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辣猫E乐淘”原创提供。
到达马降龙村落时,刚刚下过一阵雨,地上的青草还挂着窜窜水珠,与这绿荫环绕的村庄,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沿着竹林小径进入,满眼的绿意,在细雨滋润后,更显苍翠。穿行而过,无来由的满心欢喜。
沿着竹林小径进入,满眼的绿意,在细雨滋润后,更显苍翠
景区就是将一个个自然村落圈起来,在景区里可以不时可看到农家自己开的农家土菜馆,现在将近午时一点,正值午餐时分,大部分游人都跑到错落分布在村的农家菜馆吃饭了,难怪竹林中一个个景点如此寂寥,这些乡土味十足的土菜馆吃是可是正宗的农家菜,自己种的瓜菜,自大养的鸡、鸭、鹅,吃起来应该别有风味。
小径曲曲折折,树影婆婆娑娑,满目青翠,满面凉风。路边的灌木和小草自由地生着,长着,漫着
这雄鸡终日带着它的一妻二妾在觅食,一副悠闲自得的样子。看来,对于这来来往往的游客,它们已习惯成自然了!
逛完碉楼,穿过竹林小径,看到村中那棵披满红整的许愿树,有点奇怪,如果都是游人许愿抛上树枝的,哪里来挂得如此错落有致呢?拍了个照,有点失笑地离去!悠悠荡到了村后的杨桃林,杨桃树应该有几十多年的树龄,密密的,落满一地的黄叶。林子里静静的,只听得见落叶的声音,还是自然的好,所有的东西都是自然的最美好。我坐在树下的石凳上冥想,当年释迦牟尼座若在这里,大概也会悟道的。
杨桃林的杨桃树应该有几十多年的树龄,密密的,落满一地的黄叶,林子里静静的,只听得见落叶的声音
碉楼村落都是由海外华侨回家修建,防御、防洪功能齐全。村落的后面还有一栋由各家集资修建的更为坚固的碉楼,名曰“保障楼”,主要用于在土匪来袭的危及时刻,各家将值钱的物品由男人们携带入楼躲避。现在的开平,重男轻女思想还相当严重,更别说是解放前了,所以有土匪来袭时,一般只由家里男人们带财务入保障楼躲避,如有男丁并抢走,村里人会鼎力救助,如果女人被掠走,营救的可能性就很小了。不过,据介绍,该村落因为周围竹林密布,仅在村前设有一座小碉楼,留通道供人进出,防守严密,晚上须通报姓名方可入内,所以该村一直未遭土匪抢劫。
这里的碉楼基本不对外开放,我们只能通过这外墙上的介绍,暂时地对它稍作了解。里面怎样,你得发挥你的想象力。
天禄楼是典型的众楼。这种楼开平有1200多座。众楼就是众人合资建的楼,通俗说就是公寓式的碉楼,平时村民的贵重物品都存放在众楼内,有人拿着枪守着,就像如今银行的保险柜业务。有土匪来了,大家赶快躲进楼里。如果贵重物品放家里,土匪一来再收拾,可能就来不及了。
天禄楼建于1925年。天禄楼建好后,村里的青壮男丁晚上都住进了楼里。旧时重男轻女,如果绑了男的,家里倾家荡产也要想办法赎回来。一到晚上,值更的老汉就会大声吆喝:“人齐未?”如果齐了,“哐”一声把门锁上。所以天禄楼可以称之为“男人楼”。更有意思的是,这一带的村子还设有“女人屋”。青年女子长大了,在未出嫁之前,都集中住在村里没有男人在家的女人家,大家互相关照。“男人楼”、“女人屋”的出现,是这一带特有的现象,是当时社会动荡和华侨血泪史的见证。天禄楼建好后,土匪再也没来过。抗日战争时期,日军曾来过,村民把值钱的东西都存在楼里,上了锁,从二楼一个窗口爬下,躲进山里去了。这个窗口有铁门,有暗锁,很安全。日军来了,敲敲楼门进不去,就走了。
遗憾的是此楼不对外开放,俺只能在门外给它四面都留着影!
