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公明,姓赵名朗,字公明,为道教中的神明。道教称其为上天皓庭霄度天慧觉昏梵所化生。他与钟馗是老乡,终南山人氏。自秦时避世山中,虔诚修道。汉代张道陵张天师入鹤鸣山精修时,上天命赵公明为其护法,并使其骑黑虎,守护丹室。张天师炼丹功成,分丹予赵公明食之,遂能变化无穷,形似天师。张天师命其守玄坛,所谓玄坛,即道教之斋坛。赵公明因而被天帝封为“正一玄坛赵元帅”,故又称其为赵玄坛。因其身跨黑虎,故又称“黑虎玄坛”。
赵公明的传说,由来已久。他成为财神是源于元明朝之间的《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书中所描绘赵公明形象为:头戴铁冠手执铁鞭,面黑而多须,跨虎。这正是后世所供武财神赵公元帅的典型图像。书中又称其授正一元帅,手下有八元猛将,六毒大神,还有五方雷神、五方猖兵、二十八将等。又称他能“驱雷役电,唤雨呼风,除瘟剪疟,保病镶灾”,功莫大焉。据此,道教又将其与灵官马元帅、关羽、温琼合为四大天将。
关于赐财功能,《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说他:“买卖求财,公能使之宜利和合。但有公平之事,可以对神祷,无不如意。”自此,赵公明司财,使人致富的功能深入人心,备受欢迎。中国民间所供赵公明财神像皆顶盔披甲,着战袍,执鞭,黑面浓须,形象威猛。周围常画有聚宝盆、大元宝、宝珠、珊瑚之类,以加强财源福辏之效果。
中国历史上关于赵公明财神的传说很多,有的说他是终南山人,商朝武官。有的说他是氐羌人,叫杂谷明,是淘金能手。晋代干宝《搜神记》中,赵公明是冥神,是收瘟布疫的五瘟神之一。元代《三教搜神大全》中,赵公明是头戴铁冠,手持铁鞭,黑面多须,胯黑虎,剪恶扬善的神人。也有传说,赵公明是雷神,是四元帅之一。
还有种说法道:赵公明是青城大面山烁罗鬼国大巫师,在传说中的西蜀六大鬼国中,烁罗鬼国最为强盛。汉末,张道陵入川,在青城山收服六大鬼帅,赵公明随张道陵创立了道教,担任道教正一玄坛元帅,职守库廪钱粮,负责巡山守护丹坛。
赵公明羽化后,大面山改称赵公山,人们在山上筑赵公明衣冠墓,称公明墓地为王玟岭,王玟岭旁有赵公祖庙。岁月沧桑,赵公山上的宫观庙宇受到损毁,现仅存祖庙残基石刻;赵公山至今尚有赵公明得道的“一捆柴”、赵公明修真悟道的琼楼仙室洞,赵公明设坛驱邪、除瘴的古银杏,古祭台遗址,有赵公明的结义姊妹金霄、银霄、玉霄三霄坟。
在小说《封神演义》中赵公明为截教第一代门人之一,师从通天教主,是三霄仙子(云霄、琼霄、碧霄)的师兄及大哥,手使兵器为一条神鞭,且有两大仙家法宝:缚龙索和二十四颗定海珠,坐骑是一只黑色猛虎,道场居于峨嵋山罗浮洞,座下收有两名门徒:陈九公、姚少司。受闻仲太师之请,下山助商克周,曾一鞭打死姜子牙(后被救活),连伤阐教多名仙人(打伤赤精子、广成子、玉鼎真人、道行天尊、灵宝大法师),后战燃灯道人时追击至武夷山,路遇两名散仙的阻拦(萧升、曹宝),结果败给落宝金钱,身上的定海珠和缚龙索皆被夺去,他于战斗中一鞭打死萧升,遭燃灯道人偷袭遁走。失了二宝之后,去往三仙岛向三霄姐妹借来金蛟剪,再战西周,与燃灯道人二次斗法,将燃灯道人的坐骑梅花鹿一剪两断而死,他意夺回自己的宝物,又战西昆仑散仙陆压道人。但最终难逃天数,不幸被陆压道人施法暗算,用“钉头七箭书”让姜子牙下了降头,逐渐拜散魂魄,最后遭到诅咒而死。赵公明战亡后,魂魄入封神榜,姜子牙封神时,并没有封赵公明为财神,只封赵公明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简称“玄坛真君”,统帅“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四位神仙,专司迎祥纳福、商贾买卖。
后来,中国民间认为赵公明手下所掌管四名与财富有关的小神,其分别是招宝、纳珍、招财和利市,因而成为正财神。财神倾注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朴素情感,寄托着安居乐业,大吉大利的美好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