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到了,有人忙工作,有人在立flag,有人忙着年度plan,被各种速度的要求推着走,这似乎已经成了生活的常态。
现在都市里的年轻人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
忙到人都不快乐,每天都陷入一种空虚和焦虑状态。
大家从来没有真正停下来,享受生活。
加不完的班、攒不够的首付、操不完心的娃、生不起的病……
它们聚成一股杀伤力极强的心灵病毒,让很多人患上了心灵流感——焦虑。 #预习你的60岁#
电影《我不是药神》里的现实情况谁都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个先来。
我也会想,如果我或者家人是电影中的人会怎么样?不敢想。
熬夜、失眠、秃头……
这些睡不着的年轻人到底经历了什么?
在多数人的印象中,90后是看起来都是意气风发,工作上一言不合就可以撂杆子不干,去寻找诗与远方;
恋爱性格不合拍就分手,转头就投入新的怀抱。
然而在看似潇洒的背后,却隐藏着实实在在的焦虑。
在网络随便一搜 “焦虑”“失眠”等关键词,发现一大波人已经备受煎熬:
“失眠的情绪一直压抑着我,焦虑不安,内心狂躁不知道有一天会不会变好”
一天比一天晚睡,发际线一天比一天高,存款一天天比一天少,穷病(焦虑)是治不好了
喜提本月第7次失眠,好害怕突然会猝死,想到明天的工作更加烦躁了。。。。
一直步履不停,却依旧比别人慢一步,担心自己还不够好的焦虑感,彻底遮住了努力得来的成就感。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生活似乎已经被焦虑彻底包围。
这个时代,无处不在的焦虑,让生活太容易失控。
英国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估计,中国约有5000万名以上的焦虑症患者。
《人民论坛》杂志的一项调查发现,超六成人认为自己的焦虑程度较深;
81.1%的受访者认为焦虑情绪会“传染”;
88.9%的人认同“全民焦虑”已成当下中国的社会通病。
荷兰一项研究发现,长期焦虑不仅影响生活,还会让人早衰5年。
盘点2018年,提及最多的就是80后最小的也已经29岁了;
过了35岁的招聘门槛的中年人面临各种危机,体力不支、活力不在、家庭琐事、工作压力;
90后紧追,直接开启了随时被炒鱿鱼的尴尬处境;
爱情,曾经是美好而令人向往的。
但是,到了2018年,仅上半年,中国离婚人数已逼近200万对,达到193.1万对,同比增长4.04%。
而轰动一时的某某明星离婚、出轨、家暴,渣男、腐女也让人对爱情望而生畏。
在自己的生命里孤独地过冬
还记得去年华山一跳么?
在华山长空栈道上,一名男性游客,走到栈道中间时,突然解开了自己的安全绳,纵身跳下了山崖。
整个过程,男子的表现异常平静,仅仅只是转身望了望前方,便张开了双臂,一句话也没有,就跳下去了。
我们无法确切知道,一个人轻生时到底在想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的生活里,感受到了某种艰难。
正如那句话说的:“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
人到中年,大抵如此。
心理学研究表明,男人40岁,最为脆弱。
但40岁男人的词典里,却不容许有脆弱二字。
摧毁一个中年人有多容易?比你想象得要容易许多。
一场失败的生意,一拨突发的裁员,一个永不企及的房价。
或者,是父亲的一次感冒,女儿的一个拥抱,肥皂剧中的一句台词。
熟悉了贫穷有时会害怕富有
心理学作者武志红曾写过一篇文章《你敢不敢成为有钱人》 ,文中说,很多人在潜意识里根本不敢成为有钱人。
他讲了他爸的例子。
爸爸的一生一直在重复一个模式:
每当挣了一笔钱,家境有点好转了,他就要出事,把钱损失掉。
贩卖大米赚了点钱,就把自家的货卖给一个来路不明的人,一分订金不拿,最后发现这个人是骗子,货和钱都没追回来;
做佐料的小生意攒了一点钱,结果去进货的时候不小心把钱包丢了,钱都在里面;
后来又赚了点钱,却被算卦的人用障眼法骗走了一笔钱...
这是为人老实、不懂做生意还是运气不好?
都不是。
他认为,只是他父亲过于习惯贫穷的状态,待得久了,他就害怕富裕,只需要贫穷——因为贫穷让他有归属感。
人们可能会感叹,现代社会的评价标准太单一,总是逼着人去追求钱。
但是仔细想一想,金钱就是一个人的资本、底气和脸面,是活着的基础啊。
不过我更喜欢靠自己的能力踏踏实实挣钱的人,穷不怕,怕的是穷得心安理得、抱怨连天,怕的是走歪门邪道。
我把它做为一个心理学的、更确切地说是心理病理学的问题来看待。
你可能要问,这是为什么?
