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喻月明
#01
去年,笔者撰写的《马可波罗控股黄建平:办企业是跑马拉松》在行业引发极大反响。不少行业精英,乃至决策领导层都对文中的观点颇为认可,提及这篇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思想观念。自这篇文章出来后,笔者注意到行业出现了两个现象:
1、越来越多的人主张长期主义,倡行办企业是跑马拉松的精神;
2、从早期思考如何打造百亿企业到后来更加关注如何打造百年企业。
这两个现象令笔者感到备受鼓舞,但是长期主义、百年企业说来简单,真正要做到又谈何容易?
百年企业不是仅靠一代人的努力便能达成的。在时间的长河面前,企业的规模实力、设备技术、运营模式、管理制度等优势会被“无限稀释”。要知道,一家小小的面馆能传承百年,而强如千亿级别的公司也可能在一夜之间坍塌;设备技术、运营模式、管理制度亦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过时淘汰。
就宏观层面而言,要打造百年企业还得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比如西方有不少百年建材企业是经历过二战炮火洗礼的;我们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亦是对立志打造百年企业的企业家们的一次艰巨考验。更难的是,这样不可预测的艰巨考验在未来的时光里还将接踵而至。
#02
那么,究竟要具备怎样的条件才能打造百年企业?或者说,支撑企业经久不衰、基业长青的究竟是什么?打造百年企业需要通过几代人共同的努力才能完成,这其中更要考虑接班的问题、传承的问题。那么一家立志于屹立百年的企业,首先应当传承的是什么?
日前,笔者在参加马可波罗控股举办的“传匠心·铸国魂”马可波罗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行动启动仪式时听到了这样一个分享:犹太人在灭国(以色列)两千多年后得以复国,凭借的就是代代相传的文化。
朝代更迭,沧海桑田。历经千年,能不朽的唯有文化,也唯有文化能支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恒久不衰。
同样,支撑企业百年长青的也唯有文化。因此,要打造百年企业,首先得做一家有“文化”的企业。
#03
事实上,行业内不少头部企业也早已意识到文化的重要性。过去,企业的发展竞争围绕着规模、技术、设备、设计、渠道等硬件条件;如今,多数企业的竞争则聚焦于品牌力的竞争;而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一定是文化的竞争。
尤其是头部企业,当规模、技术、设备、品牌等实力都相差无几时,文化将是决定企业高度的关键。
在建陶行业,对于文化的布局,不少头部企业早已在行动。而其中,行业龙头老大马可波罗控股的布局值得被研究和借鉴。
在过去,陶瓷行业的产品供不应求,在大家都扩产赚快钱的时候,马可波罗却至始至终都在坚持文化路线。1996年,马可波罗品牌诞生,是国内建陶行业中最早品牌化的企业之一。2002年,马可波罗控股以22.8万元买下了《瀚海行》的使用权,他们认为画中的沙漠骆驼坚毅前行的情景象征着马可波罗人的精神品质。
早在2007年,由马可波罗控股打造的中国建筑陶瓷博物馆在企业总部落成。这是行业内首家由企业打造的博物馆,也是迄今为止行业内唯一一家国字号的博物馆。
(图片来源:马可波罗瓷砖官网)
该博物馆占地2万多平方米,内有展品、藏品8500余件,是一个集陶瓷、书画艺术品展示与企业建筑陶瓷发展历史、中国建筑陶瓷发展历史于一体的建陶博物馆。
图片来源:网络
中国建筑陶瓷博物馆牢牢占据了行业的制高点,它不仅体现了马可波罗控股经营理念上质的飞跃以及企业的深厚内涵和社会责任感,还重塑了行业的文化自信。马可波罗控股在创业成长过程中,面临无数次的冲击和考验,但最终能够化危为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马可波罗控股特色文化的重要作用。
人可以失意挫伤,但不能没有灵魂;军队可以屡败屡战,但不能没有统帅;企业可以没有资产,但不能没有文化和人才。也正是因为拥有独特的文化品位和艺术特色,马可波罗控股成为陶瓷行业的佼佼者。
#04
近日,马可波罗控股在文化事业上又开创了行业之先河。
9月26日,由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指导、马可波罗控股携手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罗哲文基金管理委员会共同发起的“传匠心·铸国魂”马可波罗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行动启动仪式暨首期马可波罗文化大讲堂在马可波罗控股总部举行。
笔者受邀参与了此次活动,马可波罗控股总裁谢悦增在致辞时有一句话令笔者感动之余还深切感受到:“这一次,马可波罗再次走在了行业的前面。”
(马可波罗控股总裁谢悦增)
谢总的原话是这样的:“马可波罗控股将通过这次的公益活动,为守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持续添砖加瓦。”
简单的一句话,企业的高度高下立判。
文化遗产是已然经历千年时光考验的,而马可波罗控股要“为守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持续添砖加瓦”。这样的企业,想不做到百年都难;这样的企业,想不延续传承都难!
