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创业 » 正文

多部门采取措施,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毕业生真实现状如何?(应该鼓励大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24 16:16:03    作者:life    浏览次数:4770    评论:0
导读

“教育部数据显示,2022届中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076万人,首次突破千万大关,增量和总量均创历史新高。” 一、毕业生越来越多,自主创业“该不该”? 毕业生数量年年上升,大众对就业问题也愈加关注。 近日,上海市联合多部门下发文件,鼓励高

“教育部数据显示,2022届中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076万人,首次突破千万大关,增量和总量均创历史新高。”

一、毕业生越来越多,自主创业“该不该”?

毕业生数量年年上升,大众对就业问题也愈加关注。

近日,上海市联合多部门下发文件,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其中提到对符合规定的毕业生给予8000元的首次创业一次性补贴。

图源网络

不止是上海,近年来,很多高校也在采取措施,如:开展大学生创业项目、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采购创业电子设备、给予创业大学生补贴、免费就业指导……从多个方面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便利,以此来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图源:招标雷达APP

但即便官方一再释放政策红利,仍有不少人认为,在“就业难”的形势下,毕业生自主创业无异于“自生自灭”。

数据显示,近年来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成功率,大多在1%-5%左右。这意味着选择创业的毕业生,很可能面临着创业失败后再就业的风险。多数人亦认为,毕业生仅凭一腔孤勇去创业,便如同空中浮沫,随着市场浪潮一点点消逝。

二、选择不创业的毕业生,现状是怎样的?

从实际情况来看,选择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不在多数。大多数的毕业生要么选择自主择业,从应届生转变为社会“打工人”;要么是希望拿到“铁饭碗”,从而义无反顾地加入考研、考公的大军中。

“能在就业市场上找到满意,哪怕是勉强满意的工作,都很困难。”很多毕业生都产生过类似的感受。

如今,有限的就业岗位与逐年增加的毕业生数量形成鲜明的对比。就业个体、群体之间不断激烈竞争、优胜劣汰的结果是,毕业生难以找到一份符合期待的“体面”工作。

而考研、考公则成为了这几年的一种大趋势,也较为符合毕业生对于“体面”工作的期待。由于公务员、事业岗位工作性质稳定,同时私企“裁员潮”不断,促使着越来越多的人迫切想进入“体制内”。正因如此,一些国家级的考试、招聘便成为了“内卷”的大舞台。

比如,原本只需要大专学历要求的普通岗位,最高应聘人员的学历却是博士,这也不禁引发了毕业生的担忧:以后是不是回家种田也要研究生了?

但在笔者看来,无论毕业生是否真正回家种田,亦或者选择创业,这些其实都不是最关键的,关键点在于创新。毕业生如果能够培养创新能力,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其实从事任何工作,都能很快地适应,并在工作中找到自己地发光点。

如今,很多年轻人嘴上“躺平”的内心深处,其实是对“就业难”的焦虑,并在焦虑的驱使下,寻求一条“生路”。大多数人仍旧相信“努力有用论”,为此拼命赚钱买房、买车。但如果能在追求物质的同时,不放弃个人精神追求,亦能使生活不变得乏味。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为招标雷达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未经本站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喜欢本文不妨点赞、评论,关注招标雷达!

(获取项目信息→招标雷达-招标,招标信息,招投标,企业身边的招投标情报专家

 
关键词: 自主创业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68428.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