永安村的众楼——天禄楼
马降龙最大的特色就是生态环境十分优美,竹林连绵不绝,四季瓜果飘香。它背靠百足山,面临潭江水,至今保存完好的7座碉楼和8座西式别墅像一串珠链,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古竹修林间。
马降龙最大的特色就是生态环境十分优美,竹林连绵不绝
在不少人家的门楣和阳台上,都画着好些壁画
独立民居和雕楼多集中在百足山这边,开始时不觉得那边会有建筑,但总有小径把我吸引过去,接着就会在树的间隙看到屋的一角,然后是一整座的大户人家的“庐”,可是到了门前,这些建于上个世纪初的豪宅却总有生满了铁锈的铁将军把门。在不少人家的门楣上,都画着好些西洋壁画,透过门缝,瞧见的尽是深深的庭院,凄凄的芳草。据介绍,房子的主人多是漂洋过海的老华侨。
房屋大门是一面青石照墙,对面即是自家的果园、菜地,好生让人羡慕
虽不能拥有这样的院落,拍个照过过眼瘾也不错
自家院落的香蕉已经硕果累累
马降龙的碉楼与民居掩影在竹林间,有相连的,也有独立的。相连民居很整齐,小巷横平竖直,象用刀子切出一般。村中成年人多外出打工作,很少见到当地居民,一些老人与小童,在村口的禾塘上晒着太阳,聊着家常。与人相比,村里狗倒是好多,大都卷曲着身子慵懒地在门口趴着,对游人偶尔经过时制造的一片嘈杂,他们竟然连眼都懒得睁开瞅一下,或许它们已经见惯了来往的游客了吧。我在空寂的巷中逛着,踢踏踢踏的脚步声在巷中清晰地回响,越发显得村中的宁静。
相连民居很整齐,小巷横平竖直,象用刀子切出一般
马降龙村落里慵懒的狗狗们
在寂静的巷中偶遇两只小黑狗,一只真的是特别特别小,见到我们竟会咧着嘴笑,真好玩!不过大点的那只对我们挺警惕的,对小黑叮嘱一番不让它走近我们,然后站在一旁跟我们对峙着……
马降龙碉楼与村落是当时“开平碉楼与村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四个申遗点之一。位于开平市百合镇。村东几公里处有座山,像匹骏马,叫马山,村后这座大山像一条大蜈蚣,叫百足山。百足为龙,村民们希望以马降龙,保一方兴旺发达,就取名叫“马降龙”(降在此读jiang,依本地方言发音)。
马降龙村委会一共有九条自然村,其中在景区的有五条自然村。马降龙碉楼群由黄氏家族的永安、南安、和关氏家族的庆临、河东、龙江5条自然村落组成。永安村最早建于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5)。建村之初,这一带为河滩地,原名“丰岁蒗”,寓意岁岁丰收。1949后取名为“马降龙”。黄关两族的海外乡亲众多,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和澳大利亚。
马降龙对外开放的有骏庐和林庐,位于庆临里,庆临里是关姓的一条大村,它建于清朝光绪年间。
骏庐:楼主叫关崇骏,是旅居美国的华侨。这座碉楼建于1936年,耗资银元12000余元。上到三楼这神台,这个神台充分体现了中西合璧特点,里面的神位是中式的,外面的柱子又是西式的。大家留意神台下的图案,我们平常都说狮子滚绣球,而这里却是狮子滚地球,很有创意,寓意华人走遍全球。站在楼顶,可以看到整个马降龙的全貌,座座碉楼掩映于竹林之中,不少外国朋友都惊叹:“这真是世界上最美的乡村”!
林庐:建于1936年,楼主关定林是旅居墨西哥的华侨。关定林在墨西哥做百货批发生意,赚了很多钱。后来回国在广州和赤坎都置有物业,在广州还开了一个织造厂。1979年,楼主的后人从国外回来,在楼内挖出了29斤光洋,在银行兑换了人民币3000多元,相当于当时一个普通国家干部近10年的工资了。
临庆里开放的碉楼“骏庐”,和南安村的莞庐和耀庐
马降龙掩映于竹林之中的碉楼们
沿着石径走出杨桃林便到了临庆里的村尾,看见路边两个亭子一样两层的小碉楼,显然不是居住的,一看介绍原来是更楼,起保安报警作用的。在以前,更楼便是整个村子的边界,白天开启,夜晚关闭,门闸、竹林、河塘,将村落包裹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让村民觉得有安全感。
临庆里楼尾的更楼,起保安报警作用
在开平,公路边、乡间小路旁、村民院落、甚至电线杆上也开满了一丛丛的牵牛花,几乎让人误以为开平的市花就是牵牛花
走完一圈,就算不熟悉西方文化的人也会对欧陆的建筑多了一层朦胧的认识。碉楼作为一种建筑样式,更是一种文化载体,我想正是它流传到了平民百姓的生活之中,才有了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和艺术价值,反而是那些永远只属于上层建筑的玩物很难在历史的长河中生根发芽,终究会被人们所抛弃。
年纪比较轻的碉楼——信庐
村民新建的别墅
本文由“辣猫E乐淘”原创提供。想继续了解更多关于育儿宝宝、时尚、穿衣搭配风格等等的资讯,敬请亲们拿起手机关注"辣猫E乐淘"微信公众号,angelhotcat微信号、"辣猫E乐淘"淘宝店铺,更多好玩、酷毙、优惠等等的资讯等着您哦!再说了,关注了,您又不会怀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