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市中区启动中小学建设项目14个(中小学建设规划)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26 11:34:38    作者:life    浏览次数:4944    评论:0
导读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张钟雯 枣庄报道 12月9日,市中区教育和体育工作新闻发布会在市中区档案馆第三会议室召开。市中区教体局有关负责同志出席,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发布会上,市中区教体局介绍了近年来市中区教育和体育工作情况和明年工作打算。市中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张钟雯 枣庄报道

12月9日,市中区教育和体育工作新闻发布会在市中区档案馆第三会议室召开。市中区教体局有关负责同志出席,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发布会上,市中区教体局介绍了近年来市中区教育和体育工作情况和明年工作打算。市中区教体局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按照教体“一二三”总体工作思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体领域综合改革,大力推进全民健身工作,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体事业。坚持优先保障,筑牢事业发展根基。完善工作机制,优先安排保障。区财政教育投入始终给予优先安排,生均公用经费足额落实、及时拨付;人员编制、优秀干部任用始终优先满足教育需要,最大限度发挥保障作用。加快项目建设。2020年以来,全区投入10.98亿元,启动中小学建设项目14个。目前人民路小学等8个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实验中学改扩建二期工程等3个项目正加快推进。2021年新增3个学校建设项目,其中区职业中专迁建项目被列入省级重点项目。坚持多措并举,持续强化队伍建设。优化队伍结构。两年来补充教师1085人,选派277名教师到镇街学校支教。深化“县管校聘”改革,2021年动态调整59所学校编制,分三批调整教师及校级干部85人。提升队伍素质。两年来,全区4人被评为省、市特级教师,1人获全市中青年专家,6人被评为市级“最美教师”“教书育人楷模”。强化立德树人。

坚持强校扩优,全面提升办学质量。扩充优质学位。两年内高中学位大幅增加,共新增学位1400个。区职业中专深化与高校、民办院校合作办学,强品牌精专业。规范办学行为。2020年6月,城区初中学校成功实现划片招生。2021年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实现网上报名。稳步提质增效。科学开展幼小衔接实验工作,我区被列为全市唯一“山东省幼小衔接实验区”。全区小学教学质量保持全市领先,初、高中教学质量大幅提升,枣庄十六中与枣庄三中一体化办学成果突出,教育教学质量迈进全市前列。坚持安全为先,营造安全和谐环境。抓实抓牢疫情防控。打造平安校园。全区中小学专职保安员配备率、封闭化管理率、一键式紧急报警和视频监控系统达标率、护学岗配备率实现“四个100%”。维护和谐稳定。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全区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组。坚持为民惠民,不断提升服务水平,答好“双减”卷,开展“四项服务”,促进全民健康。

下一步,市中区教体局将继续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持续优化资源配置,扩大学位供给,提高育人质量,强化队伍建设,推进全民健身,不断开创市中教体事业发展新格局。

随后,市中区教体局相关负责同志回答记者提问。

1、记者:“双减”工作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有效途径,请问区教体局针对此项工作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市中区教体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董磊:今年以来,区教体局把落实“双减”工作作为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着力点,作为推动全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支点,聚焦人民群众所急所需所盼,校内校外协同发力,教育内外齐抓共管,扎实推进“双减”政策落地落实,积极构建良好教育生态。

一是坚持高位统筹,系统整体发力。在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区教体局牵头建立了由21个部门组成的区“双减”工作协调机制,为“双减”工作提供了坚实组织保障。配套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市中区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明晰工作思路,明确工作任务,统筹协调推进。

二是坚持分类施策,治理校外培训。坚持把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作为“双减”工作重中之重,有序精准开展专项整治。对“证照齐全”的,督促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办学行为;对“有照无证”的,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规范经营项目;对无证无照、办学条件差、明显不具备办学资质,责令停止办学。截至目前,全区共排查整治校外培训机构383家,其中,相对规范的18家、限期整改的 298家、列入黑名单的26家、责令停止办学的41家。