#05
事实上,除了我们众所周知的中国建筑陶瓷博物馆、马可波罗重走丝绸之路以及这次的马可波罗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行动外,马可波罗控股的“文化意识”是无处不在的,更是深入骨髓、根植于心的。这次参加马可波罗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行动启动仪式,笔者又有了两个新发现。
第一个发现是,本次笔者重游中国建筑陶瓷博物馆,注意到了之前没有注意到的一些小细节。比如陈复澄唯美艺术馆及陶艺馆入口处,这篇由马可波罗控股董事长黄建平亲笔写的序言有这样一段文字:
“致力于建筑陶瓷艺术化、艺术陶瓷大众化,多年来作了很多努力,将文化与艺术导入产品研发、不断提升品牌内涵,极力打造国际知名品牌。为达目的,不断营造和建设企业的自身文化,并积极参与社会的文化艺术事业。”
还有这段摘自《十九大报告》的文字: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这些文字,比博物馆中的展品更具备冲击力。“不断营造和建设企业的自身文化,并积极参与社会的文化艺术事业。”这句话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切身做出来的。可以说,也正是有这样的意识,才会有后续的一系列动作。
#06
第二个发现是活动当天午宴,上了一盘热气腾腾的大包子,卖相喜人。坐在我身边的李军林特别向我们介绍,这是“唯美大包子”。
(唯美大包子)
“公司初创的时候,公司还很困难,有债务亟需还清。但不论公司怎样,公司领导坚持要让员工吃好、吃饱,不能亏待大家。在这样的情况下,‘唯美大包子’应运而生。马可波罗的包子不仅个大,而且面极其筋道,富有嚼劲,纯肉馅不带一点杂质,准备工作要用时一天。那时,大家吃上了营养可口的包子,不仅肚子饱了,还吃出了公司的人情味。因此公司凝聚力更强了,工作热情更高,也帮助马可波罗渡过了最艰难的时刻。从那时开始,每年公司年会时都要吃上一顿大包子。”
听完介绍,满桌的珍馐佳肴在包子面前都黯然失色。马可波罗控股的“唯美大包子”,吃进去的是包子,品出来的却是文化。
#07
马可波罗控股是行业内首家跨过百亿的企业,也是“生于困境、长于困境”之中的企业。他能逆势突围,从逆境中崛起所凭借的是早已深入骨髓的文化。也正是文化的力量帮助马可波罗控股渡过重重难关,从早期偏安一隅的中小企业发展成为今天行业的龙头老大。
可以预见,这样的文化,这样重视文化的意识终将助力马可波罗控股成就百年企业;可以预见,这样的文化,这样重视文化的意识也终将助力马可波罗控股登顶世界建陶之巅。
同样可以预见的是,中国建陶若要赶超意大利,中华民族千年以来沉淀的文化一定是最重要的突破口,而这样的突破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复制的。
文化为魂。大至民族国家,小至企业家族,只要真正尊重这股魂,从骨子里敬重这股魂,也必定会得到这股魂的赋能、护佑、加持。有了魂的民族国家、企业家族才能长久。更何况,我们华夏大地的魂是具备五千年文化文明的魂,是经历了恒古岁月考验的魂!