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渴望被抚摸,这句话听起来似乎有点怪怪的,好像还会让人感觉有那么一点点“变态”。
可事实上,感觉剥夺实验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缺乏足够的外界刺激,那么就会产生一种情绪失衡的状态,其中就包括了触觉。
1954年,心理学家贝克斯顿等人设计了一个对于被试来说“低付出高回报”的实验。参与者需要独自待在一个缺乏刺激的房间里,戴上特制的眼镜(视觉限制,看不见图形)、听觉限制(房间做了隔音设计)以及触觉限制(手臂上用纸板包裹了起来)。实验听起来很简单,被试只要在这个房间里呆着,每天都可以得到20美元的高回报,这个收入对于学生来说已经是非常高的了。可是大多数参与者都在两三天后就决定要离开这个实验,因为他们身上都出现了强烈的焦虑情绪,即使实验结束后的几天内,也依然会存在着注意力涣散、思维能力下降,有的人甚至还出现了幻觉。
生活里,难免会有一些低潮期,有些时候一些鼓励的话语能够让一个人重新振作起来,但有的时候,再多的话语似乎都比不上一个拥抱能够给予一个人的力量。
在著名的恒河猴实验里,心理学家洛克发现,提供给小猴子食物的“养母”,还不及能够给小猴子提供一个温暖的“拥抱”的“毛巾母亲”。这也告诉人们,人类原始的情感连接,并不是通过机械的喂养来形成的,而是通过肢体接触来建立的。
要培养一个健康的孩子,除了需要给予他们成长所需的食物,肢体上温暖的触碰也是一个人健康人格形成的一种重要养分。
在洛克之后,也有很多的心理学家陆续地投入到触觉的研究之中,在这些研究里,他们有了以下4个神奇的发现。
通过触觉可以准确解读情感“我感觉他握手的时候,不太友善。”
有时候,我们会通过触感去对一个人做出一定的判断,但这种评价往往会被别人贴上“想太多”的标签。
2009年,迪堡大学心理学家马修·斯滕伯格发现,每个人天生都有一种能力,可以仅仅通过触摸来解读他人的情感。
在这个研究里,他让参与者蒙上眼睛,仅仅通过触摸来互相交流。
而参与者没有让研究人员失望,在实验里,参与者对愤怒、恐惧、厌恶、关爱、感激、同情、快乐和悲伤这8种情绪的解读准确率高达了78%。
心理学家认为,触觉是一种被人们大大低估了一种身体感受,我们生活里对于视觉、听觉的依赖要远远大于触觉,图像与声音已经成为我们生活里最重要的信息来源,但触觉里,蕴含着很多我们可能没有意识到却对我们有着深远影响的信息。
在洛克的实验里,小猴子需要“母亲”柔软的怀抱来获得安全与愉悦的感受,而对于每一个婴儿来说,在还没有习得语言与行动之前,也需要通过解读母亲的触觉信息来获得对于外界的感受,妈妈需要通过触觉来给予自己温暖的回馈,也需要通过触觉来给小孩子一些危险的警告。
这很有可能就是我们对于触觉能够这么敏锐解读的一个重要原因。
柔软的触感能够提高说服一个人的几率在一些奢侈品店里,往往会放一些柔软的沙发椅,比如汽车门店、品牌零售店等。
这被很多人认为,是一种贴心的服务,能够提升自己在购物过程中的体验感。
但商家的心思实际上没有消费者想象中那么简单,心理学研究发现,当坐在一张柔软的椅子里时,我们的思想也会变得更加“柔软”,因此也更加受到他人的暗示以及被加以说服,同意对方的观点,甚至接受他人的指令。
相反,当我们坐在一张硬邦邦的椅子上时,则整个人的心态也会变得更加僵硬,会更加倾向于主张原本就存在与自己头脑里的观点与看法,拒绝做出任何的变通或者改变。
温暖的触感会让一个人变得更加友善2008年,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约翰·伯格等人发现,当一个人手上拿着一杯热咖啡时,TA会对别人表现出更多的善意,更加大方以及乐于助人;而一个人手上拿着一杯冷咖啡时,TA会更加在意自己的感受,采取更多的自利行为。
一个拿着热咖啡的人更有可能去帮助别人,而一个拿着冰咖啡的人,则更有可能会把“好东西”留给自己。
这个实验结果刊登在2008年10月24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由于在社交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因此被成为著名的“热咖啡实验”。
心理学家认为,温暖的接触在童年早期就已经被证实与一个人成年后的社交能力有着紧密的关联。
一个备受父母关爱的孩子,时常享受父母温暖拥抱的孩子在成年后也更有可能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具备更高的宜人性;相反缺乏温暖与柔软的感受的孩子,则在成年后往往会表现出更强的攻击性。
虽然“热咖啡实验”的研究结果有很多质疑的声音,2019年的一项相关研究认为伯格的实验结果并不可靠,但温暖的感觉的确是能够给予人们很多美好的自我感受。
重量和粗糙会让人感觉自己被嫌弃以前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很多女生搬宿舍的时候常常会请男生去帮忙,因为有些东西的确挺重的。
如果你有在一个女生旁边帮她搬一个很重的行李的经历,当你觉得这个东西很重的时候,你会不会内心不由得升起一种感觉。
她不是在嫌弃我的力气不够大。
其实对于很多女生来说,此时对于男生抱持着的都是一种感激之情,帮了自己还这么不分好歹的嫌弃别人的女生真的很少。
但对于此时被东西压弯了腰的男生来说,内心这种想法往往是不由自主浮现起来的。
心理学家认为,这种心理的产生,实际上是由重量与粗糙的触觉引起的一种内在感受。
当我们的皮肤感受到重量或粗糙的质感时,往往会觉得别人会变得更加严肃,也会对自己显得更加刻薄与挑剔,认为对方在挑自己的毛病,因此也会更加容易感受到不安。
心理学家阿克曼认为,触感所产生的心理现象,往往是无意识的。
当我们坐在一张柔软的沙发上时,专心地和别人对谈时,我们很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在心态上就会产生了变化。
而一旦我们对于自己身体上的感受产生了足够的自我意识,也就是我们留意到了这些触感,那么这种心理催眠的效果,很有可能就会消失。
所以,学习一点心理学,的确对于每个人的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只有意识到了自己身上实际上有着许许多多无意识的行为,那么我们才能够更大程度上去选择与决策,活出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