三是坚持规范管理,做强校内教育。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严格落实“五项管理”,科学减轻学生负担。进一步规范课堂教学和作业布置,对学生睡眠、手机、读物、体质和作业五个方面进行认真管理、规范。建立作业公示制度,降低作业总量。细化手机管理,严格读物入校,坚持做好“两操一课”,增强学生体质,确保睡眠时间,多项举措更好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四是坚持多元供给,开展“四项服务”。指导学校通过内部挖潜、外部引进等方式,整合专职教师和社会力量,开展“四项服务”。目前全区小学均结合学校实际提供丰富的课后延时服务,初中学校研修室全部对学生开放,各学校因地制宜提供午餐服务,寒暑假公共教育资源向学生免费开放,满足了学生多样化需求,让学生更好地回归校园。

“双减”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下一步我们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形式,加大对“双减”工作的重大意义、相关内容、实施路径和保障措施的宣传,让家庭、社会进一步了解国家“双减”政策的意义和相关要求,形成共识、凝聚合力,共同做好“双减”工作。

2、记者:中小学“四项服务”很好解决了家长和社会需求,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请问市中区 “四项服务”工作开展情况如何?

市中区教学研究中心主任赵兴武:早在2019年,按照省、市统一部署,我区各中小学就积极做好学生需求、家长意愿调研工作,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各学校成立课后服务领导小组,制定课后服务方案,推进课后服务工作。区教体局全力做好服务和保障工作,协调区发改局、区财政局,联合下发了课后服务收费标准,同时在税务部门的帮助下,厘清收费流程和支出标准。各学校结合实际委托第三方提供财税服务,完善收费管理,使课后服务更加具体、规范。

2020年底,枣庄市教育局等4部门下发《关于全面推进课后服务工作的补充通知》。为进一步提升教育服务能力,解决家长和社会需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按照市教育局统一部署,今年我区课后服务拓展为小学课后延时服务、非寄宿制学校配餐、初中研修室开放、学校公共资源节假日开放等“四项服务”。目前全区62所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提供课后延时服务,18所初中学校研修室全部开放。各学校因地制宜提供午餐和假期公共教育资源向学生免费开放服务,有效解决了学生“放学早、无人管、接送难”等家长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

课后延时服务一般每天安排80分钟,除指导学生完成当天作业外,结合学生需求和学校实际,提供围棋、跆拳道、器乐等多种艺术体育类课程辅导。如君山路小学的陶艺制作、中兴小学的陶笛辅导成为我区课后服务的一张名片;营养餐提供坚持自建食堂和统一配送相结合,让学生吃得卫生安全、吃得健康营养。如文化路小学午餐服务不仅是一项“暖心服务”,更是一项“育人课程”,让孩子从中受益,养成良好文明的就餐习惯,受到家长好评;各学校节假日免费向本校学生开放学校图书室、阅览室、体育场等资源,满足学生学习、运动需求。“四项服务”的深入开展,为学生个性培养提供了发展平台,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拉长了教育服务链,增强了教育服务能力,有效提升了群众满意度。下一步,区教体局将组织各学校积极拓宽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用更有温度的教育打造为民服务品牌,让学生开心,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

3、记者: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手段。请问在提升群众体育生活方面,市中区做了哪些工作?

市中区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党组书记、主任李桂宝:近年来,区教体局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体育健身需求为出发点,以“体育惠民”为宗旨,全力抓好全民健身工作。

连续举办市中区全民健身主题系列活动,每年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不少于10项次比赛活动,全区经常参加健身活动人数约占全区总人口的39%以上;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证书的人数达到1400人以上,占总人口比重达2.5‰以上;积极参与全市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并多次组织队伍进行国民体质监测,充分了解现阶段我区市民体质状况;累计投入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资金1000余万元,先后对枣庄全民健身中心(东湖公园)、市南工业园全民健身中心体育设施提档升级,打造人民公园为体育健身休闲公园,对光明广场二期各类健身场地安装健身器材;建有省级社区全民健身工程7处;同时完成“双十镇”自然村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全覆盖工程;目前,全区社会体育健身场地达1120余处,行政村居体育健身场地设施全覆盖,已基本建成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

下一步,我们将以提高群众健身需求为抓手,进一步增强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加大体育建设设施投入力度,丰富全民健身活动,健全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完善科学健身指导,壮大全民健身服务队伍,形成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切实增强群众在全民健身中的满足感、幸福度。

 
关键词: 枣庄十六中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83190.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