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临时医疗点的方舱医院,随着疫情的发展,越来越为市民所关注。身在其中,阳性患者如何救治?出院人员如何转运?志愿者如何有效发动?特殊群体的需求如何满足?……这些问题,或许可以在青高徐汇方舱内找到答案。
这里,医疗队来自陕西汉中,指挥部来自上海,两支队伍劲往一处守,以党建引领为抓手,在实践中快速完成磨合,仅用48小时完成1106张床位的方舱运行保障工作,并于4月17日凌晨收治了第一批入驻患者,目前已入累计入驻了750余名患者。
一场特殊的初三考试、一份零食大礼包“谢谢这里的叔叔阿姨,为我提供了这么好的考试环境,还帮我打印了答题卡!”近日,来自徐汇的初三学生小雅(化名),就在方舱内体验了一场不一样的考试。
进入方舱本来就心绪不佳,而这场考试又比较重要,所以小雅和她父母都有点担心。医疗队与方舱指挥部在得知情况后,决定特事特办,在尚未入驻的其他楼层辟出一个安静角落,在考试期间供小雅使用。
陕西汉中医疗队队长常晓波表示:“照顾好舱内人员的身体是我们的本职工作,但面对特殊需求,要视情对待。”
■初三学生小雅(化名)在方舱内体验了一场不一样的二模考试“阿姨,您好!请问您身体好些了么?有什么药品需要我们协调的您和我们说”“请问您孩子的状态如何,是否有上网课的需求?”……每天,指挥长萧兆铭都会带领大家固定拨打舱内特殊人群的电话。
“人隔离,温度不隔离,这是青高方舱每个工作人员的责任。”指挥长萧兆铭如此表示。
■指挥部团队拨打舱内特殊人群的电话刚刚过去的4月29日,舱内的小朋友们都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奶糖、果冻和饼干。这些礼物是陕西医疗队(汉中)和方舱指挥部共同准备的。虽然筹措不易,但看到孩子们的笑容,心里十分满足。“就像给自己家里的小孩送礼物一样。”
■方舱内医护人员与志愿者给患者过生日严密组织转运转阴患者的转运,是方舱运行中的又一重要工作,这份工作责任大、担子重,容不得半点闪失。
负责这份工作的岳天宽告诉记者:“为了优化出院流程,指挥部和陕西医疗团队多次讨论研究,现在我们接到院方的出院名单后,首先需要审核,遇到特殊情况我们会直接与患者通话,了解实际情况,做好安抚工作,如居住地无法返回,或无居住地,在名单中做好备注,请街镇安排临时安置点,确保应出尽出。”
据了解,大巴到达前,医疗组还会再次核对出院人员,患者全部到达大厅后,保安队使用指挥部制作的出院名单放行小程序,按名单依次点击确认放行,出舱上车,指挥部后台电脑,实时查看已出舱人员名单,确保出舱人员和名单一致性。
来自江西的万阿姨文化程度不高,在上海也无固定居住地,4月中旬,即将出舱的她有些许不安。指挥部得知情况后,一边安抚她的情绪一边给她耐心解释后续安排。
万阿姨抵达隔离点后,指挥部主动致电询问她的状况。“谢谢你们,你们都是好人!好人!” 质朴语言背后是万阿姨真诚的谢意。
志愿者活跃于方舱中要想管理好有上百号人员的方舱,离不开稳定有效的机制。
“您好!请问您是党员么?您是否有意愿加入舱内的志愿者团队?”每当舱内有新患者进入,指挥部都会拨打电话询问相关情况。而电话那头的回答常常都是肯定的。
4月23日,A1楼9楼的志愿者向指挥部反映,有病人在护士台附近争吵,指挥部立刻通过对讲机呼叫保安上楼,现场志愿者则积极向群众阐明情况,因为同为患者的身份,志愿者的话特别容易引发病人的共情,最后一场争吵化解与无形。还有三位本职工作是警察的患者,从进方舱起,就利用自己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参与矛盾化解工作。
截至目前,方舱内已成立4个党小组,共有23名党员加入,已有55名志愿者活跃在每层楼的志愿服务之中。
■中共陕西省汉中市援护医疗队临时支部委员会和中共上海市徐汇区青村零号基地方舱临时支部委员会联合召开党建联建会议,并签署了《青高(徐汇)方舱党建联建协议书》日常管理中,为了保证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安全,青高方舱将感染控制管理范围扩大到闭环管理各个环节。所有工作人员都需经过培训考核后才能上岗,在日常的工作中,方舱的感控组每天负责排查所有的环节,对全员进行督导和评估,并及时落实整改。同时,青高方舱将继续加强老人儿童等特殊人群的照护救治,确保方舱医院运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