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擢升为平安集团联席CEO的“70后”陈心颖,是新加坡人,两个孩子的妈妈。她为自己繁忙的空中飞人生活定下两个原则:孩子最重要,周末不工作。
整个平安从保险起家,第二个十年做综合金融,第三个十年,也就是过去的十年,我们大力地拓展科技。我负责我们的科技板块,这块可能经历了三个阶段。在我来之前,是第一个信息化的阶段,平安在IT系统信息化上还是比较领先的。
我来的时候正好是第二个阶段开始。马总在2013年时提出“科技引领金融”,这个当时他敢提出来,我觉得还是蛮有趣的一个字眼,因为通常都说IT服务于金融业务,他的口号在当时是非常前沿的,我也感到非常好奇。虽然我读的是工科,但我不是程序员出身,好在我对应用业务场景非常熟悉。所以在第二个阶段我们大力拓展,从一开始的三千个研发人员,到15、16年时就有三万个研发人员了,增长了十倍。然后我们也孵化了11家科技公司,它们除了服务我们自己的核心金融公司,也对外提供服务。第二个阶段彻底把我们从一个传统企业做成一个线上线下融合的企业,彻底把我们的服务模式颠覆掉了。以前的金融是,你先买产品我们才服务你,新的模式是,我们把所有的用户先分到移动端,提供免费服务,你可以问诊,或看车、买车,然后才转化成我们的金融客户。我们现在三分之一的金融客户都来自于互联网用户。
到了3.0阶段,也是我近期比较花时间在做的,就是我们希望让这些孵化的科技公司变得更加开放,不只服务我们自家的客户,还希望服务整个行业。所以我们有五大生态圈:金融、医疗、汽车、房产还有智慧城市。现在有590家的银行,72家的保险公司,两千多家非营机构,三千多个医院,一百多个城市,在使用我们的技术。
FT中文网:您作为一位外籍的、出身理工科的年轻女士,能够做到平安集团的联席CEO,在外界看来,很少人能想到中国的公司国际化可以走到这一步。您觉得未来中国公司是不是会更多的出现这种情况?
陈心颖:我自己也觉得好难得。2013年我来的时候还是蛮担心的,因为虽然我是华裔,但是我祖父那代离开中国之后就一直都在海外,所以当时我有点担心自己能不能适应。但这七年,我觉得大大超出我的想象,做得非常开心。
我家人还在新加坡,所以我要每周都在中国和新加坡之间来往,但我觉得这个非常值得。我觉得很多人,尤其是我们这些有一些科技背景的,追求的是一个空间,我们有理想。我经常跟我两个女儿说,每个人,不论贫富老少,有一件事情是一样的,就是拥有的时间,时间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而我们大多数时间又都花在工作上,所以一定要选择一个自己觉得有意义、有成就感的工作。我虽然一直读的是科技,我一直觉得,是不是科技可以提升我们人的一些事情,所以我对金融、医疗、教育、养老都非常有激情,我觉得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我觉得平安有几个优点。一是中国足够大,它大而且还成长,所以有很多机会。如果是新加坡的话,很多东西我是不会做的,因为这是太小的一个城市,做好了可能也就赚这么多。第二个,平安非常难得有马总这样的一个企业家。他有个创始人的心态,他愿意长期去投入。整个科技板块前面几年都是在净投入,直到近两年我们才开始盈利,现在贡献了6%,整体还是小,还有空间涨。
第三我觉得就是文化。很多的公司,包括我以前在外企服务过很多非常大的公司,可能有钱有人,但是文化不够开放。在平安,不止我,我们前一百的高管,可能60%都是非大陆籍的。我们有不会说中文的同事,有韩国人、美国人,非常包容。我去年底去美国研究院见我们的同事,他们非常开心,因为他们希望有场景可以让他们的技术有用武之地。
FT中文网:最后一个问题关于企业文化。中国很多最强大、最有竞争力的金融公司或者互联网公司强调的是管理的雷厉风行,奉行类似军事化管理的一种纪律。还有一些公司提倡把自身的能力都释放出来,大量加班。但是新一代的中国劳动者更多希望工作和家庭的平衡。您自己是如何平衡二者的?在您看来,中国企业是否已经到了改变强调奉献、强调付出这一点的时候了?
陈心颖:不同企业的文化确实很不一样,不同领导的风格也很不一样,这没有对错,可能是风格的问题。我自己工作时间非常长,然后我要求我的团队也是非常严肃,但是我不会去盯你的input,我盯你的是output。我不会要求996。但是你要做这件事情,要达到一定的质量,一定的时间。你达到了,你就去玩吧,你不能达到,那你就自己加班,总之这个质量是不可以牺牲的。这样的管理比较有弹性,有些人平时想早点下班,去接孩子什么,我不会管你,我不是你保姆,也不是你爸妈,只要你结果是好。
对我自己来讲,我工作的前两年在麦肯锡美国,当时就做错了一些事情,就是我太注重工作了——但这对我很好,因为之后我就再没有犯这种错。你知道,我们亚洲人都是非常卖命的,都要显示我们随传随到,最早到最迟回,搞得我当时这么年轻,却一直晕倒,我会莫名其妙晕倒。有一次我在美国商城剪头发,一站起来就晕倒了。我送去多少次医院,查来查去也不知道为什么,最后只能说是压力太大。那时候我就告诉自己,你要有自己休息的时间。
周末我是不工作的。马总也很体恤我,他知道我有两个小孩,她们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所以我周末一定回家报到。20年来我都是这个样,可能我会回一些邮件,但我不会特别加班。
每个人都有他松懈的方式。我的方式是,每天晚上不管工作到多晚,我一定会看电视,不然的话我睡不着。我喜欢看美剧,iPad里很多,至少看一集我才睡觉。你要自己找这个平衡,而且心里要放开这种压力——有很多职业女性可能会内疚,大多数时间都不在孩子身边怎么办?这个事我要感谢我先生,他还是还非常开明的男士。他说,哪怕你是在新加坡工作,每天最多也就见她们一两个小时,而且匆匆忙忙,她们也要做功课睡觉,所以其实你没有缺席很多,反倒周末,是真的quality time。所以平时我可以工作到任何时间,凌晨两三点,没有问题,但周末我就是不工作。每个人都要找到自己的平衡点。这是个非常重要的话题,我相信对它的讨论会一直持续下去。
(文章来源:FT中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