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京报报道,近日,北京市卫计委通报对全市93家二级以上医院DRG(疾病诊断相关组)评价结果。其中,综合排名第一位的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第二至五名分别是北京协和医院、友谊医院、朝阳医院和天坛医院。
按照新京报的报道,DRG的排名相对客观,比此前单纯靠患者投票的评选要科学很多。
什么是DRG档案?
DRG中文译为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简称DRG),是上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研发的一种管理工具,主要应用于短期住院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及医保付费管理,目前在德国、法国等世界上很多国家广泛应用。被有的专家评为目前最可续的排名。
从科室排名来看,综合排名比较靠前的医院,在具体科室排名中也屡屡出现。值得关注是神经外科的排名中,唯一一家民营医院三博脑科医院榜上有名,而在妇产科领域,通州区妇幼保健院、密云县妇幼保健院、顺义区妇幼保健院都是二级甲等医院。
下面是科室排名:
“DRG排名”如何形成?
首先,DRG的分组是以出院病历为依据,综合考虑了患者的主要诊断和主要治疗方式。
同时,还要结合患者的个体特征如年龄、并发症和伴随病,根据疾病的复杂程度和费用情况,将相似的病例分到同一个组(DRG)中。
之后,基于这样的分组,相当于将各医院对同一组的疾病诊疗“放”在了同一平面上,卫生管理部门即可对各医院医疗服务绩效评价进行比较。
北京此次在各医院基于DRG的排名中,主要反映了三个因素。
1、医疗服务能力:使用医院收治患者所覆盖的DRG组数代表该医疗机构治疗各种病例类型的范围,用所有病例的平均权重数(CMI)代表收治病例的技术难度。
2、医疗服务效率:用同类疾病花费高低和住院时间的长短代表医疗服务的效率。
3、医疗安全:将全市所有病例内死亡率较低的DRG组定义为低风险组,以低风险组死亡率评价各医院的医疗安全。
转自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