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泾县溪头村有了产业园(泾县开发区农民新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25 14:08:35    作者:life    浏览次数:1753    评论:0
导读

“镇里牵头,结合77万扶贫资金,在溪头村建设了泾县榔桥镇木梳产业园,2017年,该村集体经济达到13.15万元;今年将突破20万元,跃居泾县各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前三名。”泾县榔桥镇党委书记朱成刚说。 安徽省泾县榔桥镇是“中国木梳之乡”,该镇

“镇里牵头,结合77万扶贫资金,在溪头村建设了泾县榔桥镇木梳产业园,2017年,该村集体经济达到13.15万元;今年将突破20万元,跃居泾县各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前三名。”泾县榔桥镇党委书记朱成刚说。

安徽省泾县榔桥镇是“中国木梳之乡”,该镇的木梳产业主要集中在溪头村,全村有27家木梳厂,家庭作坊更是比比皆是。

然而,家庭作坊式的小厂分散在民居里,不仅存在安全隐患,又不环保,还难以做强做大。

趁着精准扶贫的东风,榔桥镇党委和溪头村“两委”应势而为,把扶贫资金用到积聚到木梳产业发展上,在该村后山组征地5亩,分两期建设了溪头村木梳产业园3座钢构厂房。

39岁的俞飞十多年前就办起了木梳厂,如今已通过招标率先入驻村里的产业园。“入驻木梳产业园,既省去了报批建设、资金等压力,又改善了生产环境,利于企业升级提品、加快发展。”他说,通过引进激光雕花机等先进设备,生产黑檀、叶檀、红檀等礼品木梳,项目产值达到600万,也壮大了村里的集体经济。

随着项目规模扩大,俞飞的厂成为村里的“扶贫驿站”,安排了50名村民务工。其中,有6名贫困户常年在厂里工作,5名贫困户在农闲之际来到厂里打零工。

40岁的胡晓三是村里的贫困户,因妻子大病致贫。他每月在厂里能拿3000多元,一年有四万元稳定收入。“在这里工作,既免去了在外奔波之苦,又能兼顾家里的2亩多责任田,方便照顾妻子。”他笑着说。

党员带动,能人回乡,产业聚集,抱团发展,村里旧貌变新颜。“村里半数以上的木梳企业是党员办的,从事木梳产业的户数达675户,占全村总户数的70%;从业人员达1478人,占全村人口的56%;拥有‘安华’、‘溪头都’等木梳品牌;全村已有22家电商,木梳网销量超过1400万元,被评为安徽省电子商务示范村。现在木梳产业已成为该村的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也成为村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溪头村委会主任余财发对木梳产业数据如数家珍。

该村还成立了溪头都木梳专业合作社、榔桥镇溪头村村经济合作社,溪头村村民都是股东,并优先给贫困户分红。今年,村里拿出一半受益资金,让14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90多人分红受益。(蔡盛 韦洁翔)

 
关键词: 溪头村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75660.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