因为我们大家都是消费者!
每一个人都离不开衣、食、住,我们需要并且使用了很多东西,而这种现象就称之为“消费”,这里面有什么心理学的问题?
这是很自然的——为了生存必须消费!
但是且慢,就算你说的有道理,我仍然认为,我们已经到了为消费而消费的地步:
这是一种被贪婪所驱使的消费,一种不断膨胀的欲望驱使着我们身不由己地去吃、去买、去占有、去使用的无生命价值的消费。
在许多体面的葬礼上,死者的功绩被人一一历数,但并不能使我们逃避一个冷酷的问题:
我们曾经活过吗?
我们现在活着吗?
我们是按照自己的方式,还是按照什么人给我们规定的方式生活?
虚假的需求
人类是根据生理需要而运转的机体。
人有饥渴感,需要睡眠、需要性生活,等等。
这些生理需要必须得到满足,否则就会产生精神的疾病和肉体的死亡。
而需求一旦满足,则会一切正常。
这种观点根本错了。
即使所有的生理需要都得到满足,一个人仍旧可能不满足,不能求得内心的平静,甚至在心理上十分不健康,他所缺少的是能使他积极起来的活力。
走出焦虑
人不可能会完全没有焦虑, 焦虑也并不是偏爱脆弱的人,只是每个人的焦虑程度不同。
最理想的焦虑是处于恰如其分的中间状态,不能太低,也不能太高。
适量的焦虑能刺激大脑,让你注意力集中,并在某些特殊时刻保持机警。
人常以为自己受了环境的影响,别无选择,但事实上,人无时不刻在做着主动选择。
我一位心理咨询师,他跟自己的老师抱怨,说最近过得很不顺,同事拖后腿,领导又挑剔,自己气得不行。
这位督导只是专心听着,没有一点安慰的意思,等对方说完,才开口说:
太可怜了,你怎么能允许他们这么对你?
一句话,咨询师才意识到,所有人对他的影响,其实都是在他的允许之下发生的。
如果他不允许,没人能把糟糕的心情传染给他。
电影《搏击俱乐部》
你总是被别人牵引着做选择
哪怕在自以为别无选择的情况下,我们依然有权利做选择。
就算一支枪顶在头上,你也可以选择,是要钱还是要命。
而在生活中,没有枪在顶着我们,是我们自己主动选择了,接受环境里或好或坏的影响。
很多人过的生活并不是他们想要的,总是陷入被动和无力感的漩涡。
不选择,本身也是一种选择。
没有安排,就会有别人来为你安排。
一群人点菜,你说随便,看似省力,其实却是把选择权交给了别人,把自己的胃口和今晚的时间,统统交给了别人。
为自己的生活负责,其实就是在每一件事上,找到自己应负的责任。
谈恋爱,吵架分手了,在说对方渣男/渣女之前,问问自己,为什么会允许他这样对你?
对公司不满,在抱怨之前,想想自己,为什么会允许自己到这个地方来?
主动选择自己的生活,意味着你可能会走一条人迹罕至的路。
很多人认同网络上那个段子:人到中年,感觉自己活成了一部《西游记》。
有悟空的压力,八戒的肚子,老沙的秃顶,还有唐僧的唠叨。
九九八十一难,一个都不能少。
而且,距离西天越来越近。
中年不易,你只能一步步去走。
杨丽萍
我们的社会,有着严重的年龄焦虑。
很多人一到30,就觉得人生已经无法接受任何改变了,40岁一到就会想,还有什么指望呢?
很爱给自己的人生判刑。
没有人可以轻易判定你的人生,就算这个世界上有一条定理是应该不应该,符合不符合,那也不应该由时间来制定,如果一定要有一个制定它的人,那应该是你自己。
50年弹指一挥,当年那个特立独行、爱美、废寝忘食、永远不服输的杨丽萍,未曾改变。
追光中那只健美灵动的“孔雀”,仿佛还是当年那个11岁在练功房不分昼夜的青葱少女。
年龄,说到底只是一种心态,只有当你投降,当你放弃时,才会真的变老。
关给心灵放个假
每天留下一些散步的时间,关掉手机,避免心情受干扰,好好静一静。
如果是工作或人际关系让你感到焦虑,周末回家就让自己完全脱离工作,和家人、孩子享受天伦之乐,让心灵得到一个喘息的机会。
作者简介:小贤老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塔罗牌占卜师、行星能量颂钵疗愈师,自由码字人,培训师。
体会爱的老灵魂,人生路的探索者。
重要的是:一个认真热爱生活的心理师。
以有限文字,写无限可能!
倡导以爱为本质的精神生活,一起感悟生活的真谛,生命的真意!
我遇见你,然后遇见我自己!——实用心理学
如需心理咨询、塔罗牌占卜、商务合作,请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