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生于湖南湘潭的知名大型商超“步步高”居然亮起了红灯,传闻面临破产危机。
虽然该公司很快紧急回应:目前公司经营一切正常。
但是,这么说呢?大风起于青萍之末,空穴来风未必无因。
看一下两件事的时间点:
2022年6月1日,步步高总部工作人员回应称,目前公司经营一切正常,步步高商务卡/提货券可正常使用。
2022年6月1日、2日两天,步步高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步步高”)共计新增2条被执行人信息。
6月1日,该公司被立案的执行标的为343539元,
6月2日,被立案的执行标的为1394169元。两案合计不到174万。
这么点钱就难倒他们了,可见资金链比较紧张。
此外,为了“维护公司价值及股东权益”,步步高已经在二级市场减持部分股票以回笼资金,更糟心的是腾讯、京东系股东也早早就减持了。
当然,腾讯、京东的行为可能是出于利益最大化考虑,想对抗风险卖在近期一个相对高点。
财经行业我不太熟悉,不敢班门弄斧误导大家。
只是,透过种种迹象表明,步步高连锁的日子近期不太好过。
好消息是步步高自从上市以来长期是盈利的,直到2021年才出现亏损,而且作为上市公司它的融资能力和对抗风险的能力也比普通商超更强一些。
而且,它有步步高超市、步步高百货、步步高电器三大主营业态,这次只是其中之一爆发出了风波。
如果数据真实,这意味着它的生存能力还是很强的,短期不会面临生死危机。
回顾历史,这些年面临经营困境,甚至倒闭或者卖身的大型商超还真不少。
kmart:“现代超市型零售企业的鼻祖”凯马特,因为资金压力于2002年破产重组。回到2000年,Kmart无处不在,在美国及其它国家有大约2200家门店,现在只剩下不到200。
家乐福:1995年,家乐福正式进入中国市场,由于政府支持一度号称 "亚洲最大超市 ",后经营不善出现亏损,2019年开始被苏宁收购,其情况依旧不容乐观,现在苏宁自身难保,2022年3月31日,家乐福关闭了经营了18年的北京中关村店。
华润万家:由于亏损严重,华润万家不得不收缩战线,被迫退出山东、天津、北京等市场,“卖身续命”、“疯狂关店”成为其身上难堪的标签。
永辉超市:2015年,京东以46亿元入股永辉超市,占股10%,现在这笔投资还是亏损的。
大润发:迄今72%的股权已经卖给了阿里,近期股票市值比当时阿里巴巴收购时的市值缩水了近一半,销售额、净利均下降,资本市场和经营都遭遇到了滑铁卢。然而背靠阿里这棵大树,它轻易死不了!
人人乐:创始人何金明曾经表示“人人乐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被卖掉”,结果2019年因经营困难卖给了曲江文化。
家润多:与步步高一样都是湖南起家的本土大型商超,由友阿于2000年创立。因深陷亏损状态,2019年1月,家润多超市将其名下22家门店的经营权及资产转让给步步高。后来友阿股份收回“家润多”商标,更名为“友阿家润多”重新上市。
新一佳:曾经年销售额180亿,上百家连锁店,全国排名22,2016年进入破产清算,现在它在原址改名——悦购汇,依然做商超,原来的新一佳在这家新公司占股份25%。
总而言之,这些年做大型商超的都活得不太好,有些已经成为了往事,有些还在挣扎求存。
作为这次热点事件的主角,有网友称“步步高能够生存到现在已经不错了”。
与自然界的“一鲸落万物生”不同,大型商超停业倒闭对商圈的影响是毁灭性的,堪称“一鲸落万物消亡”!
每逢大商超举步维艰,基本上都会连累依附于大商超的周边业态。这种商圈业态大同小异,基本都是在一个大型超市周边,同时存在着一个庞大的地上或地下商业街,聚拢着上百家销售服饰、鞋帽、被单、锅具、小零食等等的小店和餐饮店。
一旦大型超市倒闭,这些店家也会营业额骤降,迟早面临歇业。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年代,变革是极度困难的,
不变革,死路一条;
勇于变革,可能又是找死。
既要有向死而生的勇气,也还需要一点点的运气。
大型商超连锁行业其实跟人类一样,它的消亡也会经历三次:
第一次、资金链趋紧,供应商无法及时收到货款,员工工资无法及时下发,公司面临破产危机,本质上是面临“信用死亡”。
公司的每一笔操作都在为信用加减分,一着不慎就满盘皆输破产了。
第二次、公司进入破产清算,实体消亡,只留下品牌等无形资产,其他能卖的都卖了。
第三次、品牌如果通过新东家借体重生,那就复活了。如果没有人维持,迟早会消失于人们的记忆中,耗尽全部的品牌价值。那就真的彻底死亡了!
对照这个简陋的标准,可以跟上述企业一一对号入座。
具体到“步步高”身上,它顶多有点第一次死亡的迹象,甚至都算不上。就如同一个人得了一场重病,但是有希望能治好。
但是,出了这档子事,还是保持对其多留心、多看一眼吧,谁也说不准啊,万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