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于小红书 J 公子
相信很多人都在网上看了这张图
一个英国的老外
人肉测试了 15 款防晒霜
测试结果如下:
▲ 图片来源于小红书 J 公子
这种测试方法靠谱么?原理没错
但具体操作过于粗放
很多细节不到位
在我国《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 2015 版》中
有明确规定防晒化妆品防晒指数测定方法
原理和这位小哥的方法类似
但细节要求很严谨
比如
对光源的要求
并不是日光
而是用模拟日光的氙弧灯
因为灯,更加能受控
不像日光,时时刻刻在变化
更何况,人的背面不是平整的
两侧收到的照射明显偏少
▲ 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 2015 版
再比如
对受试人员的要求
首先人数有要求
其次人的状态也有要求
人体是活的、不停在摄入和代谢的
不是一个永久不变的玻璃瓶
所以,并不是任何人都适合受试
▲ 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 2015 版
再看
最关键的对剂量的要求
▲ 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 2015 版
大伙肯定都明白
抹的厚薄不一样
检测结果差距明显
还有更好的测防晒办法么?有!
上述方法均为人体测试
人体测试一来残暴
二来费用高
(不发达国家很便宜,比如我国)
在针对广谱防晒产品时
(兼防 UVA 和 UVB)
可以直接测产品对紫外的抵抗力
▲ 美国 FDA 采用的 21 CFR 里的测试方法(部分)
简单说来就是
把防晒产品按照一定厚度涂抹到 PMMA 板上
测试出该产品抵制了多少紫外
魏老爸想说将晦涩难懂的技术性内容
以浅显易懂的方式展现给大家
这是我们一直尽力在做的
其实这也是一个技术活
但我们即使找不到更合适的方式
也不愿选择这种
看似有理实则不靠谱的方式
很多时候
不靠谱的方式
往往会得出一个不靠谱的答案
而不靠谱的答案则误导了消费者
记得以前参加培训时
某个国外教材里有一句话:
No info at all is better than wrong data.
参考文献:
《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 2015 版》
21 CFR §201.327 Over-the-counter sunscreen drug products; required labeling based on effectiveness t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