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市场小幅放量,继续反弹。说反弹其实不够恰当,因为市场近期本身就是在一个震荡牛皮的走势。今天虽然沪指仅有7个点的涨幅,但整体有45家个股涨停。所以,这就是一种行情。有人如果还在以那种动辄上百家,几百家涨停的市况为行情,只能讲观念和理念已越来越不适应这个市场了。有些事情往往是这样的,身临其境总容易忽视变化,很多人无法感知,现在的市场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且在继续。
一段时间内,3000点就是个中枢线,想过随时过,想下也下不了多远。操作就是要听话,不让炒什么千万别不信。目前监管的力量是不会给市场炒作者留什么反心理空间的。
早在数月前,我们提出一个“实质监管”的观点,这么长时间过去了,一直想写一篇关于实质监管给市场带来的直观影响,但发现被东财网捷足先登了。但没关系,我们接着量化一下。
最新消息,A股上市公司万达院线宣布终止对美国传奇影业的资产并购。么那截止今年8月2日,有300多家上市公司,涉及7400多亿的重组并购被叫停。如果放这些重组,那么以沪指目前22.2万亿的市值为例(部分为深市,创业板公司,但为方便直观仅以沪市为例)就要相应增加到30万亿。若从量价关系去推算,沪指指数至少在目前基础上下跌3.3%,近百点。而这百点的空间又会多套牢多少股民呢?
这7400亿的重组概念,可以讲有99%以上的都是在圈钱,忽悠。我们还是以万达对美国传奇影业的并购案作例分析。
2016年1月12日,万达集团宣布,将以不超过35亿美元现金收购美国传奇影业公司。
5月12日,万达院线公告,拟购买万达影视100%股权,万达影视估值375亿,增值率约171%,交易价格为372亿。
大家一定认为万达集团购买一家拥有《魔兽世界》等经典影片的公司是多么牛皮的一件事,但是,当根据资产重组交易预案披露,万达院线披露了购买标的万达影视及子公司传奇影业的业绩状况时,传奇影业的“巨亏”暴露出来。
有数据统计,2014年,传奇影业营业总收入26.3亿,净利润-22.4亿,负债总额约90亿;2015年,传奇影业营业总收入30.2亿,净利润-36.3亿,负债总额93.5亿。
在连续两年巨亏情况下,万达却以230亿人民币收购传奇影业。同时,传奇影业并入万达影视,将后者利润总额从2015年的1.4亿拉低到-34.1亿,净利润由1.3亿降低至-39.7亿。
在这样的情况下,万达院线仍决定溢价171%收购万达影视,就让不少人对这次交易的价值产生了怀疑。
这回大家明白了,传奇影业并不传奇,而是深陷亏损泥潭。但我们看万达的逻辑是什么?以其旗下公司万达影视来出面收购这家途有虚名的烂壳公司,然后由上市公司万达院线出面,以高溢价再来收购。为什么收购不截止于万达影视而一定要扯上上市公司万达院线?原因就是因为万达影视收购传奇是自己掏钱,万达院线最后出面就是借万达院线之名把这笔烂账转到二级市场上,首富这帐算来算去,最后都是算在股民头上。
万达是如此解释这次并购,言之凿凿地讲到与传奇达成了对赌协议。内容是传奇承诺的“2016~2018年间将合计实现净利润约31亿元”。而现实是,传奇影业今年的电影《魔兽》在国内大卖,但全球票房仅4.3亿美元,票房分成后,预计很难收回1.6亿美元的成本。31亿将如何兑现呢?况且这家公司如果有把握实现这种业绩,还有什么必要将资产出售呢?一旦业绩无法兑现,又有谁来保证购买了万达院线股票投资者的利益呢?
昨日,对于万达中止并购传奇影业一事,浙江星光院线老总富海芳认为:“上市公司需要资本运作,需要概念与故事,在文化领域尤其,只是传奇的业绩实在太差了。”
这位老总真是说了实话,就是万达这个壳买的太垃圾了,故事编得也太离谱了。
如果证监会收拾一些“稻草”,“马震”之类的小公司不足以让人相信其监管的力度,那么此次首富的故事被硬生生戳穿足以让证监会建立权威。或许,个人的感觉是,万达之所以此次如此配合,不排除为港股万达商业的回归打基础,但至少我们看到了监管眼前的效率。
证监会之所以能突然产生如此巨大的“权力”,不能简单地归结为相关领导者的能力及方法,更关键的还是手持“尚方宝剑”。面对严厉的实质监管,一些场内投机游资不断发声,最典型的是大讲“鱼”的故事。
那么,市场目前关于”鱼“的传说,是有两个版本。习惯了浑水摸鱼的投机资金说,水至清无鱼;而刘士余的版本显然是——不让一条鱼腥了一锅汤。
而比起已趋稳定的股市,北方戴河 的海风显然更重要,一切的变化都在潜移默化中完成,而等有一天你再回顾这一段历史时,会发现你竟然一点没有察觉到那种震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