏天临近,
日头也越来越毒了
为了防晒,
昆明人究竟能“武装”到什么地步?
常规版:帽子+口罩
进阶版:伞 + 口罩
简易版:防晒衣+口罩+手套
终极版:帽子+口罩+冰袖
近两年,受“美白抗衰先防老”的思路影响,“硬防晒”的市场迅速扩充。“尤其在昆明这样紫外线较强的地方,防晒霜是肯定得涂的。”李琳夏对记者强调。她原先只用硬防晒(即使用外部工具进行物理遮挡),现在软防晒(防晒霜等皮肤使用产品)成了她的刚需。“我一般都直接擦50+的防晒乳液,而且晒后修复面膜是一个星期4次,不然皮肤根本受不了。”
据《2022年防晒行业趋势指南》显示,2018-2021年,消费者对防晒的需求逐渐升级为刚需,对比其他品类关注度成爆发式增长,防晒搜索量2019-2021年增长7倍。某香港连锁美妆品牌昆明分店的店员告诉记者,一到夏季,防晒产品的需求缺口变大,购买人数也会直线上升。
“光是防晒产品我们店内就有30多种。”美妆品牌妍丽的店员刘金莎告诉记者,“目前市面上主要以物理与化学结合的防晒为主,轻薄度和服贴度都比较突出。防晒霜使用后其实对肌肤都会产生一定负担,特别是倍数越强的,容易爆痘和造成肌肤疲累感。物理防晒对肌肤的负担会小一些,只是质地偏厚重和油性。但现在技术提升,物理防晒的使用轻薄度也相应提升。”
刘金莎介绍,防晒是抗老的第一步。防晒霜直接防范的就是UVA(近紫外线),这是可以穿透云层和玻璃对皮肤直接造成伤害的,比如皮肤变黑、加速皮肤老化等,而太阳辐射的紫外线有多种类型。“日常使用30+的就足够了,足以应对灯光照射、电脑。其实皮肤自身也有防晒值,就算没有涂抹防晒霜,皮肤也拥有15分钟左右的抵抗力。长时间暴晒的话,两个小时需要补充一次,才能保证皮肤不被晒伤。”
“到夏季,防晒霜的购买量会增长。”刘金莎说,软硬防晒结合使用是目前消费者的主要需求趋势。
陈扬会使用“涂抹+物理”的双重防晒。“到这个季节基本都是遮阳帽、冰袖和口罩一起使用。”她对遮阳帽有些许研究,“买过大概几十顶,总结下来就是非面料特别轻薄的类型基本都能满足一定的遮阳效果。冰袖也是一定会带,一个是怕晒黑,一个是怕晒伤。”
陈威因工作需求时常需要在室外站许久,所以帽子和冰袖都是他必备的防晒用具。“冰袖就是一有太阳就会戴上。”
在某电商平台经营冰袖等防晒用具的昆明商家一恒对记者说:“最近这两个星期买冰袖的消费者挺多。”,他介绍,冰袖主要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遮阳、柔软、透气、清凉,“所以现在的冰袖都有冰感降温,排汗速干的主要效用。款式上也增加了不同的颜色,主要是以亮色为主,然后还有一些独特的设计比如蕾丝和印花。” 数据显示,到2021年天猫硬防晒市场规模约为270亿元,硬防晒的刚性需求上涨,很多品牌如户外运动,快时尚品牌都在跨界做防晒服饰。
朱芷欣就喜欢穿防晒服。她对记者说:“最近昆明的天气早晚,中午热,穿多热,穿少冷,防晒服就比较轻薄实用。而且我骑车的话会比较方便,可以不用戴帽子、墨镜,不然穿戴这些太累赘了。”某广州连锁品牌的女性服饰店店员陈姝告诉记者,现在防晒服款式多样,设计有长款短款,衬衫开衫,沙滩雪纺防晒衫……花样和设计就更是以潮流和时尚为主。
记者浏览电商平台发现, UPF40+等字样只是常规,不缺面料的科技感,诸如抗紫外线防晒面料、纳米防晒纤维、冷凝钛等字样扎堆,还醒目标注了凉感、透气、防水、便携等功能。
当然除防晒服外,遮阳面罩也是消费者热衷的产品。朱菁蔚告诉记者,“防晒口罩我买过很多种,纯色和混色的,纺纱的和棉布的,还有只遮到鼻翼的,还有可以防护整个脸部的。但防护整个脸部的不太实用,还是口罩大小的款式最实用。”她不使用防晒霜,所以很依赖防晒面罩和遮阳伞,但她也提到遮阳伞的不便利性。至于防晒面罩的功效,她坦言,“这东西其实主要就是买个心理安慰了。”
何子敬则表示,“虽然是心理安慰,但想要维持皮肤紧致和美白就必须全套武装。”她形容,坐在办公室里要四小时补一次防晒,“紫外线会从窗户射进来。”而开车时,帽子、护袖、眼镜、围脖、口罩则“缺一不可”。她说:“这场避免防晒死角的硬仗,必须坚持下去。”
掌上春城记者:浦潇
责编:李晓梅
编审:沙兰梅
终审:周建军
本文来自【昆明日报-掌上春城】,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