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找好货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题 » 正文

海淀:中学老师教起小学生 跨学段课后服务获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07-26 19:38:49    作者:life    浏览次数:4366    评论:0
导读

原标题:人翠小学部:打通小初学段,让课后服务“贯通”起来 淀粉、碘酒、维生素C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淀粉遇碘变蓝色”“维生素C具有强还原性”,它们的化学性质和化学反应对中学生来说简单易懂。但如果拿到小学课堂上,让小学生特别是一、二年级的孩

原标题:人翠小学部:打通小初学段,让课后服务“贯通”起来

淀粉、碘酒、维生素C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淀粉遇碘变蓝色”“维生素C具有强还原性”,它们的化学性质和化学反应对中学生来说简单易懂。但如果拿到小学课堂上,让小学生特别是一、二年级的孩子学习理解这些内容,就需要格外下一番工夫。

人大附中翠微学校作为一所一贯制的学校,在这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学校于2020年增设小学部,目前只有一二两个年级316名学生。

“双减”政策落地后,人翠小学部以帮助学生长远发展为目标,依托九年一贯教育资源,打通小初学段,结合学生学段特点,设计并开展“贯通式”活动教学,努力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提升综合能力。

“趣味科学”课程

“贯通式”课后服务的课程之一

为了让孩子们理解淀粉、碘酒、维C等物质的化学性质,学校初中部老师王巧玲精心设计了淀粉与碘酒的化学反应、维生素C与碘酒之间的反应等小实验,引导孩子们先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再了解其中的原理,通过实验启发孩子们的好奇心、求知心。为了让课程变得有趣,王巧玲还让孩子们利用淀粉液制作了一份“神秘信件”,引导孩子们思考如何才能看到信的内容,从而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王巧玲表示,“趣味科学”课程是科学课的延伸。小学科学课堂开展的是“儿童的科学”,在体现科学特质的同时,最重要的是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乐于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学习像科学家那样去认识和看待自然世界。

考虑到小学科学课课时有限,人翠小学部积极利用课后服务时段,将科学课程通过活动的方式进行了延伸。每节“趣味科学”课都设计了一个科学小实验,涉及电路原理、磁性原理、化学原理等,培养孩子们动手能力,帮助学生了解自然和生活中的一些常识,扩展孩子们的视野,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探究合作、培养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

“倾听历史的声音”课程

也是最受孩子们喜爱的课程之一

作为这一课程的老师,来自初中部初二年级的老师郑月明坦言压力比较大:“因为历史学习比较容易枯燥乏味,特别对小学生来说,如何让他们能够从小喜欢上历史,具有历史的思维,从而培养家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是课程设计的难点。”

为此,学校选择以“倾听”作为切入点,在一二年级开设“倾听历史的声音”课程,为孩子们讲述从华夏远古传说到清朝中期的历史故事,激发孩子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在他们心中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

开学以来,经过几次授课,郑月明发现孩子们特别愿意倾听这些历史故事,他们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对于“过去的人们吃什么穿什么、住什么样的房子、怎样出行、做哪些事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等问题非常感兴趣,“学习历史可以在塑造孩子们世界观的同时,为他们的中学历史学习埋下一颗富有活力的种子。”

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学校也会逐步拓展课程内容,从“倾听”转变为“探究”,计划在三到四年级开设“追寻历史的足迹”课程,让学生们了解从清朝晚期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故事,学习先辈百折不挠的革命和探索精神;在五到六年级开设“见证历史的奇迹”课程,用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名人事迹,鼓舞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

据学校主任郭玲介绍,科学和历史学科的探索增强了老师们做好“贯通式”课后服务的信心。学校自开设小学部以来,逐步尝试开设了创意美术、软笔书法等课程,均由初高中教师承担教学工作,从低学段开始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引导学生全面增强思维能力、提升综合素养。

 
(文/life)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life原创作品,作者: life。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114618.com/news/86639.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0相关评论
 

(c)2008-2018 找好货 B2B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2008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