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松岗最早的引资致富村——溪头村(松岗龙头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25 22:12:24    作者:life    浏览次数:366    评论:0
导读

溪头 溪头村位于松岗街道西北部,与东莞市长安镇相邻,面积约2.02平方公里,现有户籍人口541人,户数164户,外来人口2万多人。走在107国道西乡至松岗段,工业厂房一栋连着一栋向东莞的方向延伸,典型的工业厂区在这里得到最好的体现。在松岗街

溪头

溪头村位于松岗街道西北部,与东莞市长安镇相邻,面积约2.02平方公里,现有户籍人口541人,户数164户,外来人口2万多人。走在107国道西乡至松岗段,工业厂房一栋连着一栋向东莞的方向延伸,典型的工业厂区在这里得到最好的体现。在松岗街道中心的位置,现代化的高层住宅楼崛起,意味着在深圳的西北门户将会崛起一座新城。

村史简介

溪头村,原名为关涌,村庄以王姓为主,外姓仅有两三户,村民均是说粤语的广府人。据村内的老人回忆,溪头村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源于广州的增城堂村,后迁至东莞的厚街,清朝早期又从厚街迁至松岗溪头定居。

面积不大的溪头村为丘陵地带,低处是水田,其余为山坡地和山岭。一条小溪,茅洲河的支流滋润了这片土地。

走进溪头村,狭窄的道路两侧布局着商业,尽管人流不是太多,却带动了村委经济的发展。一小卖铺老板告诉记者,这里的商业是与工厂的上下班时间紧密相连的。在工作日期间,人比较少,等到晚上或者周末,工厂打工的人员休息时,就会格外热闹。

在溪头旧村,依旧保留着一层的瓦房建筑,不同于宝安的客家村落,这里的旧房无序排列,建筑外形也各种各样,部分房顶上有加盖的建筑物,一部分危房已经拆掉,砖瓦无序地乱堆着。在旧村背后是两棵一两人才能环抱的大榕树,有上百年的历史,见证着村庄的变化。如今旧村周边被新建的高层私房所包围,原村民已无人在旧村居住,外来打工人员成了旧村的主人。

姓氏溯源

王氏始迁祖王泰,原名王傑,字护轩,系五代十国时期闽王王审知的后代。其先祖王圿,系审知第四子王延政裔派,居于莆田县龙开巷。

闽王王审知塑像

王泰是莆田王族第六世。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举进士,七年(1125)官拜八品承事郎。宦游广东,止于增城棠村,娶叶氏安人,生一子王颙,后世子孙繁衍,科甲冠于全邑,人称为“王氏增城棠村派”。后游东莞,目厚街风土之美,因定居焉。娶许氏安人,传二子:次芳、次春。子孙繁衍,文重于世,富甲一方,世称之为“王氏东莞厚街派”。

清朝初年,厚街王氏的一支迁至溪头定居,在此开基立业。

目前在溪头旧村旁边还保留比较完好的文物古迹王氏大宗祠,清朝道光二十九年重修,1999年再次重修。宗祠坐北朝南,三开间三进,由前、中、后三堂,两天井、四廊坊组成。

社会发展

在上个世纪80年代之前,溪头主要以农业为主,农作物为水稻,经济作物为香蕉或者荔枝。当是村庄四周,除了道路就是水田地,或者鱼塘,松岗河的水比较清,部分村民家还有香蕉园等。由于水田比较多,村民种地还是够吃的,加上部分村民逃往香港,有部分收入寄回来,村民的生活过得还算可以。在当时来说,并不算太穷。

便捷的交通为溪头村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先天的优势。上世纪80年代中期,溪头村班子成员富有思变的精神,看到沙井部分村庄已经通过招商引资,带领村民富裕起来,村干部也及早行动起来,从土地入手,打开村庄的致富道路。

1986年,溪头村村干部从香港请回了部分逃港的成功人士,邀请他们回村兴业办厂,经过努力,第一批引资项目成功,一家鞋厂和一家录音带厂,成为村内的第一批产业,也成为松岗街道最早引资成功的行政村。

企业的带动效应非常明显,村内的第一工业区开始修建,吸引着更多的项目入驻。村干部找到发展的道路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村庄的土地上被建筑工地所覆盖,第一工业区、第二工业区、第三工业区相继崛起。

1989年,村委引进了规模较大的港资企业,此工厂专门生产玩具跑车和玩具火车套装,产品用来出口英、美、德、日等国家,在全球都具有影响力。

此工厂的引进,对溪头村的改变是巨大的,仅从人数来说,玩具厂招工最高时达到8000多人,这就带动了村民的出租业务的发展。对村委而言,一个占地四五万平方米,建筑数量达到20多栋的工业厂区落成,成为整个松岗最大的工业园。

招商引资,修建工业厂房的发展模式,在溪头村早一批的村班子中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成效。据悉截至1996年,村内已经建设有三个工业区,引进外资企业达到40多家,引进资金2.2亿元。

较大的发展自主权,虽然也存在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当时在村庄发展的初期,还是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村民的收入实现快速提升。大量的人流、资金流集聚在溪头村,带动了整个溪头辖区的发展。

1994年,溪头村委修建起了一家天云大酒店,以满足辖区港人的需求。随着辖区企业的增多,企业用电需求越来越紧张,在这样的机遇面前,村委又出资兴建了一家发电厂,主要是用柴油发电。

村委征收村民的土地,用来发展经济,强势的村委班子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富裕起来的溪头村也成为松岗街道最高分红的地方。

富裕起来的村庄,也在精神文化上得以升华,从1995年开始,溪头村连续三年评为广东省“文明村”、“文明单位”,1997年溪头村图书馆被评为全国村级达标图书馆。一系列项目见证了溪头村的辉煌时光。

辉煌过后,下坡路也开始了。溪头村的发电厂在最初发展阶段,由于电费收入比较高,虽然开支比较大,依旧有盈利。可是几年之后,油价开始上涨,电费反而开始下调,其他地方的电不断供应到松岗,使得发电厂的效益越来越糟糕,加上后期的管理不善,设备更新跟不上,最终,在2006年的时候关门倒闭,腾出来的场地作为青年创业之用。

村民的分红没有增加,反映的一个问题便是,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溪头村的土地已经被开发完毕,所剩无几,村委经济开始出现停滞状态,甚至走下坡路,尤其是一些投资项目开始出现亏损,给村委很大的经济压力。

在溪头村,有一个明显区别于其他村的地方,那就是没有所谓的新村。在宝安,很多村庄在富裕起来之后,往往会修建新房。村委多数会在原来的土地上,划出一整块土地,用来建设新村。

在溪头村,村民虽然也比较富裕,但是村委一直在忙着发展工业经济,没有划出固定的新村来,所以村民后期多是在老村的周边土地上修建民房,多以五六层的居多,后续增多的新房逐渐把旧村包围。

在2004年,宝安区推进“农改居”的过程中,溪头村由于土地开发较早,并被开发完毕,几乎没有所剩余的土地,所以被政府征收的土地也非常有限,这反过来也有利于整个村庄的发展。

本文主要来源于《溪头村:富裕村为何不再富?》,原载于南方日报

(想了解更多关于深圳的历史和往事可以关注我们的同名微信公众号~)

 
关键词: 溪头村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80631.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