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九年五月十号,平凡的一天,大部分人依然按照规律重复前一天的生活,我也正常地进行着我的学生生活,去完成我这一天的课程。
当天最后那节课是婚庆策划与管理,刚上课不久,老师就拎起话筒布置了结课作业,然后继续淡定地上课。
大家都二十来岁的人,好像也没谁结过婚的样子,不过上了大半个学期的婚庆课,应该能办出个婚礼来。
趁着下课,我们拉了个婚礼群。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年轻人,生在互联网时代,不管干什么,先拉个群再说,这样就可以二十四小时全天讨论,不会遗漏任何想法碎片了。
(一个班分两组人,一组办中式婚礼,一组办西式婚礼,我所在的是中式婚礼)
再来就是一系列的物资购买,人员分配,流程策划,手工制作,场地设计等等工作。这些都要在课余时间完成,不可影响其他正常的课程。
而新人方面募集了很久,却还是出于各种原因而没有找到,最后,在婚礼举办前几天,我同班的叶子同学带上她的男朋友亲自上阵。
根据习俗,迎亲时,新娘子得坐个花轿吧,先上网看下有没有得卖
呃呃,好像有那么一点点小贵,去楼下小卖部捡点纸皮回来做吧。
花轿组装中
花轿的基础搭建完成了,看上去略微有点简陋
花轿组装中
那再贴上大红色墙纸,铺个红布,把衣叉的棍子装上,看上去还有模有样的
这样子就省下两千块钱了,嘿嘿嘿
六月十号,端午节吃完粽子回来,经过了一个月的准备,我们筹划的婚礼终于要开始了
当模拟婚礼结束的同时,我们的婚庆课程也跟着结束了。
在宿舍楼下进行最后清点物资。
把物资从宿舍拿去婚礼场地,男生拿重的,女生拿轻的。
在学校饭堂布场,拿大红纸贴住窗户,就是行礼区了。
学校内出于消防安全考虑,不能燃放鞭炮,于是我们打了一百九十九个气球串起来,然后扎破,这就成了一百九十九响鞭炮了。
同学们在进行签到台的布置。
同时,新郎官回到男生宿舍换好婚服。
婚礼司仪西装革履,梳洗打扮好,准备去饭堂进行主持。
碰上了搬运醒狮设备的同学。
来来来,一块搬过去,穿上了正装依然逃不了要搬运物资的命运。
从男生宿舍出发,准备去接新娘咯!
走在校道上,刚好碰到下课时间,被路上的同学围观。饭堂阿姨看见了,露出老母亲的微笑,喂了这么久的崽子,终于“成家”了。
来,兄弟们,听我号令,准备敲门!鸣炮!
房间里,扮演大衿姐的马冬梅同学把门开出一条缝来伸手讨红包。
新郎在门外准备带上兄弟们突破。
婚房内新娘子苦苦等候。
新郎新娘终于见面啦!
找到婚鞋后帮新娘子穿上。
大衿姐马冬梅同学撑起红伞牵新娘下楼。
送上花轿。
起轿!走!
噢!还真是“起轿!走!”呢。
穿过学校旁的小村子,再从小南门走回学校。
来到饭堂楼下时,突然下起了大雨,淋得我们猝不及防,看来龙舟水的后劲依然很大。
狂风暴雨,场面混乱,这最后一关的考验还真是大。
短暂的停顿后稳定了下来,司仪开始主持。
新人在司仪的带动下开始走红毯,跨火盆跟马鞍。
新郎官在射红箭。
婚礼进行中。
行拜礼
拿秤杆挑起新娘的红盖头。
给扮演高堂的同学敬茶。
新人致辞。
扮演岳父的同学发表感言,他的刁蛮”女儿“终于嫁出去啦!
醒狮队的同学们卸下装备在一旁观看。
新人共饮交杯酒(怡宝)
在观礼区,教师黄怡然跟同学们打成一片,到底是看到了什么使她笑容如此灿烂呢?
啊~是看到了这一幕。
新人父母脸上的表情十分写实,黄老师的脸上也洋溢上青春的气息了呢,真是令人怡然自得。
婚礼结束后,任课老师黄苑发表评价跟感言。
新娘子跟她的舍友们拍照玩,舍友“出嫁”啦!
工作人员合影留念,婚礼作业结束啦!!
对于观众而言,婚礼结束了,但对于工作人员来说,我们还要完成撤场的工作。
撤场工作进行中,我们要把饭堂还原回去。
校宣传办在采访新人。
签到台在拆卸中,
诶?还有颗喜糖,不能浪费。
吃“喜宴”啦!
喜宴过后,这场婚礼结束了,而我们的婚庆课程也结束了,再过六个月的,我们的学生生涯也将结束了。
当你的结课作业是在自己学校给自己的同学办婚礼,经历过后感觉真的会很奇妙,不知不觉已经慢慢地到了能谈婚论嫁的年龄了。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
昨天你写的日记
明天你是否还惦记
曾经最爱哭的你
老师们都已想不起
猜不出问题的你
我也是偶然翻相片
才想起同桌的你
谁娶了多愁善感的你
谁看了你的日记
谁把你的长发盘起
谁给你做的嫁衣
在筹备过程中,我脑子里老是在自动单曲循环这首歌,总觉得它跟这个作业有种特别贴切的感觉。
随着人年岁的增加,对身边的一切越来越习惯,在日子趋向于单调与重复后,会感觉时间过得非常快,像流行的说法:一年只过一天,然后重复三百六十五遍。
总感觉才刚刚高中毕业,现在却又要毕业一次了,不久后,我们也将离开学校,失去学生身份的庇护,去面对未知多变的生活。
回看这次笨手笨脚的婚庆策划,前面因为多变的天气而慌忙更换的场地,因为冲突的时间而更换的新人,因各种突发状况而多次更改的策划案,在婚礼意想不到地顺利进行完后,都成为了过眼云烟,就像回看高中时考砸的几次月考一样,也无风雨也无晴。
其实三年,人获得的改变真的可以很大,甚至可以脱胎换骨,像初中生看回小学生,像高中生看初中生,像大学生看高中生,像初出社会的小白领看大学生,像《无间道1》的陈永仁看《无间道2》的陈永仁,都是质的飞跃,三年之后又三年,陈永仁都已经由余文乐长成梁朝伟了。
我们才二十岁,未来还会经历很多个三年,我们拥有无限可能。
文| 袁欢
转载自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公众号:记忆沙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